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AHY【资料】瑜伽大手印.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227092
  • 上传时间:2017-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手印瑜伽法要》的禅定方法 2007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二 下午 02:12---摘自《禅定述要》《大手印瑜伽法要》一书,是噶举派(藏密白教)第 24 代祖师珀玛迦尔波编著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大手印法本噶举派的大手印是其创派祖师玛尔巴(1012—1097)亲自赴印度得传承于印度高僧那洛巴为了求法,玛尔巴曾三赴印度四赴尼泊尔,是那洛巴得意的中国弟子噶举派崇尚实修,积累了丰富的实修经验,至十七世纪,珀玛迦尔波深感流行于藏区的各种大手印法本,经多代的传承流衍,未能精选流布,甚或杂有一些无根据之语,于是他参照各种法本,结合本派之实修经验,编著了《大手印瑜伽法要》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高的禅定著作,所传之方法,很适合于广大众生修持1916 年,诺蒲喇嘛在不丹弘法时将此法要公开,并被译为英文在国外流传,后经张妙定、光明心等从英本译为汉语,因系文言,故艰深难懂,后经胡之真氏重译本世纪八十年代,邱陵先生根据几种汉译本与英文原本,加以校正整理,并进行了诠释,使现代的广大读者,能比较明白地读懂这本书,这是邱陵先生的一大功德本文所依据的即是经邱陵先生整理并诠释的法要,同时,也参阅了别的译本和资料此处要解释一下,大手印并非武术功夫,而是密法一系的名称,源出古印度之萨啰河,经玛尔巴上师等分别传入西藏。

      它是指法王佛陀亲许的佛法心要,大略分为实住大手印,空乐大手印,光明大手印瑜伽,是印度流传的一种古功法,修定是它的核心远在佛法出世之前,瑜伽术即在流传佛法出世后,瑜伽也成为佛家修持的重要方法,因为瑜伽侧重于禅定,从禅定得神通瑜伽派所依据的经典是钵颠阇梨所辑之《瑜伽经》 ,由于瑜伽派所行的是“诸根调御坚定,是名瑜伽”(《伽特伽书》), “宁静曰瑜伽”(《薄伽梵歌》), “心之机能抑制是为瑜伽” 这些主张和方法,是各派修持者都需要的,所以,瑜伽便成为一种共法古印度如此,佛法出世后也如此所以有“修持总不外瑜伽”的说法《瑜伽经·方法品》把瑜伽方法分为八支:(1)禁制(yama 夜摩)也是修瑜伽者必须守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贪禁制不守是不能修瑜伽行的2)劝勉(viyama 尼夜摩)包括清净,满足,苦行,学诵,念神等内容这是进一步为修瑜伽行作准备3)坐法(asama)这是正式进入瑜伽行了经中说:“坐法之要,端在适意,悠然自得,无事策勉,廓然若与天地合德,不复累于环境 ”这就是说,打坐时要身心安然,觉得身心与天地合为一体,苦乐寒热等都离开了经中说到的坐法,后世注者演说有数十种之多。

      与我们现在所行的相同坐法,有吉祥坐,狮子坐,自在坐等4)调息(pranayama)这是瑜伽的中心有三次第,一吸,二呼,三贮胸腹中(指呼吸长时将气暂贮在胸腹中),后世叫这三种情况为三相,即满相,虚相,瓶相经中指出调息应注意四点:一处所,吸息入胸腹达于何处,呼息外出达于何处,要掌握好二时间,呼吸贮于胸腹的时间长短是有限定的三数,行功时息之次数有定,故应数息四心勿驰散5)制感(pratyanara)控制自己的感知,做到五根五尘不相涉以上五支,属身体修炼,故称外支6)执持 心注一处叫执持,观鼻端,观丹田都是执持之法7)静虑(dnyana)亦有译为禅那的,指心与心所注处融合不二,无能无所的状态  (8)等持 又叫三摩地,这是八支中的最高定境,所谓神通、解脱,由此可达以上简介一下古瑜伽法的概要,了解这些,有利于修行大手印瑜伽大手印瑜伽的特点是理论明确,实证可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又不需灌顶,因而是人人可修的,很适宜于现代人修习一)先行修法照法要要求,修此法应先皈依并发菩提心修任何一种法,均要有与之相应的心理心态,修佛法则必须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简言之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觉之心;细言之,是以四弘愿为体,众生无边誓愿度(普度众生之心),烦恼无边誓愿断(净化自身之心),法门无尽誓愿知(努力学法之心),无上菩提誓愿证(求得正果硕果之心)。

      具有此种心态,则心胸开朗豁达,满怀信心,生发毅力,勤学实修,不怕困难这样就具有了修定的良好心理和心态了皈依问题密法的皈依是四皈依,即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现在很难找到有成就的上师,只好用诵念来表达了经请教修密法有大成的高僧,这位高僧说,修此法要,不需灌顶,可于修持前诵玛尔巴大师心咒七遍(玛尔巴大师心咒为:嗡阿·迦尔嘛,巴喜吽),然后诵念:皈依玛尔巴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七遍即可1.七支坐法(法要原文)“坐如毗卢遮那佛修行仪所示,上身正直,金刚趺坐,制心一处,就是大手印之门跏趺如佛端坐,手结定印,位于脐下,直竖脊椎,放松膈膜,曲颈如钩,下巴挤喉结通常,人之知识由各种感官而来,尤其是眼视因此,眼必须不动,不瞬,不顾,注视身前约 170 厘米处此为毗卢遮那佛坐式之七支,以身体之姿势助入于深定者也 ”所谓七支坐,是打坐的七种要求即①盘坐;②结定印;③脊直肩张,放松膈膜;④曲颈如钩,下巴挤喉结;⑤舌顶上颚,视觉集中身前 1.7 米处;⑥口寂,口吐浊气;⑦意寂,不思过去未来需要说明的是,结跏趺坐如有困难,可单盘,甚或散盘亦可2.七支坐的效能(1)身安稳 “跏趺以调息,端坐以均体温,直竖脊椎,放松膈膜,使灵力遍及全身。

      曲颈如钩,以整出息;舌顶上颚,注视前方,使由空中摄入之灵力注于中脉 ”“五种灵息(即指气,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偏行气、命根气共五种)自空中摄入,安于中脉,其它机能控制之灵息,亦得入中脉,出现无分别智,又名自安稳,或名身不动,或名身自在 ”身安稳是修大手印的基础由于灵气进入中脉,容易得到轻安喜乐;由于坐姿端正祥适,易于安静持久,断除烦恼,不易为外缘所转藏密称中脉为命根,其功能包含持续人体寿命因此,修七支坐对人体是有莫大好处的不能双盘的修持者,其余要求亦应按七支坐的要求做好若有志于长期修炼,应采取分段练习和分解练习的方法,习练双盘只要有决心去突破这一关,坚持练习,是能够练好双盘的佛家道家均强调以双盘作为入道之门2)口安稳 “寂静无声,呼出陈息,吸入新息,得口安稳,或名口不动,或名口自在 ”“在此期间,对于五官引起之印象,不起分别心,不说是,也不说否,惟时而于刹那间,注意连续的禅定是否寂静,如睡眠中之婴儿,心不动脱离想念 ”以上所述,有如下几点须注意:一是修气,浊气用口吐排,气息出入自然,不急不缓修气的方法,可以使气息遍全身,也可以使气入中脉,亦可只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修持者根据自身适应来选择。

      二是禁语,不说话亦不诵经持咒,做到口寂三是不作意分别五官引起之各种客尘影事,只是时而注意一下自己的定境是否寂静  (3)意安稳 “不想过去,不想未来,不想现在正从事禅定,空并非一无所有 ”“全然勿思勿想象,寂静身心如婴眠,精勤依照上师教,决定出现俱生智 ”意安稳,实际是意与气的高度结合也先说气,此时之气,应柔和细微,呼吸仍应自然,但已调至微细阶段,若忘又未忘,绵绵而已次说意,意依此柔和绵绵之息,不寻不伺,亦不分别为有为空,不思过去未来,也不想现在如乳足婴儿,恬然自适,寂静湛然谛洛巴祖师说:“不思不想不寻伺,不作意求禅定行,不动本元即自在 ”冈波巴说:“制心一处者,乃诸佛菩萨共经之途径 ”光明心说:“制心一处者,即心不外驰,含有身口意三者充分清净之意 ”这就是意安稳,或称意不动,意自在4)四忆念简单说,就是不忘记各种有利于修持的方法,就目下的修持,就是保持身口意之安稳而不忘失龙树菩萨说:“大王当知四忆念,诸佛菩萨不二道,时时坚固守护此,修持就不会失败 ”时时注意保持身口意之最佳状态,并使之适合于修持大手印之需要,这就是四忆念的精神所在上面所讲的是大手印禅定法的预备功,但读者不要因为是预备功而忽视了它。

      预备功练好了,就可为正修打好基础,创造好有利的条件实修是一步一个足印的,哪一步虚了,都会为下一步制造障碍所以有志于修大手印禅定的人,应切实修好预备功,不能急于求成,置预备功于不顾,而匆匆开始正修,那就有违修行的次第,欲速则不达了二)正修法1.专注瑜伽法此法之目的在于练习入定,可分为二,一为专注于物体之瑜伽(又可分为(1)专注于无气息物体之瑜伽;(2)专注于有气息物体之瑜伽),二为不专注于物体之瑜伽1)专注于无气息物体之瑜伽a.专注于小球或小木块法面前置一小球或木块,放置位置之高低,以自身的血压高低而定,血压高者,可放于低于脐之位置,血压低者可放于脐以上或视平线稍上位置专注视之,即不忘却此物,亦不认明此物,同时心中观想玛尔巴上师坐我顶上,至诚诵念:愿得上师加持,至高无上大手印获得成就观想上师从顶门进入体内,我心融入上师真心,如水入乳,成为一体,无二无别尽量持久如遇昏沉,集中精神凝视,并宜习定于旷野;如生性呆滞,亦用此法训练之;如心不安静或散乱者,隐居深密静地,减低专注,放松身心b.观想佛像字像法此法“以佛像为身之象征,真言种子字为口之象征,明点为意之象征” 可用画像或塑像,观佛像之殊胜庄严。

      观字像,可观一月轮于前,大如指甲,上有吽字,笔划细如毛发c.观想明点法明点代表佛心,其形如卵,其大如豆,像一佛舍利,光明夺目观想时,应一心专注,观此明点在印堂前约 4 厘米,然后向前方移动 20 厘米,以弧形线路从膻中部位进入体内,沿中脉进入下丹田,并停留在此处这时,微微意守此明点,观想此明点,进入大定入大定的标准是出现腹内吸的景相,力量较强,大约使脐上下各有一拳头大小的位置被吸动而且内收此时,六脉微弱,接近于无,呼吸也微弱,呼吸状况对腹部之内吸并无影响,这就是古籍上所说的“息住” “脉住”现象,不是完全没有,而是变为细相了达到此一境界后,不可过于追求,每月只能练此法 3—5 次,每次 30 分钟至一小时在这一限度内,对健康和开智均有好处,超过,就是失误,切记2)专注于有气息物体之瑜伽  a.金刚数息法行此法时,结跏趺座,结定印数息 身心安静后,集中精神于呼吸,以细微可闻之声数出入息每坐之数息次数,可依次增加,如一天修四坐,则第一次仅数 21 息,第二坐数 30—40 息,第三坐再增,第四坐随力数,要求数息不乱,一一明晰,若有错误,从头再数初修时,平均每息约为 4 秒,当逐渐延长每息之时间,息调得微细悠长,达到每分钟一息,就可算二禅息住了。

      随息 心随息出,心随息入,注意呼吸何时开始,如何吸入,息入到体内哪些部位,是否遍全身?气息如何从鼻到脐?息与息之间住气多久?如此,即可得知呼吸远近长短的性相,并知吸入之气净洁清明,呼出之气混浊不净止息 即观察呼吸之气在身内住于何处入息时应住于脐,并布住全身;若仅住于脐,仍属粗观,必观气遍住全身,方为细观,这样,心与气始能合住观息 观气息之五种颜色随息出入,不相混杂地气为黄色,水气为白色,火气为红色,风气为绿色,空气为兰色,若一呼一吸中均具足五色,各不相混,即知呼吸出入量之增减还息 每一出息观白色光明之□嗡字,灵息从头顶入,由中脉直达丹田,每一入息观真言□吽字放兰色光明每一住息观□(阿)字,发红色光明,光照丹田,字均直立空中,笔划清晰明亮这样转出、入、住三气为三真言字,可通解全身脉结之气,使之进入中脉净息 呼吸渐次减慢减弱直至停息,可以使支脉解而中脉开,业气尽而智气现,清净自性便会显现b.宝瓶气“先吐气三口,清除体内浊气,徐徐自鼻吸入新鲜空气,气封于密(即下丹田),住气愈久愈好,然后喷出 ”住息时,腹部会出现内吸的现象,是好事但亦应循序渐进,不可初练时即硬住气,那样会出毛病练习宝瓶气,可使思想不依呼吸,使心离息而独立。

      通常,我们的心之起伏,常与息相依,息动则心动本法换气使气息停灭,则为气所引起之妄念,亦自然息灭以上之六种方法,任选一适宜自身者去修即可,不是都要修,到有相当定力时,才可修无生瑜伽3)不专注于物体之瑜伽a.切断想念法(切念法)禅定中一有妄念萌发立即连根切断若其力未充,则切不胜切,断不胜断,切念反而成了大忘念,那么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