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873289
  • 上传时间:2017-07-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4.7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 模范、风和日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继续培养抓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结合时代背景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具准备 周总理的图片、资料教学课时 两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 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 是帝(dì)国主义列强 ❶在华争夺的焦点 ❷[句导读:这两句话写了 12岁的周恩来从江苏省淮安来到东北沈阳,概括介绍了当时中国东北的社会状况]他在沈(shěn) 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 ❸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段导读:第 1~5 自然段写 12 岁的周恩来来到了东北,伯父告诉他“中华不振” ￿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fàn )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 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 huò)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 ,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①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段导读:第 6 自然段写了周恩来决定去弄清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一部分(第 1~6 自然段): 写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想去看个究竟知识点详解 ☜❶列强 :同一时期内并存的众多强国多指 19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资本主义各国❷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本课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❸租界: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城市和口岸划出的由其侨民居留、经商的区域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①过渡,既承接上文周恩来听到伯父说的话之￿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 ❹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②“背 ”和“闯”能够表现什么?] 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xún )警。

      [句导读 :“大不相同” 是说差别大,租界的“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反衬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商业萧条,同样是中国的土地, 差别却很大]段导读:第 7 自然段讲周恩来背着大伯,与同学闯进租界 ,看到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场面￿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rǎnɡ)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 褛(lǚ )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现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 )死了,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ɡ)腰,惩( chénɡ)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 )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④为什么大家只“紧握着拳头 ”而不敢站出来说话?]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⑤“ 只能”一词说明什么?]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的含义[句导读 :租界里令人气愤的一幕为“中华不振” 写下了注解]段导读:第 8 自然段讲周恩来真正明白了“ 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 7、8 自然段):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见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巡警也帮外国人压迫中国人,这使他真正明白了“中华不振” 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⑥这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 ❺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 yǒnɡ)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 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⑦从“静静地” 一词可以看出什么?]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 ,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后经常想问题,一心想弄明白,又很自然地引起下文❹背,在这里读 bèi,指“瞒着”②这两个词充分地表现出周恩来一心想到租界看个究竟的好奇心和决心③对比,将衣着破烂正在哭诉的妇女与得意扬扬的大个子洋人作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为非作歹的强盗行为④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民受外国人的欺凌,受中国巡警的压迫,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

      ⑤说明人们很同情这位不幸的妇女,却又无可奈何⑥过渡,通过写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后的沉思,巧妙地引出下文❺诸生: 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 “诸”是“众、许多” 的意思⑦看出周恩来正在认真地思考,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⑧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⑨表明魏校长听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⑧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何不同?]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⑨“再”字表明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 kēnɡ)锵(qiānɡ)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 xiào)❻周生啊!” [句导读 :魏校长的表现衬托出周恩来志向的不同寻常]段导读:第 16 自然段写魏校长被周恩来的志向打动,连声赞叹第三部分(第 9~16 自然段):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被深深地打动,并号召大家向周恩来学习。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 ❼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línɡ), 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句导读: 课文结尾阐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含义,点明了文章主题]第四部分(第 17 自然段 ):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周恩来的回答后内心的惊讶之情❻效 :仿效这里指向周恩来学习❼要 ,这里读“ yào”,指“如果”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弄清文章的脉络一 介绍人物,引入新课1.出示周总理的图片 不同时代的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相关资料 ,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从小的抱负, 是什么原因使他立下了这个志向?大家一起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吧二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借助字典进行学习三 检查学习情况1.易读错的字、词惩处:chéng chǔ 欺凌:qī líng 嚷:rǎng2.易写错的字1)嚷:右边的“襄”不要写成“ ”  (2 )巡:里边的“巛”三笔完成,不要写成六笔3.不理解的词1)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2)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3)铿锵有力: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4)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四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几件事1)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2)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和同学来到租界地, 看到一位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帮助,反遭训斥 ,从而理解了“中华不振” 的含义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 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再读课文,根据板书理清脉络1.文中多音字较多,布置学生朗读时应适当指导一下如:“背( bèi)着大伯”“急忙奔(bēn )了过去”“博得了魏校长的喝(hè )彩”“惩处( chǔ)”“训斥了一通( tòng)”尤其是“ 处”和“通”,极易读错不仅要明确这些字在文中的读音,还应辨析一下不同读音的不同用法, 教给学生一种学习语文注意点滴的重要方法如“处” 既读 chǔ 又读 chù,区别就在于表示动词时读 chǔ,表示名词时就读 chù;“通” 有 tōng 和 tòng 两种读音, 但只有表示“阵”“ 顿”等时才读 tòng。

      2.文中的三个词“ 之”“ 效”“ 抱负 ”,应适当为学生讲解一下前者为古代汉语用词, 与现今的使用习惯有一定的跨度,学生容易产生疑惑 “之”在“ 为中华之崛起 ”中没有实在的意义,起一种连缀句子各个部分的作用有时,我们也这样使用, 比如 “战斗之激烈”“想象之丰富”还应提示学生前面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 的含义和用法 “效”是“ 效仿”的意思,即向××学习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要提示学生与“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区别开来1.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 回忆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 ,周恩来的情感变化(疑惑;气愤;激动)二 分环节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一部分1.周恩来内心很疑惑,他疑惑什么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2.读这些句子,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3.指名读,评读4.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第二部分1.读读这一部分,思考:( 1)周恩来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2)他对什么有了深刻的认识?2.围绕上述问题研讨课文。

      1)体会气愤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外国人没有愧疚之情 ,反而得意扬扬 ;中国巡警没有惩处洋人,反而训斥被害人;围观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 ,但没有人敢说幻灯题训练:因为周恩来看到      ,但       ,所以气愤不已 (2)想象训练,促使学生深入体会①是这位妇女的遭遇不够悲惨吗?( 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 ?在哭诉什么?▲总结学法❋ 读相关段落❋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完成幻灯题此时我仿佛看到他(他们) 在干 (       );听到他( 他们) 在说 (        );知道他( 他们) 在想 (        )②依据此学法,从外国人、巡警、围观者三个不同的角色中任选一个, 进行研讨、学习在读、想象和讨论过程中体会洋人的高傲无理,巡警的无能及围观者的无奈③再读这部分内容,读出你的理解3)周总理看到此情景,对什么有了深刻认识?(中华不振)你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课外搜集的信息)第三部分事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读第三部分内容, 联系上下文, 思考他在沉思什么。

      1.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少年周恩来认识到了什么才立下这远大志向?用自己的话谈谈理解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 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 就要以此为目标)3.比较学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