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延伸.doc
13页我们需要延伸我们需要延伸--温州外贸服装透视 今年温州外贸服装做得很辛苦:那不勒斯港遭遇灰色清关;欧盟东扩,再次受限于配额;配额取消前的黑暗,订单骤减;三道大坎,使得温州外贸服装产业调节器整刻不容缓,温州外贸服装大楼应运筹备中蔡欢天(菲斯特服饰董事长) 温州外贸服装企业合力在上海买外贸大楼,近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温州企业纷纷到外地寻求发展这一现象,大家有很多揣测,为此,记者走访了菲斯特的董事长蔡欢天蔡欢天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不同的战略考虑,外贸企业到上海办大楼,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但不是外迁,而是延伸 历史原因与现状 从外贸本身的发展历史来说,温州的外贸一直不规范,这有历史性的原因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纺织品外贸配额基本上都分配给江浙一带,主要下到上海,再由上海统一分配1984年以后,计划放开,华南地区给广东,华东地区给上海,浙江要自己搞外贸,上海那边的配额就不再分配给浙江没有配额,外贸的范围变窄了,温州的外贸开始走下坡路走过一段时期的低谷后,温州外贸依靠世界各地的华侨慢慢发展起来,那几年外贸做得相当不错 再看现状,今年温州的外贸做得非常辛苦一是那不勒斯港事件,外贸企业遭遇灰色清关,有一批小的外贸企业受到牵连纷纷关闭。
二是原先跟温州有生意来往的东欧十个国家加入欧盟,以前不需要配额的现在需要了,外贸出口受到进一步限制三是明年配额取消对今年的加工生产造成影响外国很多厂商认为,明年产品加工生产的价格会更便宜,于是减低今年的产品量甚至干脆就不下定单,这样一来外贸第四季的生意就很难做 另一方面,明年配额取消,对温州的外贸服装企业来说是个契机,“西班牙烧鞋事件”就充分说明了配额取消后,中国加工业给外国同类产业带来的压力之大外国的劳动力等成本完全没办法和中国竞争,以后,他们只有把加工基地放在中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才能发展得更好,这是世界性的产业转移趋势 选在上海的原因 目前来说,上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高,外国企业登陆中国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他的优势很明显企业要更好地与外界接触,在上海设立展示厅,设计研发中心都是很必要的此外,上海的高级人力资源丰富,有利于企业吸取更多有用的人才,但这并不是说企业要移到上海如果企业要外移早就到外面去了,像昆山那边,他们的土地、劳动力等都比温州便宜到上海去,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做强,企业就要逐步向外国好的企业、商场靠拢,利用外国的研发等基础,带出自己的品牌,就像生产“桑塔纳”,我们先学再做。
大家都有这种认识,才走这条路 外贸分会带头,带企业去迪拜搞了100来个摊位,目的就在于能够在那边直接和外国采购商接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档次出于同样的目的,更实在和长远的集体规划就是在上海买下一个外贸大楼,让温州外贸企业集中到一起,形成集聚效应,扩大温州外贸服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大家分散了各自做各自的,那么影响力就不大 外贸大楼最主要的功能包括洽谈,研发,销售等各方面在那边展示样品,在这边做生产,加工,这样既有利于和国外企业更好地对接,也有利于自己加工方面的提高上海是和国际接轨的最前沿,对设计、流行表现的时效性很强,对市场的反应快企业通过接不同的单子,来学习,使产品多元化,避免温州大多数外贸企业产品雷同的现状,让外贸这块分工更细,做出自己的特色 温州资本进军山东农业——山东人主导山东农产品经营的局面将被打破 山东畜牧信息网 2004-7-15 2001年,国家计委批准我市建立济南农产品贸易中心这一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项目三年来,济南市与多方投资商进行接触,最终,这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大型农业项目被来自温州的客商“拿下” 投资农业项目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市场意识极强的温州人向此类项目注入资本,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
既做“发财型”项目,又做“发展型”项目 ——温州人的创业观念在实践中发展 济南世纪汇川农产品产业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运营公司,项目业主是由温州民营企业组成的财团,五大股东分别来自温州皮革、制鞋、不锈钢、百货、地产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资产规模逾百亿元,具有很强的实力目前,他们正急切等待项目开工建设 作为投资方,从温州请来的“高管”——总经理夏三忠这样看待他们的投资行为:农产品贸易中心项目是“发展型”项目,不是“发财型”项目房地产等“发财型”项目能迅速带来大的投资回报,而“发展型”项目是在城市实质性经济活动中产生经济效益的,回报期相对滞后温州的民营企业受长期所从事的轻工产业空间小的局限,积累的资本必然外溢他认为,山东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山东特别是济南农业大流通设施落后,龙头企业支撑乏力,比较优势无法发挥,具体表现为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问题之中,必有机遇瞄准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这两个最重要又最薄弱的环节,发展空间很大、前景看好 当“坐商”,不当“游商” ——山东人主导山东农产品经营的局面将被打破 项目收益从哪里来?“当然不只是来自加工贸易中心的物业管理。
支撑项目的成功因素在‘中心’之外因为农产品加工贸易具有特殊性,走商业地产经营的路子是死路一条夏三忠说,“农产品的竞争已从数量、质量的竞争走向品牌竞争阶段除提供交易、仓储、检疫检验、商住配套服务等之外,世纪汇川下一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参与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开发和经营 “我们是来当‘坐商’寻求发展的,而不是当‘游商’捞一把就走我们着眼于长远利益,看重山东的资源优势和济南的区位优势,在搭建加工贸易中心这个平台的同时,着力做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今后,世纪汇川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山东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加工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从供种到田间生产再到运输、加工、上市等过程实施全程监控,提高农产品的增值转化水平,大力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济南农产品贸易中心选址在济南民营科技产业园内,交通便捷,可有效辐射北京、上海、天津等周边城市,具有有效调剂南北不同地域农产品流通、均衡不同季节农产品供应的有利条件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他们还将发挥温州人遍布国内外的优势,吸纳各地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宽阔的市场经营网络,依靠市场的力量,用信息化、高科技化和集约化的流通手段,把山东农产品纳入国内乃至国际大流通的轨道,打破山东人主导山东农产品经营的局面。
“龙头作用”和“鲇鱼效 应”促进济南农业产业升级 中国山东、乌克兰以及美国的加州被称为世界三大园艺之乡,是世界上最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温州客商把农产品加工贸易项目选在山东是有眼光的,而他们的到来无疑会为我省农产品市场注入活力 规划中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具有全新的业态,与传统农贸市场有着本质区别贸易中心的规划重点围绕集聚农产品的商流、信息流、配送和仓储等功能要求,把加工贸易中心分为市场交易、储存保鲜、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金融结算、检验检测和科研孵化中心等,实行农产品对手批发、订单式交易、第三方代理、拍卖和网上交易,一头连起基地,一头通向国内国外市场,带动农产品深加工,具有产业融合、放大经济、孵化人才的作用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如火如荼,制造中心、集散中心、采购中心等你争我夺其中济南的优势是以农产品和副食品的集散中心,最需要助推发展的是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这种经济集聚和产业培育应该成为城市经营的重点世纪汇川要依托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心这个平台,立足济南、辐射全国,为建设全国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发挥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夏三忠说 随着温州乃至各地资本的大量进入,一向平静的山东农产品市场将风生水起。
因此对于山东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今后竞争的压力和机遇都会很大,一方面企业要在竞争中练就生存本领,使自身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外地实力雄厚的加工流通企业的进入,将加快各类经济要素在山东的集聚和转移,市场蛋糕将越做越大,产业集群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合作共赢需要实力作为保障,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来自温州的民营资本进入上海国家级软件产业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基地13日在上海挂牌来自温州的民营企业--上海华东电器集团公司成为这一企业化运作的国家级软件企业首次吸收的民间产业资本 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副院长许智宏和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杨芙清表示,国家级软件产业选址上海开设基地并吸纳民营资本入股,将充分发挥上海经济和资本市场中心的机制功能 由国家计委立项批准、北京大学牵头实施的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软件工程研发机构这一机构计划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厦门设立3个基地,北京基地主攻电子政务软件产品,上海基地则主要从事物流解决方案、金财工程软件及软件产品出口等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基地完全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吸收了民营产业资本、员工入股、国资管理机构和投资基金等多元化资本。
新华网) 资本进四川 温州资本演绎蜀中财富故事 南方网讯 大批温州民间资金聚集成资本入蜀,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一批温州人也被推到了经济舞台的中央,在四川继续着他们的财富故事 3月10日下午,温州 温州企业投资德阳的协议正在举行签字仪式———6个项目,金额1.45亿元这意味着,又有上亿的温州民间资金将在德阳转化成“下崽”的资本 “温州究竟有多少资金在四川变成了资本?这种转变的标志性项目‘温州商城’在四川又有多少座?”日前,面对笔者的询问,四川省温州商会副秘书长李中有为难地摇了摇头,但他提供的一个数字是:温州人在四川、重庆共创办商业市场104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四川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更多的温州资金来四川“下崽”,温州商城的数字还会扩大 挖向成都专业市场 说起四川的专业市场,不能不提到国内闻名的荷花池市场和来自温州乐清的商人姚学义就是从这里,温州商人在四川演绎出一起起资金变资本的财富故事 成都商界资深人士告诉笔者说,最初荷花池的名字其实叫“温州城”,其第一个招商对象就是温州人1996年,在成都当过兵又在成都做生意的姚学义与几个同乡联合出资在荷花池一举买下了23个铺位,并对外招商。
1997年9月份开业时,一下子来了70多家皮衣商,第二年增加到200多家,销售旺季一天批发几千件皮衣之后,姚又趁势开办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皮衣批发市场,营业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紧接着,姚开办了另外三个专业市场:高档服装面料批发市场、广式童装城、九区布业区荷花池总共才20多个专业市场,姚学义一个人就牵头搞了4个,轰动一时 在城区尝到甜头后,姚学义从荷花池“出发”,在成都郊区的崇州、邛崃和重庆又投资修建了6座专业市场最近,包括姚学义在内的数十个温州老板正忙于在越南的河内市修建一个占地600亩的东南亚最大的批发商城这就是众多媒体所关注的开到河内的“荷花池” 连串的专业市场意味着大资本的堆积资本由何聚集?姚学义搞专业市场大都遵循这样的模式:几个温州人以股份的形式联合,把小资金集中成一定规模的资本共同投资,然后共享收益———这样一来,资金变成资本,资本再“生”出资金,雪球越滚越大这也是温州人在上海、北京开发的模式只是,当时人们发财的眼光还盯在广东、上海等地,很少人意识到在四川修建专业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温州老板抢占了先机,在风险相对小的地方完成了资金向资本的转化 暴风骤雨催生“温州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