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山复杂程度划分.pdf
3页井工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1.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 窑) 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1. 主要矿层 (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 与区域强含水层、 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系,老窿( 窑) 水威胁中等, 矿坑正常涌水量 3000-10000m3/d ,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1.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2.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 10m ,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
2. 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 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 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 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 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2. 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 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 5m ,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3. 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 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 ( 体) 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3. 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层 ( 体) 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 并切割矿层 (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 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3. 地质构造简单,矿层( 体) 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4. 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4.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
4.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5.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5.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5.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6. 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6. 地貌单元类型较多, 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 - 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6.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 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注:采取就上原则前6 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1. 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
1. 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 ; 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1. 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2.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2.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2.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 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 5m 、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
3. 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 (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3. 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3. 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4. 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4.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4.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5. 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5. 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5. 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6. 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6. 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 -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
6.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 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则前6 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