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砖汉瓦知识.docx
7页瓦当,俗称瓦头,是施于房椽的瓦的垂下以遮档椽头的部分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以下介绍几件故宫博物院藏品 “甲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9.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瓦当,陶质瓦当是建筑用材料,覆盖于宫殿、庙堂或其它房屋建筑顶部边缘,下垂一面朝外,故称“当”,有朝向之意瓦当面通常为圆形,上有图案、文字,或二者并存,是研究图案、文字和建筑构件的重要实物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甲天下”有显示地位之意 “汉并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汉并天下”瓦当 ,一九五一年陕西省临潼县栎阳出土,是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时所造 西汉瓦当,陶质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汉书·贾邹枚路传》记:“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又《董仲舒传》中言“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
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 “永受嘉福”瓦当,西汉,直径15.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瓦当,陶质瓦当面“永受嘉福”4字凸起,缪篆书体缪篆书体在汉代铜器和印章文字中时有所见《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承帝明德,师象山则云施称民,永受厥福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永受嘉福”为祈福之语 “维天降灵”瓦当,西汉,直径17.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瓦当,陶质瓦当面“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12字凸起,篆书体《汉书·宣帝纪》“(元康四年)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又“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此实为统治者以自然现象附会神灵祥瑞之兆,又取警示之意,以图王朝永固 录文: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以上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撰稿人:方斌) 西汉 光耀块宇瓦当 面径18cm 陕西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 长毋相忘瓦当 面径14.8cm 陕西淳化县文化馆藏 砖铭作为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就材质而言,当与瓦当、陶铭一样,为泥质类范畴的民间艺术之瑰宝。
与甲骨刻划(甲与骨)、青铜融铸(钟鼎、权量、铜镜铭等)、碑版摩刻(秦汉石刻、汉石画像、墓志、造像、柱楚、井阑等)、摩崖石刻等当属传统金石学领域之一大脉砖铭上启战国、秦汉,下及明清,每一位朝代皆有不同形质、不同风格的砖文出现,最著者当属秦汉砖铭砖作为古建筑最基础的材料,较之于金、石,乃至瓦、陶,更有其质朴、野逸之风,即便是庙堂之基,亦无有太多崇高敬畏神秘之压力,这便使得砖铭与其它形式的风格拉开了距离遍睹百品诸铭,秦砖铭多为“物勒工名”之属,文字较少,类乎战国古玺印物勒工名”用意当为必要时追究制砖人之责任其间还有许多作坊机构及若干官员的名称,如“左司”“右”“都仓”及“大水沈”“左水疚”之属另外还有“宫”字砖铭,如“宫章”“宫进”“宫水壹”;“大”字砖铭,如“大*”等,得窥秦制一斑也此类砖形制不一,多为铺地、砌墙之用汉砖可谓洋洋大观,无论西汉,东汉,还是王莽新朝,皆呈蓬勃之势,有力地见证大汉之风若论汉碑居庙堂之高的话,汉砖与汉简虽处江湖之远,然其生动可人之处,更令后人对那些无名的徒隶、工匠产生崇高之敬意,他们没有忧谗畏讥之虑,没有千秋万岁之想,有的只有苦难、劳累、愤懑、压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仰望苍天成了他们最沉重叹息,泥土成了他们最直接发泻放情之所。
他们有的身怀绝技,抟玩太虚,在他们的手下,倾泻而出的是那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瑰异、奇崛,真力弥满,气象大千他们有的或许连自己的名字也难以识别,就这样地依样刻划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与天无极”“富贵”吉祥颂语演绎的是朝不保夕的王朝更迭与韶华流逝,凄风冷雨,阅尽沧桑巨变,成了今天冰冷的标本,而这些真正的创制者却如层层落叶,托体于大地、融化于泥土每每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创制,总令我心旌荡漾,波澜涌起,这才是生命的书写与演奏,没有矫情,没有权势,没有功利,没有技巧,只是一份最自然、最雄强、最具汗水的劳作,活泼泼,热辣辣,精神四射观秦汉砖铭,最整饬者,当为几大型方砖“海内皆臣 ”,风格虽然严谨,但不失其雄浑质朴之象简净者如方砖“长乐未央”“万岁千年”诸铭精美绝伦,难以想象工匠何来如此匠心而铭文风格最有代表性的,还应是不计其数的率真之作,没有任何的框框,只是为了一种装饰或记录或应付差使而进行着放情的刻写,最典型者当属“急就”习字砖砖铭中还有一部分非常轻灵,曲线异常出彩,出乎人之所料就书体而言,砖铭以隶意为多,体制扁方,用刀爽利,劲健,在出土的西汉隶文中(如莱子侯、五凤、朱君长、禳盗等)多能体察其中消息,而砖铭较之于碑铭,更见一份独到的真性情,大快意。
汉篆艺术有其独特艺术魅力,就目前所出土资料而言,除汉碑碑额篆铭、吴国《天发神谶》,汉官私印文外,真正具有规模的汉篆文字当从汉砖、汉瓦里面找寻盖因大汉气象之故,汉篆气象宏伟,体貌端详,细审之则有吞吐山河之气象,这在“寿若大山”等铭文中能体味多多在汉砖中,还有一类类似于鸟虫篆的铭文,非常可人,当然较之鸟虫篆,此类铭文脱掉很多繁缛纹饰,仅保留一份优游曲折的笔意线条,令人百看不厌“汉砖中,更有放纵奇崛之作,似篆似隶,非楷非草,夸张而不失其度,雄伟而不失其格,如“温画”“五尺”“三百”“阴阳”“子山”“万平”之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