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
8页一、 设计的原始资料整理第一节 电厂的性质、规模及水汽质量标准1 中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为 2.94——4.90MPa 的锅炉我国电站锅炉现行的参数系列,中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规定为 3.83MPa,蒸汽温度为 450℃2 高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为 7.84—10.8MPa 的锅炉我国电站锅炉现行参数系列,高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为 9.81MPa,出口蒸汽温度多为 540℃.3 亚临界机组:P=16~19MPa,T= 538℃/ 538℃或 T= 540℃/ 540℃4 超临界机组:P≥22MPa l; u》其典型参数:P=24.1 MPa、538℃/ 538℃;我国正在建造的600MW 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P=25.4MPa、 538℃/ 566℃;或 P=25.4MPa、 566℃/ 566℃表 1-1 亚临界锅炉及以下参数锅炉蒸汽质量标准钠ug/kg氢电导率uS/cm二氧化硅ug/kg铁ug/kg铜ug/kg过热蒸汽压力MPa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3.8~5.8 ≤15 ---- ≤0.30 ---- ≤20 ---- ≤20 ---- ≤5 ----5.9~15.6 ≤5 ≤2 ≤0.15 ≤0.10 ≤20 ≤10 ≤15 ≤10 ≤3 ≤215.7~18.3 ≤5 ≤2 ≤0.15 ≤0.10 ≤20 ≤10 ≤10 ≤5 ≤3 ≤2>18.3 ≤3 ≤2 ≤0.15 ≤0.10 ≤20 ≤5 ≤5 ≤3 ≤2 ≤1表 1-2 超临界机组锅炉蒸汽质量标准项目 氢电导率uS/cm二氧化硅ug/kg铁ug/kg铜ug/kg钠ug/kg标准值 ﹤0.20 ≤15 ≤10 ≤3 ≤5期望值 ﹤0.15 ≤10 ≤5 ≤1 ≤2表 1-3 亚临界及以下参数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溶解氧 铁 铜 钠 二氧化硅氢电导率uS/cm ug/kg炉 型过热蒸汽压力MPa 标准 期望硬度Umol/L标准 标准 期望 标准 期望 标准 期望 标准 期望3.8~5.8 ----- ----- ≤2.0 ≤15 ≤50 ----- ≤10 ----- ----- -----5.9~12.6 ≤0.3 ----- ≈0 ≤7 ≤30 ----- ≤5 ----- ----- -----12.7~15.6 ≤0.30 ----- ≈0 ≤7 ≤20 ----- ≤5 ----- ----- -----应保证蒸汽二氧化硅符 合标准汽 包 炉>15.6 ≤0.15 ≤0.10 ≈0 ≤7 ≤15 ≤10 ≤3 ≤2 ----- ----- ≤20 ≤10直流炉 5.9~18.3 ≤0.15 ≤0.10 ≈0 ≤7 ≤10 ≤5 ≤3 ≤2 ≤5 ≤2 ≤15 ≤10表 1-4 超临界机组给水质量标准氢电导率uS/cm挥发挥发处理 加氧处理二氧化硅ug/kg铁ug/kg铜ug/kg钠ug/kgTOCug/kg氯离子ug/kg标准值 <0.20 <0.15 ≤15 ≤10 ≤3 ≤5 ≤200 ≤5期望值 <0.15 <0.10 ≤10 ≤5 ≤1 ≤2 ------ ≤2第二节 补给水水质和水量的确定1 水量的确定序 号 损失类别 正常损失900MW 及以上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 1.0%300—600MW 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 1.5%125—200MW 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 2.0%D1厂内水汽循环损失100MW 以下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 3.0%D2 机组启动或事故损失 对于 125MW 以上机组,为全厂最大一台锅炉连续蒸发量的 6%。
对于 100MW 以下机组,为10%;D3 对外供气损失 对外供热机组:对外供气量与可回收返回水量的差值D4 其他用气损失 锅炉点火、燃油系统用气、吹灰系统用气、化学及暖通用气、生活用气等D5 闭式热网损失 热水网量的 0.5%~1%或根据资料D6 化学处理水的其他供应量 厂内外各种供应量,如空冷机组循环冷却水补充水D7 闭式辅机冷却系统损失 冷却水量的 0.3%~0.5%化学除盐水为补给水的凝汽式电厂 ≤1%化学除盐水和蒸馏水为补给水的热电厂≤2%Dp锅炉排污损失正常情况下锅炉排污最小值 ≤0.3%Qn’ 化学补给水处理的正常供水量 D1+ D3+ D4+ D5+ D6+ D7 + DpQmax’ 化学补给水处理的最大供水量 D1+ D2+D3+ D4+ D5+ D6+ D7 + Dp>18.3 ≤0.15 ≤0.10 ≈0 ≤7 ≤5 ≤3 ≤2 ≤1 ≤3 ≤2 ≤10 ≤52 水质的校核二、 水处理系统选择第一节 除盐系统1 离子交换器表 2-1 离子交换除盐和电除盐的进水水质要求项目 单位 离子交换除盐 电除盐水温 ℃ 5~45 5~40PH 5~9浊度 NTU 8.3,PH=10.33--lgC HCO3-+lg[co2]盐酸 1.8~2.2 1.1~1.5 1.1~1.5硫酸 2~3 1.3~1.5 1.1~1.5再生剂比耗(mol/mol)碱 2.5~3 1.1~1.6 1.1~1.6阳树脂 5~6 4~5 2.5~4自用水耗(m3/m3 树脂) 阴树脂 10~12 5~6 3~5逆流:进水含盐量小于500mg/l、总阳离子小于7mmol/l、强酸阴离子小于4mmol/l。
注:当进水含盐量较高时,如含盐量大于 500mg/l,或总阳离子大于 4~7mmol/l,强酸阴离子大于 2~3mmol/l,可采用带有弱酸树脂或弱碱树脂的系统进水含盐量越高,其经济性越明显2 反渗透表 2-3 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项目 单位 中空纤维膜 醋酸纤维膜 复合膜水温 ℃ 5~35最佳 255~40最佳 255~45最佳 25PH 4~11 4~6(运行)3~7(清洗)4~11(运行)2.5~11(清洗)浊度 NTU <0.5 <1.0 <1.0污染指数 SDI <3 <5 <5游离氯 mg/l <0.1, 控制为 0 <0.1,控制为 0.3 < 0.1,控制为 0铁 mg/l <0.1 表 2-4 常见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出水水质系 统 电导率us/cmSiO2ug/l钠ug/l备注H-D-OH-H/OH ≤0.2 ≤20 <10一级反渗透+一级除盐及混床<0.1 <20 ---- 原水含盐量中等一级反渗透+二级混床<0.1 <20 ---- 原水含盐量不高 一级混床运行周期较短一级反渗透+阴床及混床<0.1 <20 ---- 适用原水硬度不高时二级反渗透+一级除盐及混床<0.1 <20 ---- 原水含盐量较高或海水表 2-5 反渗透进水前处理的工艺单元第二节 预处理系统表 2-6 常见的预处理系统及出水水质出水水质系 统 浊度mg/lCODMN mg/l氯mg/l铁mg/l胶体硅直供 0.05 95%斜板澄清池排泥浓度 2%~4%特点:1、 可应用于给水、工业污水、废水等2、 占地小、效率高进水浊度 <2000NTU絮凝时间 5~10min上升流速 2.0~3.5mm/s接触絮凝沉淀池有效水深 3.6~4.1m特点:1 反应时间短,产生矾花大而密实,易于沉降。
适应性强,对微污染及低温低浊度的水处理效果好2 上升流速高,表面负荷大进水含沙量 kg/m3 小于 40 特点:清水区上升流速 0.6~1.0 mm/s总停留时间 h 1.2~2.0回流倍速 2~3机械搅拌澄清池(高浊水)排泥浓度kg/m3100~3001 出水浊度小于 20NTU,个别为 502 应设机械刮泥,并设中心排泥坑,可不另设排泥斗3 应在第一絮凝室内设置第二投药点,其设置高度宜在第一絮凝室的 1/2 处4 适当加大第一絮凝室面积和泥渣浓缩室的容积,并采用具有直壁和缓坡的平底池型2 过滤.活性炭过滤器水质要求: 进水水质:进水浊度≤2mg/L,进水余氯≤1mg/L 出水水质:出水 CODMn<2.0mg/L,出水余氯<0.1mg/L;出水 CODMn 与总阴离子含量之比:小于 0.004 1)运行流速 5-15m/h;2)工作压力 ≤0.6Mpa;X3si,n5nq3)碳层高度 ≥2000mm;4)运行周期 24h 左右反洗一次,或进、出口总压差升到 0.05-0.1Mpa 时需要反洗。
3.粒状活性碳过滤器反洗再生操作步骤:1)反洗方式:放水,空气擦洗,最后水反洗;2)空气擦洗强度:≤20L/(m2.s)3)水反洗强度:≤14L/(m2.s))4)水正洗强度:≤1.5L/(m2.s)5)气擦洗时间:15-20min6)水反洗时间:20-30min7)水正洗时间:120min 或出水变清时结束 wW^9V;i3}8)失效标准 CODMn 去除率≤20%!V6[ g MEE;N9)年损耗率 ≤5%当水中有机物含量少时,粒状活性碳层高可选 0.6-1.5m,当有机物含量多时,层高可选 1.5-3.0m运行流量(以 1m3 活性碳计)为 8-12m3/h,当截污过多和活性丧失时,可进行反洗和再生,其操作步骤如下活性碳过滤器再生方法: 1.反洗强度 8-10L/m2.s,时间 15-20min;2.蒸汽吹洗,0.3Mpa 的饱和蒸汽吹洗 15-20min;3.碱洗:用 4%-6%左右 NaOH,温度 40℃,淋洗滤料层,用量为滤料体积的 1.2-1.5 倍;N.g)4.正洗:用软水清洗至出水合格时为止活性炭完全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