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指导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精品资料】.doc
6页正确指导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索各种然规律,还是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离不开观 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自然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对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正确指导观察观察是指用人的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 进行有n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观 察是自然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它担负着教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养成 观察的习惯,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重要任务,并通过观察活动,培 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然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观察项目共有43项,其中要求“初步学会” 的有26项,要求“学会”的有17项,分别在低、中、高年级中安排低 年级只要求用感官进行定性观察,中年级除要求用感官进行定性观察外, 还要求学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定量观察,高年级则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教帅必须按照不同年级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进 行观察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应注意以下几点:(-)准备观察材料观察材料应是比较典型的,并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东西。
如第一册《你 怎么知道》一•课,应使用的各种观察材料,要在气味、味道、质地等方面 有明显的差异如听一听,可准备锣、鼓、哨、钟、杯等;闻一闻,可准 备醋、酒、酱油、胡椒、蒜等;尝一尝,可准备糖、盐、香蕉、苹果、柑 等又如第三册《各种各样的根》一课,应准备各类明显不同的根,如直 根,可准备白菜、菠菜、芜荽等;须根,可准备葱、蒜、麦、稻、狗尾草 等;变态根(贮藏根),可准备萝卜、红薯等材料典型,才不至造成观 察特征不明显,而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材料还要有足够数量,做到学生能 分组进行观察材料搭配要得当,以利于得出观察结果二)明确观察目的每节课观察的目的因所在的年级、教材和单元中的地位不同而不同如第一册第二课《看一看》,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作用,培养学生用眼睛 观察物体的能力本课只要求用一种感官——眼睛,认识四种颜色,四种 形状,是最基本的观察课,要求不能太高,目的要十分明确第三课《你 怎么知道》,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耳、鼻、舌、手,以观察辨别物 体这两课是观察的基础课,初步培养学生用自身的感觉器官(眼、耳、 鼻、舌、手)观察物体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认识每种感官的功能,让学 生掌握与感知有关的名词及含意(如“尝”、“闻”、“气味”、“味道” 等),正确使用各种感官观察自然事物,为以后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又如第四册第八课《蜗牛》,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蜗牛,对蜗牛的外形、运 动方式有个初步了解,并能初步把动物身体分成若干部分,学习有顺序地 进行观察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地指导 学生观察,逐个完成教学目的三) 提出观察要求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学生年龄 小,经验少,无意性、情绪性明显,感知的选择性较差,观察时就要求教 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观察前提出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 察重点如第二册《各种各样的花》一课,观察前指导学生重点观察花的 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特征,重点认识四种典型花冠——十字形花冠、 喇叭形花冠、蝶形花冠和蔷薇形花冠由于要求明确,就能避免学生在观 察中出现随意性,偏离观察内容四) 指导观察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做到观察有“法”、观 察有“序”教师在自然教学中主要应指导学生掌握四种常用的观察方法:1. 从整体到部分按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鸽子、鹰、猫、兔、昆虫 等动物的外形特征,应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身体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基本功能是什么,每个部分还可以分为哪些更小的部 分2.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如观察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观察砂土、 粘土、壤土性质的对比实验,应指导学生重点观察那些要对比的内容,指 导对比的方法3. 用间接的方法进行观察如观察空气的存在,大气压力的存在等, 借助塑料袋、瓶子、水,间接地感觉到空气和大气压力确实存在4. 使用一些简单的观察仪器进行观察如观察太阳高度,风力、风 向,温度,身高、体重,石头、铜、铁、铝的硬度等,要指导学生正确使 用简单仪器,讲清简单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标量单位及认读知识,并 要注意使用安全五)培养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在观察教学过程中,应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即先观察什么、 后观察什么,观察中比较什么、记录什么,观察后讨论什么,最后概括总 结什么观察要有一•个规范的有效的程序,使学生在观察中有重点、有比 较、有分析、有综合,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促进思 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察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 过观察探究自然的奥秘教师在讲清观察的要求和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观 察、思考、分析,通过研讨,把观察结果说出来,即使表达不够准确,甚 至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应马上把正确的结果硬塞给学生。
应该引导学生再 次进行研讨,最后仍由学生自己作出结论即使个别学生还有不同见解, 也可以让其保留,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研究得到别人的尊重产生不同的观 察结果是难免的,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检查观察材料是否相同, 观察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干扰因素,寻找影响观察结果的原因,使学 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亲自探究出自然事物的一 些奥秘,学习兴趣会更浓,知识会掌握得更牢,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 到发展,科学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二、正确指导实验实验是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现象在 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是观察 的延伸或扩充小学IH然课中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自然教学大纲中 规定的实验共有55项,其中要求“初步学会”的有35项,要求“学会” 的有20项低年级要求“学习简单的实验”,中年级要求“学习对比实 验”,高年级要求“学习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的实验实验是锻炼和培 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实 验能有目的地、有效地顺利开展,从而取得正确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教师除吃透教材,掌握实验的关键和熟悉学生,给学生分组外, 最重要的是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材料应该精心选择,材料的实验效 果要好还要精心搭配,组成比较好的结构,以利于得出实验结果实验 器材要提前准备,教师最好能预先试做实验,检查器材的性能和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实验的安全有时还要提前对器材 作必要的处理,如潮湿天气做摩擦起电的实验,要事先烘干实验器材,想 法保持实验现场的干燥等如第一册《磁铁游戏》一课,实验前应由教师 准备各种磁铁和足够分组使用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布置学生提前搜集小 刀、铁钉、木片、塑料片、布、胶皮、铜、铝匙等一组结构较好的材料, 学生可分组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实验材料多,搭配得当,实验提供的 感性依据丰富,学生很容易通过对比、分类、归纳,总结出磁铁能吸铁、 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性质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目的,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 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观察什么现象或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还要注意什 么事情等如第四册《搭纸桥》一课,要指导学生认识搭纸桥实验是为了 试验相同的纸片折成不同形状作桥面,看它们的承受力是不是一•样,实验 要求纸片的大小、桥墩的距离要相同,重物要放在桥面的中间,使学生实 验前心中有数,实验才会进行得顺利,才容易取得预期的结果。
三)指导学生有条理按规程实验实验时往往因仪器多,材料多,实验的步骤多,产生的现象多,学生 不容易掌握整个实验的过程教师应事前明确指导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 么,必要时把实验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大的步骤,给学生有个清晰的思路, 关键的步骤教师还可以再作分解,作必要的示范教师示范时.操作要规范, 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学生操作时也要遵守操作规程,强调规范化这对安 全或对取得实验效果来说都很重要,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也很 必要如实验中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什么位置,加 热肘试管口对何方,如何转动试管,加热完后试管怎样放置,怎样取下试 管夹等,教师都要具体指导学生开始做实验时操作不好,甚至有失误, 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师耐心指导,做到“扶”、“放”有度,遵循“指导 ——分步——连贯——熟练”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学生最终会按教师要求 有条理地进行实验四) 指导学生探讨实验结论实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 特性和规律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如何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找出事 物规律,要靠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高明的教师会根据实验的性质、 难易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将通过观察获得的还处于零散 的感性认识逐步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向本质问题探讨,结论由学生探 讨出来,教师只加以肯定和总结。
在实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 实验能力,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 力实验的结论,除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外,还要求学生填写简单的实验报 告,有些要填写观察到的现象,有些要填写实验数据,如《搭纸桥》一课, 要求学生如实将自己实验的数据(能承受多少个实验材料)填写在实验表 格内,为今后填写正规的实验报告打基础五) 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实验能力实际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与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等密切相关所以教师指导实验时眼光不能只放在实验本身上,要从 长计议,培养各种与实验能力有关的能力,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 科学态度,鼓励学生IH行设计实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实验作出新的 思考,即使学生思考的角度与结论有相当差距,但对其思维的积极性和独 创性应该给予鼓励,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一方面靠平时的课堂教学,注意在每个教学环节 上,在每个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多方面工作的 互相配合,如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科技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 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 时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精品资料,你值得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