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

8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4628997
  • 上传时间:2017-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4KB
  • / 8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教学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解比例和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饿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在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看懂并分析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和几种常用的统计图在数的计算方面,初步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用算术型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以及有关的统计的计算教学要求: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2、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并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4、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教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5、 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初步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算术型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以及有关的统计的计算,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课时安排:一、比例 (30 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1 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8 课时3.比例的应用 7 课时整理和复习 4 课时 二、圆柱和圆锥 (16 课时)1.圆柱 9 课时2.圆锥 4 课时整理和复习 3 课时三、简单的统计 (24 课时)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 课时2.统计表 5 课时3.求平均数 3 课时4.统计图 8 课时整理和复习 4 课时四、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7 课时)五、总复习 (5 课时)一、比例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下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3.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饿量,并会用比例知识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应用题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课时:30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例 1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 (1)什么是比?(小黑板)(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12:16 3/4:9/8 4.5:2.7 10:6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 学习指导:(小黑板)例 1 一辆汽车第一次 2 小时行驶 80 千米,第二次 5 小时行驶 200 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 2 5路程(千米) 80 200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2=200:5 或 80/2=200/5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小黑板)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练习: 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比例的写下来1) 6:10 和 9:15 (2)20:5 和 1:4(3) 1/2:1/3 和 6:4 (4)0.6:0.2 和 3/4;0.12:0.04小结:作业: 1.课堂作业;P4 2 32.课外作业:p2 做一做P4 3教学后记: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前先组织学生复习有关比的知识,如复习比的意义和比的性质书上例 1 前安排了有关复习题在复习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关系式4.5:2.7=10:6,并板书为教学例 1 做铺垫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 (小黑板)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8 和 15:20 2. 3:7 和 15:45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 学习指导:(小黑板)内项80 : 2 = 200 : 5外 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这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 。

      这两个乘积有什么关系?80×5=2×200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80/2=200/5———80×5=2×200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黑板)练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的两个比是否成比例1)8:4 和 20:10 (2) 1/2:1/3 和 12:8(3)0.5:8 和 1:1.6 (4)0.6:0.2 和 3/4:1/4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作业: 1.课堂作业:P4 4 52.课外作业:P4 6教学后记: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2. 在例 1 里把所行驶的时间与所行驶的路程组成比,也是对的3. 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了解什么叫解比例以及解比例的方法教学内容:例 2 、3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根据比例的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的两个比是否成比例1)8:4 和 20:10 (2)1/2:1/3 和 12:8(3)0.5:8 和 1:1.6 (4)0.6:0.2 和 3/4:1/4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1) 什么叫解比例?(小黑板)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叫做解比例2:7=X:35(2) 解比例例 2 解比例 3:8=15:X解:3X=8×15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8×`15/3X=40练习:解下面的比例1. 2:9=4:X 2. 1/3:5=X:7.5例 3 解比例 9/X=4.5/0.8解: 4.5X=9×0.8 比例的基本性质X=9×0.8/4.5X=6练习: 解下面的比例1. 4:9=8:X 2. X/9=0.4/3小结: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作业: 1. 课堂作业:P5 8、92. 课外作业:P5 7第四课时教学目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第 11~15 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小黑板)11. 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2:9 和 8:6(1) 比例的意义12:9=4:3 8:6=4:3 因为 12:9=8:6 所以是比例2) 比例的性质12×6=72 9×8=72因为 12×6=9×8 所以是比例。

      练习 11 题的 2、3、4 题12. 下面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4、5、12 和 15因为 4×15=5×12 所以 4:12=5:15练习 2、3、4 题13. 解下面的比例1) 2/8=9/X解:2X=8×9X=72÷2X=36练习 2~6 题14. 检查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1) 2.4/1.6=6/X 不正确解:1.6X=2.4×3 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误应该是X=2.4×3/1.6 2.4X=1.6×3 X=4.5练习第二题作业: 1. 课堂作业:P6 13、14、152. 课外作业:P6 12、14 第五课时教学目的:混合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 16~20 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16. 口算对学生进行测试17. 下面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复习 (1) 3、6、8 和 16因为 3×16=6×8 所以 3:6=8:16练习 2、3、4(小黑板)18. 解下列比例复习 7/8=X/24解:7/8=X/248X=24×7 比例的基本性质X=24×7/8X=21练习:2~6 题(小黑板)19. 小明 8 岁时,体重为 26 千克;12 岁时,体重为 35 千克。

      分别写出小明体重和年龄的比,看成不成比例体重和年龄的比分别是:8:2612:35因为 8:26≠12:35 所以不成比例20.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 3 厘米,下底是 5 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小黑板)解答:1.先写出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再列方程3.解方程作业: 课堂作业:P7 18、19、20课外作业:P7 17、18第六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内容:例 4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候,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2. 学习指导例 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 10 厘米的饿距离表示地面上 10 米的饿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小黑板)1 米=1000 厘米 想:题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10:1000=1:100 (1/00)位不同,先要化成相同单位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 1:100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 1 的比例如,例 4 中的比例尺应写成 1;100 或 1/100练习: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 120 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是 2 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小结: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作业: 课堂作业: P12 1、2课外作业: P12 3教学后记: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要找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工程平面图,机械设计图或学校、本地的平面图让学生看看说明它的意义和使用价值第七课时教学目的: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例 5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小黑板)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 120 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的距离是 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新授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 指导学习:例 5 在比例尺是 1:6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 15 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小黑板)想: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 X 厘米。

      15:X=1:6000000X=15×6000000X=9000000090000000 厘米=900 千米 转化单位不熟练的先转化成米再转化成千米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