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治蝗专家马世骏:他让中国大规模蝗灾变成历史作文3500字.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319420296
  • 上传时间:2022-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3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治蝗专家马世骏:他让中国大规模蝗灾变成历史作文3500字 2022年2月,除新冠病毒之外,非洲沙漠蝗在东非、西南亚罕见暴发,成为东非、印度等地区农夫的噩梦,也引起了国内的关注网友一边担忧非洲蝗灾进入中国,一边也新奇:为什么我国很少听说闹蝗灾呢?其实,1949年左右,蝗灾是阻碍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心腹之患,幸好有马世骏院士提出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这套方案成为灭蝗的主要手段后,我国灭蝗的速度大大加快,从今,为害几千年的蝗灾,在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大范围出现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马世骏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闻名科学家,也是深受国际生态学界尊崇的知名学者他不仅有根治东亚飞蝗的光辉业绩,还有对驰名全球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报告《我们共同的将来》的卓越贡献;他培育了一支生态学队伍,开创了朝气盎然的中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事业……马世骏的一生,犹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一匹不知疲乏的骏马,一生都在赶路、开路和引路 大师小传 马世骏是山东兖州人,生于1915年12月5日。

      1937年毕业于北平高校农学院生物系,1948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犹他州立高校理学硕士和明尼苏达高校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12月,他怀着炙热的报国之心,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投入了科学建国的历史洪流1101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飞蝗是有数千年历史的世界性大害虫,多少代昆虫学家为之费尽心机未能得以根除马世骏与其同事、学生一起,决心攻克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难题他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昆虫种群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社会学、农学、地理学、土壤学、气候学以及数理统计等学问,探讨飞蝗发生地的形成与演化,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打开了飞蝗综合防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灾在中国大地上得到限制 11011年5月30日下午,马世骏在开会返京途中不幸发生车祸遇难他走得如此仓促,带着满身的征尘,带着未竟的生态学事业然而,他给我们留下了为实现绿色志向的执着追求,留下了坎坷攀登中不气馁、巨大成就前不停步的情操 大师风采 1.出国深造与曲折回国 马世骏又名马宜亭,中学时代就主动参与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马世骏考入北平高校农学院生物系。

      1937年6月,马世骏毕业了他放弃了安逸的城市生活,奔向了农村,目睹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落后,以及中国农夫的凄惨生活境遇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应当想方法出国深造,以学到更多的学问报效祖国 1948年春,马世骏来到美国犹他州立高校攻读昆虫生态学,通常须要两年时间攻读的硕士学位,他仅用一年时间便拿了下来1949年冬,马世骏转入明尼苏达高校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马世骏向美国移民局递交了回国申请然而,美国当局却不准马世骏回国怎么办?马世骏在移民局碰了钉子以后,为找寻机会回国,接受了明尼苏达高校的聘任,仿佛他已听从了美国政府的“规劝” 1951年秋天,马世骏前往荷兰参与国际昆虫学大会,参与完会议后,他提出要去比利时等地访问他的理由非常正值,他的行李等物又留在美国,因此,美国方面也就没有督促他马世骏从荷兰到比利时,又从比利时到了法国,接着又到达英国他与中国驻英机构取得了联系,接着,他静静地登上了一艘客轮,1951年12月底,马世骏最终抵达香港,穿过了罗湖桥为迷惑美国政府,以便能够平安地返回祖国,马世骏坚决果断地抛弃了自己的行李和全部家产 【适用话题】爱国;报国之心;学习;优秀;努力;坚韧 2.根除蝗害 中国的灭蝗治蝗有两千年的历史。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遭遇蝗灾最严峻的国家,依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商人防蝗的记载1846—1857年,中国连续12年发生了18次蝗灾,波及全国多个地区,重者庄稼颗粒无收,青稞麦子荡然无存,草场寸草不生1929年,鲁苏皖十一省飞蝗大灾难损失达银元一亿一千万,让彼时动荡中的中国雪上加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学者就把蝗灾列为农业的五大自然灾难之一,提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的方略,将治虫提到治国的高度但古人的治蝗之术比较粗糙,只是用火烧或用工具捕,治标不治本1949年以后,为歼灭蝗害,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手段1953年起,药剂防治虫害的比例逐年增加,却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变,蝗虫产生抗药性导致运用杀虫剂灭蝗的效果明显下降 中国人治蝗治了几千年,为什么始终治不住?面对这一严酷现实,马世骏起先了科学的思索20世纪50年头,为找寻治理蝗灾的新路,马世骏要到几乎全部的蝗区进行调查那时的农村,不要说汽车和柏油路,能够有马拉的胶皮轮子车就算不错了,大多数牲口车,是牛拉的铁瓦车,为了解状况,马世骏经常须要骑着自行车在农村凹凸不平的土路上长途来回,有时车子坏了,他还得扛着走。

      蝗虫喜爱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繁衍后代,所以,遇水划船也是常事 当他顺藤摸瓜,最终确认洪泽湖和微山湖一带为我国两大蝗虫繁殖衍生地后,划船考察就更是习以为常了在一次深化湖区的实地考察中,一行三人迷了路,后来,带的粮食也吃光了他们只好以湖草充饥,说不清究竟走了几天,马世骏和同伴们才最终遇上了一家农户那里是蝗害的重灾区,农夫们很穷,只有菜粥和爬有蛆虫的咸菜款待他们 艰苦的实地考察,为马世骏完成从生態统角度实现“综合治理蝗灾”方案供应了有力的依据,50年头后期,马世骏向党和政府提出了《根治洪泽湖蝗害建议(草案)》及《根治微山湖蝗害建议(草案)》,受到高度重视,并很快被接受 马世骏的治蝗方案,是从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他发觉蝗虫喜爱在水旱相间的土壤环境下繁衍安家,于是提出了从根本上治理蝗虫的方法——不给它们营造适合生存的环境,改造洪泽湖和微山湖一带的生态结构,使其向不利于蝗虫生殖和繁衍的条件转化于是在当地修筑堤坝,兴修水利,耕垦湖滩荒地,大大提升了土壤的含水量这样一来,宠爱水旱的蝗虫就无法生长成灾了这一方案最终成为灭蝗的主要手段,从而使我国灭蝗的速度大大加快据统计,东亚飞蝗滋生地由几十年前的近800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2200万亩,这其中削减的大部分都是我国的成果。

      在马世骏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为害几千年的蝗灾,在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大范围出现 【适用话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科学的力气 3.呼吁爱护环境 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类在创建社会财宝的同时,也正在不知不觉地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中国,最先看到这一危急前景的正是马世骏 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25%的人口因此,爱护好自然环境条件显得尤为重要马世骏非常重视全民生态意识的提高他认为,中国的生态及环境问题,不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也是个全民意识问题因此,向社会普及生态学学问,是生态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中南海怀仁堂到很多省、地、县的生态学培训班,都留下了他的踪迹和声音今日,生态意识已深化人心,“生物圈”“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等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语言,这里面蕴含着马世骏的辛勤劳动和贡献 【适用话题】远见;环境意识;科普;从群众中来 4.鞠躬尽瘁 马世骏在科学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几十年来,他每天7:15上班,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也常为接待来访者和探讨生忙个不休晚年,青光眼和白内障使他的视力下降,但他依旧在不停地工作,上、下楼梯他看不清台阶,便双手扶着楼梯摸索着上下楼,过公路更是特别困难。

      即便是这样,他依旧风雨无阻去上班 11011年5月,马世骏参与了中国科协四大会议22—27日连续六天的会议开完后,马世骏还回到所里,参与了“八五”攻关问题的探讨会27日下午1时,马世骏乘车去河北省迁安县,参与当地的一个生态农业会议他的学生们劝他先休息一下,派别人去算了可是他说:“我要亲自去,讲一讲生态农业的标准这一去竟成永别:回来的路上不幸发生车祸,马世骏恒久地离开了 【适用话题】勤奋;鞠躬尽瘁;珍惜时间 5.提携后辈 马世骏也是一位要求严格、谆谆教导的导师一次,他的探讨生盛承发从他那里借了本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的论文,看完后,盛承发还书时,马世骏问盛承发:“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吗?”盛承发一时没有回答上来经过反复思索,盛承发最终悟出来了,原来,这是一本从社会经济角度探讨生态学的论文集当他把自己的所悟告知导师的时候,马世骏笑了,并说:“看书肯定要看懂,要能抓住精髓,否则不如不看自那以后,马世骏的这一教誨已成为盛承发读书的习惯和座右铭 【适用话题】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点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