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第九章读后感.docx
3页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第九章读后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12班 吴楠 平凡的人对于“光辉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行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柔谦恭血液的天才,那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宠爱和亲切感,比方苏东坡 苏东坡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妙形象的真实合体他实实在在就那么人人眼、他轻轻松松就可以暖人心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全部梦想 顶着一副粗暴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看得太舒适一脉浩然之气用完,不只为自己,还将那福音传给大江南北的百姓一声“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可见他清狂而非轻狂一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可知他用情之真思念之深 宠爱苏东坡,是因为他在那苍茫天地之间犹如一株小草——在奋力钻出黑暗的夹缝之后、在见到惨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坚决之心信任光明,从今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屹立不倒沧桑笔直的树干是他的独善其身,伸展而开的绿冠是他的兼济天下几十年人生跌宕,风风雨雨使得他从肉体到心灵,都变成一个不能被轻易损害击败的人。
中国文人敏感脆弱的灵魂,在他这里去掉了多愁与伤怀、抑郁和担心,只留下一种叫“看得开〞的心情,叫“想得明白〞的心境,和“怜悯弱者〞的心怀 走近苏东坡,从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开头这种生活不同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清净,也没有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么“高程度〞苏东坡是和谁都玩得来他可与三教九流为伍,并且从不失那颗赤子之心这不仅是一种本事、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活法!在他眼里,人没有凹凸贵贱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宽容之泉早就将政敌带给他的不开心全部带走因为知爱,因为懂爱,更因为有爱,他成为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这种活法是他受人欢送的缘由,是他心灵美好的秘诀,也是他留给这略显苍白的人间宏大的精神财宝 感悟苏东坡,从他那一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开头一个人能对浩然之气有如此深切之感,想必该精神必定贯穿别人生始末苏东坡正是如此从朝廷上的当仁不让,到贬谪为地方官的身体力行他的奏章、他的功绩无一不透露着那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感情身在名利场中,诸多不由己。
却因为有那股浩然之气,他把决心下得更彻底,他把脊梁挺得更硬他像一股旋即有力的清风,吹散了所到之处的污浊之气 想起苏东坡,脑海里总是出现出一个大腹微便便,体态微宽的形象,让人安心让人贴心他身上没有“文人相轻〞的酸味,他身上只有温暖和暖的阳光的味道时常忍不住在心底唤一句“老东坡〞,因为艳羡,因为宠爱,更因为感慨艳羡他的才华横溢,外加那一副好心肠好脾气宠爱他儒者的翩翩风度,那是一个翰林大人美妙的形象也更感慨那一颗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气、一片坦然心境 时间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贬谪、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的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面前翻开旧书,在那很多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之间,我只观察我那温暖和暖的老东坡,带着他的大黑狗,拄着一根竹杖,悠悠闲然地行走在世间 读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