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伦理观比较研究.ppt
19页中西方伦理观比较中西方伦理观比较§一、伦理学定义、研究对象、意义一、伦理学定义、研究对象、意义§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三、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三、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五、启迪五、启迪一、伦理学定义、研究对象、意义§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意为风俗方,意为风俗方,意为风俗方,意为风俗 、习惯、习惯、习惯、习惯 、性格等§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
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 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一)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一)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表§(二)道家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二)道家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表 §(三)墨家伦理思想:(三)墨家伦理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以墨子为代表§(四)(四)法家法家伦理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伦理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 § §(一)(一)(一)(一)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形成了以形成了以形成了以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主要代表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 §(二)(二)(二)(二)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 §(三)(三)(三)(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
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 §(四)(四)(四)(四)宋明至中叶宋明至中叶宋明至中叶宋明至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以: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以: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以: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以““““天天天天理理理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 §(五)(五)(五)(五)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颜元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颜元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颜元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颜元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
他们提出自然及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反对的伦理思想他们提出自然及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反对的伦理思想他们提出自然及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反对的伦理思想他们提出自然及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反对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观点提出抬高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提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观点提出抬高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提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观点提出抬高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提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观点提出抬高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提倡功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利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倡功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利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倡功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利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倡功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利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启蒙作用启蒙作用启蒙作用启蒙作用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清末到清末到清末到清末到““““五四五四五四五四””””前时期的伦理思想前时期的伦理思想前时期的伦理思想前时期的伦理思想 § §(一(一(一(一)酝酿萌芽阶段)酝酿萌芽阶段)酝酿萌芽阶段)酝酿萌芽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
他们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他们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他们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他们竭力主张竭力主张竭力主张竭力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 §(二)(二)(二)(二)初步形成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初步形成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观念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伦理观念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伦理观念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伦理观念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
§ §(三)(三)(三)(三)发展成熟时期发展成熟时期发展成熟时期发展成熟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革命派先后提: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革命派先后提: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革命派先后提: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革命派先后提出出出出““““道德革命道德革命道德革命道德革命””””、、、、““““三纲革命三纲革命三纲革命三纲革命””””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根于心理根于心理根于心理根于心理””””的真道德,论述了的真道德,论述了的真道德,论述了的真道德,论述了““““自利利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的的的的““““合理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思思思思想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三、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一)(一)(一)(一)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古代奴隶制的形成时期,:古代奴隶制的形成时期,:古代奴隶制的形成时期,:古代奴隶制的形成时期,为后阶段思想发展作初步准备。
为后阶段思想发展作初步准备为后阶段思想发展作初步准备为后阶段思想发展作初步准备§(二)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二)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二)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二)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其思想已建立完整体系,达到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其思想已建立完整体系,达到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其思想已建立完整体系,达到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其思想已建立完整体系,达到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顶峰§(三)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面(三)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面(三)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面(三)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面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三、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主要讨论人与神的关系,产生了中世纪神主要讨论人与神的关系,产生了中世纪神学伦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学伦理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和和托马斯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意大利的但丁(公元意大利的但丁(公元12651265——13211321)、薄伽)、薄伽丘(公元丘(公元13131313——13751375)、皮科、布鲁诺,)、皮科、布鲁诺,荷兰的爱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蒙台涅、荷兰的爱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蒙台涅、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人。
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人三、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由于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了根本变革,引起由于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了根本变革,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极大变化,形成了强烈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极大变化,形成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的趋向的个人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的趋向三、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现代西方伦理思想§(一)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一)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二)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二)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一、伦理范畴体系的异同一、伦理范畴体系的异同§二、伦理伦理背景的异同二、伦理伦理背景的异同§三、伦理价值取向的异同三、伦理价值取向的异同§四、伦理思维方式的异同四、伦理思维方式的异同§五、伦理道德功能的异同五、伦理道德功能的异同§六、伦理人伦关系的异同六、伦理人伦关系的异同§七、伦理人格模式的异同七、伦理人格模式的异同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范畴体系的异同伦理范畴体系的异同§(一)范畴本身不同(一)范畴本身不同§(二)范畴称谓相同,内容不同(二)范畴称谓相同,内容不同§(三)范畴特征不同(三)范畴特征不同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伦理背景的异同伦理伦理背景的异同§(一)重精神生活,轻物质(一)重精神生活,轻物质§(二)重集体,轻个人(中国、早期西方)(二)重集体,轻个人(中国、早期西方)§(三)重个人,轻集体(后期西方)(三)重个人,轻集体(后期西方)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价值取向的异同伦理价值取向的异同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思维方式的异同伦理思维方式的异同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道德功能的异同伦理道德功能的异同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人伦关系的异同伦理人伦关系的异同四、中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人格模式的异同伦理人格模式的异同启迪§空虚的西方心灵世界与正在堕入空虚心灵空虚的西方心灵世界与正在堕入空虚心灵世界的东方世界的东方————回归家庭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