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赏析.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626833
  • 上传时间:2018-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5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赏析摘要: 本文把柴可夫斯基 《第六“悲怆”交响曲》作为赏析对象, 通过对《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创作背景、音乐赏析、总体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我对该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音乐源于心声, 它折射出作曲家人生的态度和内心世界关健字 : 柴可夫斯基,音乐赏析,总体评价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罗斯19 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生于乌拉尔沃特金斯克的一个工程师家庭他一生中创作的作品很多, 体裁也十分广泛, 其中交响曲占有突出的位置,尤其是《第六“悲怆”交响曲》,它是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的顶峰之作, 也成为十九世纪末叶交响乐创作的高峰很值得人们赏析,体会柴可夫斯基作曲家当时创作的心情一、创作背景1893 年 10 月 28 日,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里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在圣·彼得堡首演,反应不佳也许是由于这部乐曲惶惑不安的情绪和异样的阴暗使他碰壁但是,当柴可夫斯基死后,此曲再演,也许是由于听众懂得了它的含义,场内一片哭泣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交响音乐作曲家创造性生涯的最后总结他自己说过: “在这部交响曲里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1他在构思和创作这部作品时“深深地哭过” ,首演后欣然接受弟弟莫杰斯特的建议,用了“悲怆”的标题这部交响曲虽然不是真正的标题音乐,但标题性却是十分鲜明, 那就是人生的美好理想与笼罩着整个俄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导致悲剧的结局 柴可夫斯基创作这部作品的时期,正是残暴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 他像无数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心中苦闷仿徨、 无所适从,在这段时期中, 他曾苦苦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所要表达的是在铅一样沉重的天空下, 那些被置于黑暗的深渊里的、 面临着窒息的那个时代的全体俄国民众的绝望和悲哀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要摆脱那一切压迫而谋生存的人们的徒劳的热情作为“最后的” 《第六“悲怆”交响曲》,在音乐语言上既表现出柴可夫斯基对一生交响曲创作观念的总结,也体现出他对人生总结的 “潜1柴可夫斯基1893 年 3 月 24 日致伊波利托夫一伊凡诺夫的信转引自布季亚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交 响音乐》,列宁格勒, 1935 年,第 159 页在标题性”2二、音乐赏析全曲包括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的调性是b 小调,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 由三个基本部分和两个附加部分即引子和结尾组成。

      这个曲式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它长于表现戏剧性的、哲理性的与心理体验的内容乐章篇幅长大,规模宏伟,结构复杂,集中概括、表现了整部交响乐的内容 独奏大管—它的音质带有戏剧性,音色接近男声用它表现冷酷的、呆滞的感情非常适合[1] 则在由低音提琴轻轻地奏出的低沉和暗淡的背景上缓慢地奏出那个优郁、艰难地爬行着的动机 第二乐章是一首圆舞曲, 不同凡响的是, 这圆舞曲没用三拍子, 却别出心裁地用了五拍子这一乐章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圆舞曲的主题音调十分轻快流畅,人们似乎暂时忘却了残酷的现实世界,沉浸在欢歌笑舞的幸福世界之中然而,表面上清新欢畅的气氛,透过薄纱,仍流露出淡淡的优伤第三乐章是谐咚曲和进行曲结合的乐章,也是整部交响曲气势宏伟的高潮乐章主部主题是幻想般的、飘忽不定的谐谑主题[2] 副部主题变成沉着坚定的进行曲主题, 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体现了主人公决心战胜一切的意志和力量, 斗争的精神贯穿在悲剧性的作品中就如作曲家肖斯塔可维奇说的那样,在这部作品中: “起着主导作用的,不是自暴自弃的思想,而是斗争和克服悲惨命运的乐思 ”[3] 乐章的结尾非常宏伟豪迈, 表现出压倒一切的意志和力量, 它与紧接而至的哀歌般的第四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乐章是深情的慢板, 是一首刻画内心无比悲楚苦痛的哀歌它是含有奏鸣曲因素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的主题, 二度下行的叹息音调, 不协和的和声以及缓慢的速度,体现出了深刻的悲剧性和紧张的戏剧性,体现出对生命的眷恋, 但当中还是存在叹息味道暗淡的尾声采用中间部分的材料, 使音乐的悲剧气氛达到了顶点,最后,整个交响曲在中间部分的音调上寂静地结束三、总体评价在了解柴可夫斯基的 《第六“悲怆”交响曲》创作背景和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我的感触很深, 作家在残暴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背景下,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相继离去, 个人精神上受到重创, 一向抑郁的他说出 “幸福永2柴可夫斯基1893 年 2 月 1 一日致外甥达维多夫的信转引自克列姆辽夫《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苏联】 国家音乐出版社,英斯可,1955 年,第 248 页远不在他的那个地方” ,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倾注于“悲怆”之中,透过那交织着青春与垂暮、幸福与忧伤、崇高与惶恐、激情与怯懦的音乐,来深情地回眸生命,思考死亡他的悲怆令世人潸然泪下,可歌可泣作为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天鹅之声”, 《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不仅延续、 巩固并发扬光大了他一生创作的总体特征,而且有力地促成了这部交响曲的标题性内容。

      作为一个富有强烈道德感的艺术家,在历经种种艰难困阻后,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 用那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的交响曲形式,来表现自己乃至整个人类的情绪是很自然的但我们仍然从他的作品中读到其精神上的超越,灵魂的坚贞以及对光明未来追求的执着音乐源于心声, 它折射出作曲家人生的态度和内心世界以“悲情” 、 “悲怆”著世的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音乐之魂,音乐艺术中的殉道者 伟大的列宁对这部作品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这部作品从诞生起,一直深受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它是不朽的!参考文献:[l]杨民望 . 世界名曲欣赏 .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2] 迈克尔 . 肯尼迪、乔伊斯 . 布尔恩 .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10-0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