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押题卷含答案(41).docx
67页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押题卷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1.某危险废物填埋场拟建在不敏感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A2.下列哪个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A.全程互动B.公众参与C.早期介入D.可操作性【正确答案】A3.【真题】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其不利季节为冬季,冬季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拟在该季节进行大气监测下列监测布点方案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的是()A.至少约在NW、SE、NE、S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B.至少约在S、N、E、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C.至少约在NW、SE、S、N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D.至少约在NE、N、SW、S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正确答案】A4.一般情况,河流二级评价可只调查()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正确答案】C5.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量值为53.6dB(A),背景噪声值为50.1dB(A),则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dB(A)。
A.53.6B.51.6C.50.6D.52.6【正确答案】C6.排气筒高度如不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要求的高度,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执行A.80%B.50%C.60%D.40%【正确答案】B7.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必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监测的是()A.甲醛B.苯并[a]芘C.总硒D.对硫磷【正确答案】B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采样A.综合污水处理厂出口B.接纳该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口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D.综合污水处理厂入口【正确答案】C9.【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内容不包括()A.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B.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C.拟采取措施的达标排放可靠性D.拟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的可能性【正确答案】D10.【真题】某改扩建城市地面道路两侧紧临高层居民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预测该居民楼一层处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时,可忽略的声传播衰减因素是()A.几何发散衰减B.反射体引起的修正C.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声屏蔽引起的衰减【正确答案】C11.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小时其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以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应按()处理。
A.河流B.水库C.湖泊D.河口【正确答案】B12.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关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突发噪声限值,说法正确的有()A.昼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高于75dBB.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高于65dBC.昼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高于70dBD.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高于60dB【正确答案】B13.【真题】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D.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正确答案】B14.【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评价期限不包括()A.可行性研究阶段B.施工期C.运行期D.生态影响后评价阶段【正确答案】A15.【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的气象观测资料是()A.评价范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B.评价范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C.评价范围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D.评价范围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资料【正确答案】A1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位于乡村区域的集镇执行( )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0类B.1类C.2类D.3类【正确答案】C17.根据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分为( )时期A.四个B.五个C.三个D.六个【正确答案】C1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填埋场A.纺织工业垃圾B.禽畜养殖废物C.生活垃圾D.水泥工业垃圾【正确答案】C19.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是按建设项目()划分A.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B.排污口附近河段的最近两年平均流量或丰水期平均流量C.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D.平水期平均流量【正确答案】C20.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此高度时,其应按排放速率标准值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A.20mB.10mC.15mD.5m【正确答案】C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正确答案】A22.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A.生产车间边界B.厂界C.污染源排放口D.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距离【正确答案】B23.【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情况【正确答案】C24.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一级、二级时应预测()的环境影响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B.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最大两个时段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D.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时段【正确答案】A25.大气环境评价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
A.8,5B.5,3C.8,4D.4,4【正确答案】D26.以下风险事故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甲醇罐爆炸B.液氮罐爆炸C.天然气田井喷D.炼油厂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断裂【正确答案】D27.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A.0°,180°B.0°,120°,360°C.90°,270°D.0°,90°,180°,270°【正确答案】A2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新污染源分为(),现有污染源分为()A.一、二、三级二、三级B.二、三级一、二、三级C.都是一、二、三级D.一、二、三级三、四级【正确答案】B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应按照()的次序提出A.减缓、避让、补偿和重建B.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C.减缓、补偿、重建和避让D.避让、补偿、减缓和重建【正确答案】B30.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0.8,该河段可简化为()A.矩形弯曲河流B.矩形平直河流C.非矩形平直河流D.非矩形弯曲河流【正确答案】B3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的环境风险评价。
A.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B.核建设项目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正确答案】B32.《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中规定,下列垃圾不能直接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的是()A.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生活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B.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为城市生活服务的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C.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上物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下物【正确答案】D33.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性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分为()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正确答案】B34.【真题】某项目建在感潮小河河口段岸边,排放持久性污染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充分混合段的水质预测应采用的推荐模式是()A.一维动态混合模式B.河流完全混合模式C.托马斯模式D.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正确答案】B35.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A.地震B.泥石流C.火灾D.洪水【正确答案】D36.下列废物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A.石棉B.重金属C.金属淤泥D.尾矿【正确答案】D37.某水库平均水深8m,水域面积为30km2,其水域规模为( )A.大水库B.中型水库C.小型水库D.一般水库【正确答案】B38.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A.800mB.600mC.500mD.1000m【正确答案】A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行敏感目标噪声环境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