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文人书画的镇尺.doc
12页雕刻名人书画的镇尺湖边客镇尺,最早称镇纸,是人们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物体,因现今多为长方条形,故多被称作镇尺、压尺镇尺最初并没有固定的形状大概是古代文人伏案读书、写作时,为放松心情偶尔会把小型的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有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这些器物演变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也有人认为,镇纸和镇尺是由古代的席镇演变而来的古人席地而坐时,为防止坐席的边角翘起,常常使用拳头大小的青铜器压住席子的四角,这种青铜器物被称为席镇文人将席镇用于案头就产生了镇纸唐宋时期,镇纸的使用就比较普遍了到明清之时,镇纸的制作材料及造型越来越丰富,材料上除了继续使用铜制和玉质的之外,还有石质、紫檀木、乌木制作的;由于对联的广泛应用,镇纸在造型上也变得以长条形为主,并以成对的形式出现,上面或画竹梅菊兰,或刻诗词格言,在实用基础上又增添了不少艺术性,因而特别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从目前收藏市场来看,清代以来,雕刻有名人书画的镇尺最受人们的追捧我收藏有几件刻有清代康乾时期文人书画作品的镇尺 查升书法乌木镇尺最早收藏到的一件是刻有查升书法的乌木镇尺这件镇尺长 30厘米,宽 6.5 厘米,厚 1.2 厘米,上面刻有查升书写的自作诗:“仿佛曾遊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生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住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文后还刻有“查升私印”篆书章查升(1650—1707),字仲韦,号声山,浙江海宁人康熙 27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他的书法清秀俊逸,小楷尤为精妙,深得董其昌神韵康熙皇帝称赞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查升长期在皇帝身边办事,备受康熙皇帝器重,康熙皇帝曾赐书、画、御笔、砚台,赐第西华门,并御书“淡远”堂名查升待人不分贵贱,四方来求书法者甚众,他经常在晚上燃烛挥毫,以应所求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流传甚广,直到今天,喜爱和收藏查升书法的人仍然很多,最近几年在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经常可以见到他的作品上拍这件刻有查升书法的乌木镇尺雕刻比较精致,基本保留了查升书法的神韵,置于案头,可随时欣赏把玩,和那些长篇大幅的纸绢书法作品比起来,另有一番情趣洪亮吉书法紫檀镇尺我特别喜爱一件刻洪亮吉书法的紫檀镇尺镇尺长 32.4 厘米,宽 7.3 厘米,厚 1.2 厘米,上面镌刻着洪亮吉两首七绝这件镇尺颜色黝黑,粗看也像是乌木制作的,但仔细观察,其木纹较细,且有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应该是紫檀木制作的。
洪亮吉(1746~1809) 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江苏常州人他乾隆 55 年中进士,授编修嘉庆 4 年,他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皇帝,被定死罪下狱亲友们到狱中探视他,无不感伤痛哭但洪亮吉却谈笑自若,反而安慰亲友们,并口占一绝,末两句是:“丈夫自信头颅好,须为朝廷吃一刀后来,洪亮吉被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遇大赦释放回籍,从此自号更生居士,居家撰述至终洪亮吉一生著述很多,书法作品也颇为世人所重不过,他的书法作品现在见到的多为篆书,行书殊为少见这把镇尺上是行书,且书写的是他两首自作诗,应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过庭闻诗”款紫檀贴竹黄刻花卉镇尺这对镇尺型制比较特殊,制作相当精致镇尺为紫檀木,长27.5 厘米,宽 4.3 厘米,高 1.3 厘米,尺面贴有竹黄,上刻有两枝梅花和几片竹叶,上署“过庭闻诗”行书款整个画面生动形象,刀法简约,显示着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也让人感受到一股高洁儒雅的气韵此外,每支镇尺的贴黄面上还各挖了一个小槽,可以放下一支毛笔,外出时又可作为笔盒使用,颇见设计制作者的匠心史料上有关闻过庭的介绍非常简单,只说他姓闻,名诗,字过庭,是清代江苏江阴人他喜好诗文古辞,与当时的一些名士和书画家如与毛怀、钱泳等交往密切。
闻过庭生前就以书法名噪一时,史料说他“工楷书,精行草,笔力雄健,功力深厚” 上海豫园“渐入佳境”游廊通道尽头的石壁上“峰回路转”四个字,就是他的手迹莲居士恭寿”款端石镇尺我还收藏有一对“莲居士恭寿”款的端石镇尺这对镇尺长12.8 厘米,各宽 3.3 厘米,厚 1.5 厘米左右(因尺面有浮雕导致厚薄不一) 镇尺的正面刻有一幅组合的荷花图,两片镇尺上以高浮雕的手法刻有两朵荷花和三片荷叶,背面则分别刻有“莲居士恭寿”楷书款和“珍玩” 、 “恭寿”篆书章一看到这对镇尺我就觉得有一种古朴之美,虽然当时不了解款和章的意义,但考虑到自己还没有端石制作的镇尺就将其买了回来买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关注它们一天,我在查阅一些别的资料时,看到清代有一个著名画家叫潘恭寿,使我联想到“莲居士恭寿”款的镇尺这个潘恭寿会不会和“莲居士恭寿”有什么联系呢?经过一番检索,原来“莲居士恭寿”就是潘恭寿!资料介绍,潘恭寿(1741 年—1794 年)字慎夫,号莲巢,江苏镇江人工诗书画他与当时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交往很多,遂以书法运笔入画,后又得当时著名画家王宸授以“宿雨初收,晓烟未泮”八字真诀,艺术修养长进很大他画的山水清腴妍冷,林峦秀逸,诗意盎然;画花卉注重写生,妖娆鲜活如迎风凝露;亦善画人物、佛像等。
他的画作经常获书法名家王文治题咏,人称“潘画王题” ,世人深为珍重乾隆 46 年(1781 年) ,潘恭寿受戒于扬州高旻寺如鉴长老,此后在作画时经常署款为“莲巢居士”或“莲居士” 这对镇尺上刻的“莲居士恭寿”款和“恭寿”篆书章,与他画作上的署款和印章是完全一样的最近几年,文房用品收藏的热度不断上升,镇尺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收藏镇尺,首先要注意材质,因为材质是影响镇尺价格的最重要因素,通常以珍稀材料制作的镇尺价格比较高;其次要看人文价值,由著名历史人物使用过或收藏过的价值往往要高于普通镇尺;此外,镇尺上面的字画制作雕刻水平和内容也是影响镇尺价格的重要因素,由著名书画家或雕刻家制作的肯定价值不菲2010 年春,一对溥雪斋铭竹段式乌木镇尺在北京拍出了 22.4 万元可见,刻有名人书画作品的镇尺具有较高的收藏投资价值,有心人可以多加关注,适时择优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