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优势病种总结分析模板.doc

35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40673354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2.50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 2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一、基本情况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1 年 5 月到 2011 年 10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 82 例,完成 81 例,平均住院日 17.2 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罐以及康复训练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96.7%,辨证施治率 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76 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2 例(27.1.%),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76 例(93.8%),针灸治疗 65 例(80.3%),推拿治疗 41 例(50.6%),中药熏洗治疗 23 例(28.4%),康复治疗 81 例(100%),内科基础治疗 79 例(97.5%),其他疗法 46 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脑梗死。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80 例(98.8%),体征改善 80 例(98.8%),理化指标改善 74 例(91.4%);临床痊愈 4 例(4.9%),好转 76 例(95.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100.0%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的评价包括对中风病主要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感觉异常,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的评价和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的评价2)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4)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吞咽障碍可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症状81 例患者主症改善 81 例(100%);次症改善 70 例(86.4%),未改善 11 例(13.6%)。

      81 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肢体无力改善 69 例,感觉异常改善 56例,言语蹇涩或不语改善 65 例,口舌歪斜改善 64 例,11 例中脏腑患者神志全部转清81 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头痛改善 26 例,眩晕改善 18 例,瞳神异常改善 12 例,饮水发呛改善 37 例,目偏不瞬改善 8 例,共济失调改善 14 例案例 1:王某,男,56 岁主因“昏迷、右侧肢体活动不能 10 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较胖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能,继之出现昏迷,言语不能,烦躁,气粗口臭,喉间痰声辘辘,大便 3 日未行,口唇红而干,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查:T 37.1℃,BP180/120mmHg,神昏,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 0 级,肌张力略高,腱反射尚适中,右巴宾斯基征阳性行头颅 CT:未见出血灶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痰热闭窍),西医诊断:1.脑梗死急性期,2.高血压病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鼻饲安宫牛黄丸,口服星蒌承气汤 3 剂后大便日行 3 次,神志转清,无烦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滑,继续给予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 1 周后给予针灸及康复治疗,进入路径 2 周后右下肢肌力 2 级,能在床上平移。

      案例 2:(略)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病例基本信息表(2)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 NIHSS 量表评价,意识水平好转 11 例,凝视好转 8 例,视野好转 9 例,面瘫好转 56 例,肢体运动障碍改善 42 例,共济失调改善 12 例,感觉障碍改善 53 例,语言障碍改善 12 例,构音障碍改善53 例案例 1:患者白某某,男,56 岁,右利手,中专学历,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 2 天”入院,损伤部位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无家族脑血管病病史入院后进入序号序号病病历历号号姓名姓名性性别别年年龄龄入路径入路径时间时间出路径出路径时间时间1110021李×男842011-5-12011-5-162110208张×女622011-5-12011-5-20……81119931赵×女602011-10-292011-11-18本路径,评价语言学特点为非流畅失语,大约每分钟 20~30 个字,患者对疾病有较强的自省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均受损,理解明显好于表达,复述和书写不能,有错语、言语启动困难和持续现象,自发语少,有言语失用和探索行为,易疲劳有失语法现象出现。

      根据诊疗方案采用中医特色语言康复治疗,以针刺和现代语言康复训练为主,针刺治疗包括头针、舌针、耳针、体针,以醒脑开窍、化痰通络为治法,采用毫针刺法、刺血疗法与针刺的扬刺手法相结合,并根据语言学评价特点制定相应的现代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治疗 14 天后患者语言功能明显改善,流畅度明显改善,日常会话和自发语每分钟可达到 60—70 个字左右,错语、言语启动困难均有改善,言语失用、持续现象和探索行为消失,仍偶有失语现象发生案例 2:(略)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序号病病历历号号姓名姓名性性别别年年龄龄入路径入路径时间时间出路径出路径时间时间1110357许×女642011-5-22011-5-222110409范×女822011-5-32011-5-2262117954刘×女662011-9-32011-9-22(3)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应用 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大便失禁改善 16 例,小便失禁改善 23 例,修饰独立性方面改善 66 例,用厕自理性方面改善 34 例,吃饭自理性方面改善 68 例,转移自理性方面改善 45 例,活动独立性方面改善 36 例,穿衣自理性方面改善 57 例,上楼梯独立性方面改善 33 例,洗澡自理性方面改善 12 例。

      应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入路径 7 天平均为 2.64 分,出路径时平均为 2.15 分,60%患者残疾程度评分减少 1 分以上,降低了病残率案例 1:患者张某某,男,42 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能 4 月入院”既往糖尿病、房颤病史,本次急性起病,发病即达高峰,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不能,昏迷,凝视麻痹,在外院经治疗后神志转清,转院到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训练,治疗 3 月后患者偏瘫症状仍无变化,遂来本院求诊入院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 0 级,肌张力低,语声低微,二便失禁,困倦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结代,患者卧床,各项日常生活如吃饭、用厕、洗漱等均不能自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进入路径后根据诊疗方案口服益气活血方药,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针灸治疗采用针刺与电针,施补法为主,治疗 14 天后患者右侧肢体肌力 1 级,肌张力适中,语声有力,乏力及出汗症状均明显好转,能坐在床上独立吃饭、洗漱,在此基础上加入康复训练,入路径 28 天后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改善,肌力达到 3 级,能在床上与轮椅间转移,无二便失禁,好转出院案例 2:(略)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序号病历号病历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入路径时间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1110357许×女642011-5-22011-5-222110409范×女822011-5-32011-5-22……72118767方×男702011-9-272011-10-16(4)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81 例患者中,仅有 2 例(2.5%)患者患有肺炎,明显低于发生的平均水平(5.6%),经治疗后全部痊愈。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作为评价工具,吞咽障碍患者经过本诊疗方案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值为 2.05,而经单纯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值为 1.50,说明本诊疗方案使患者吞咽障碍的症状改善明显案例1:患者葛某,女,69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年前曾有脑梗死病史,遗留口角左歪,此次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吞咽困难2月”入院进入路径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价,评分为5级(差),采用针灸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取穴:风池、风府、百劳、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合谷、太冲、通里等,患者先取坐位,针刺风府、百劳,待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法30秒后起针,然后令患者仰卧,取1.5寸毫针分别对金津、玉液两穴进行放血,以上操作完毕后,最后针刺风池、通里、合谷、太冲、廉泉、夹廉泉,风池、通里施予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施予提插或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了2个疗程治疗,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明显好转,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价,评分为2级(良)案例 2:(略)案例 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序号病病历历号号姓名姓名性性别别年年龄龄入路径入路径时间时间出路径出路径时间时间1112223常×女782011-7-42011-7-242112376杨×女682011-7-42011-7-21……30119275张×男642011-10-162011-11-1-10-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脑梗死临床治疗难点分析西医对脑梗死的干预多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康复治疗,但仍然未能完全解决脑梗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问题。

      急性期病死率达 5%~15%,死亡原因多数由于脑部病变本身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存活的患者中,70%左右残留较严重的后遗症,对部分并发症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病残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降低了急性期的病死率:急性期死亡原因多由于脑部病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