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思海辉发布企业发展新战略 文思海辉.docx
3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文思海辉发布企业发展新战略 文思海辉 11月27日,北京北三环金隅喜来登酒店,一瓶瓶红酒被注入刻有公司新的英文名“Pactera〞的冰雕中,标志着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文思海辉〕以全新的形象亮相,并开启公司新的进展战略这场被称为软件外包业历史上最大的合并,在当事者眼中,这并非意味着某一个公司的终结,而是两家公司掀开新历史的开端 “不是抱团取暖〞 对于对等合并,人们历来会怀有质疑,尤其是两家体量都不算小的公司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软件外包业集体陷入逆境的背景下,文思和海辉此举被解读为抱团取暖2003年开始,文思和海辉就开始商讨合并事宜我和海辉的历任高管都谈过,最近一轮谈判也历时近两年时间〞文思海辉董事长、原文思创新CEO陈淑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于抱团取暖的说法予以否认,“在经受快速成长阶段之后,两家公司都迎来了岔路口,要么始终做低端编码工作,任凭市场竞争的大浪冲击,最终可能被淘汰;要么寻求转型,拓展服务类型,强化核心竞争力我们选择了后者〞文思海辉CEO、原海辉CEO卢哲群也认为:“合并之后的规模增长,有助于我们在市场上查找最优秀的资源。
〞 对等合并带来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将来战略的融合与协同,需要长期的调整过程,对于合并后员工数超过2.2万人的文思海辉来说更是如此要知道,当年东软集团与大连华信并购失败,就突显了企业业务和经营理念差异给合并带来的深远影响 陈淑宁透露,为了让合并顺畅地进行,文思海辉引入了专业的并购实施体系,细化到了每位员工的薪水、办公室的支配据悉,文思海辉的七大事业部都在进行整合,目前基本没有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到明年6月,文思海辉的团队整合将会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文思海辉集团执行副总裁苏骏认为,文思的大中华区业务更强,而海辉在北美和澳洲更有优势合并之后,双方可以实现强强联合 着力拓展海外市场 合并之后,文思海辉将重点进行海外拓展,大客户战略也越来越清楚,行业重点是金融、科技和交通旅游等双方的优势领域陈淑宁介绍称:“文思海辉在组织结构上做出了调整例如微软原来同时是文思和海辉的客户,我们把它单列出来,将两个服务于微软的团队进行整合这也是我们今后很重要的进展方向〞 在欧美市场,中国企业主要在研发类的离岸外包方面查找机会,但在IT服务类在岸外包服务方面还难以跟印度厂商匹敌在北美市场打拼十余年的苏骏,对此感受更加深刻。
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必需加强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理解,将在岸和离岸外包相结合目前文思海辉北美事业部有500人,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从中国派驻的,大部分员工来自于当地聘请〞苏骏表示,“这能加强对当地文化和行业学问的理解,有助于拓展在岸外包服务在海外市场,文思海辉还将坚持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相结合的模式〞 对于一些企业提倡的软件外包企业应走向高端,陈淑宁并不完全认同:“高端并不等同于高附加值做高端咨询业务的毕博咨询已被收购,而承接微软报销、发工资系统BPO〔业务流程外包〕项目的埃森哲,其BPO业务一年奉献的收入到达2亿美元文思海辉的商业模式是覆盖客户的价值链〞尽管高端咨询业务已占文思海辉收入的20%,但陈淑宁仍认为:“企业最重要的要素是商务而不是技术,许多看起来低端的业务实际可能很赚钱开展高端还是低端业务,要回来商业经营本身〞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