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二章非寄生性鱼病.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4362570
  • 上传时间:2018-06-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5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十二章非寄生性鱼病一、藻类:1、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主要是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属的一些种类1)生长:鱼池浅水的地方,春季随着水温上升,而生长在水中衰老的时候丝体断裂,浮在水面,形成一团团的乱丝2)危害:a. 主要危害鱼苗和夏花鱼种,鱼苗,鱼种游入青泥苔,被乱丝缠丝缠住游不出去而造成死亡b. 它可消耗水中的养料,使得池水变瘦,从而不能繁殖浮游生物而影响鱼的生长3)防治方法:a. 生石灰清塘b. 已放养的鱼池出现青泥苔,用硫酸铜全池泼洒,池水称为0.7ppm 2、水网藻( Hydrodictyon reticulatum Lagerheim)是一种绿藻,藻体是由许多长圆筒形细胞连结成网状,鱼苗游入“网状”的藻中,而不能出来而引起死亡 . 危害性 >青泥苔防治方法同青泥苔二、桡足类 :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类的良好食料除了营寄生生活的桡足类外,有些种类伤害鱼卵和初出膜的幼鱼苗,影响鱼卵的孵化率和鱼苗的成活率,常见的有两种类型:剑水蚤( Clops) ,镖水蚤( Diaptoas ) 第五天以后,对鱼苗已经没有危害作用,反而可把它们做为食料防治方法:1) 90%晶体敌百虫, 0.5g/m32) 6%的可湿性“六六六”粉化水后遍洒,使得水呈1~2ppm 3) 孵化用水,用铜沙网,尼龙纱网,砂石滤墙过滤,不让桡足类随着水流进入孵化器4) 待鱼苗孵化 5 天后再放入“发塘”三、凶猛鱼类池塘中常常有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存在,这些凶猛鱼类以鱼苗,幼鱼为食1、鳡鱼:它是捕食其他鱼类为生,能吞食比它本身大的鱼类,14mm 长的鳡鱼苗就能捕食其他鱼类的鱼苗2、鳜鱼:主要捕食小鱼和虾3、乌鳢: 1 斤重的乌鳢能吞食2~3 两重的草鱼、鲫鱼、鲤鱼,并能食小虾,蝌蚪,昆虫等动物4、鲶鱼:头部有两队触须,白天多栖息再水草丛生的底层,夜间捕食小型鱼类,虾,水生昆虫2 5、黄颡鱼:底栖鱼类,以水生昆虫,小虾,鱼苗为食物害鱼清除方法:1)鱼池放养浅常用药物彻底清塘2)鱼种放养前,及时清除野鱼四、爬行类:1) 鳖:危害幼鱼,常以幼鱼,虾,螺蛳为食物2) 水蛇:它以捕食鱼类,两栖类为食物捕杀:鱼钩上系上杂鱼,分布在池塘周围,水蛇吃了诱饵,被钩钩住,可消灭一部分水蛇五、昆虫:水蜈蚣,捕食鱼苗。

      用大颚夹柱鱼苗,吸食其体液,一只水蜈蚣一夜能夹住16 尾鱼苗防治方法:1)生石灰清塘2)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得水成0.45~0.5ppm,水温 20~26℃, 24~36 小时可杀灭水蜈蚣生物引起的中毒一、蓝藻引起的中毒:常见书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reuginosa) ,蓝绿色水花微囊藻( Microcystis flosaquae) ,淡黄绿色夏天,天气炎热时候,池下风常漂游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蓝藻外包一层胶质膜,鱼吃食后不容易消化,藻类喜欢在温度较高,碱性较重的水中(28~32℃,pH=8~9.5 )——致病作用:大量的蓝藻在晚间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耗氧过大,浮头光合作用时候,pH 升到10 左右,使得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加, 因而维生素 B1迅速分解, 产生羟胺, 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毒死鱼类,甚至牛羊等家畜饮了这种水也会中毒而死亡一般池水含100 万个/L,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就会大量死亡——防治方法:1)0.7ppm 硫酸铜泼洒,微囊藻死后,由于铜离子和蛋白质结合,虽然藻死亡,但不会产生大量毒素2)清晨藻体上浮后,泼洒生石灰,连续2~3 天,可杀死二、甲藻引起的中毒1) 原因:甲藻死后,产生甲藻素而引起鱼类中毒多甲藻属( Peridinium )蓝绿色裸甲藻属( Gymnodinium )红棕色的一些种类2) 藻体构造:具有一环绕身体的横沟,和只分布在下半部的纵沟,2 根鞭毛,一根环绕横沟1~1.53 圈,另外一个从纵沟伸出体外3) 防治方法:a) 0.7ppm 硫酸铜遍洒b) 进行换水,改变水质( pH)和水温,因为这两种藻对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水温,pH的突然变化,可使得藻体大量死亡三、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1、原因:小三毛金藻( Prymnesium parvum)在池子中大量繁殖后,分泌出一种鱼毒素,可使得鱼类中毒死亡(蓝藻和甲藻的某些种类多是在藻类死亡解体后,其有毒物质释放到水中而引起鱼类中毒)毒素的作用方式:小三毛金藻毒素作用的鳃耙器官, 实验证明,所有实验的鳃呼吸动物对毒素都很敏感,比如:蝌蚪是用鳃呼吸,可中毒死亡,但是变态后对毒素不起反应a)可使得鳃通透性增加,b)具有鱼毒素以外,还有细胞毒素,溶血,神经毒素,溶细菌毒素的活性2、小三毛金藻的形态:1) 细胞呈现椭圆形,卵形,球形,容易变形,大小:6~7 微米2) 细胞顶生三条鞭毛,中间是一条较短,经鞭毛基部有一个伸缩泡3) 两个叶状金黄色的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球状体或者变成小形,体位于体后端,为同化产物—白糖素。

      3、三毛金藻的生长条件:1) 在光照条件下,利用简单的无机培养液进行培养,除了需要无机氮和磷以外,对维生素 B1和维生素 B2是绝对需要的2) 盐度, 1~7‰的盐度都是生长良好,1‰移植 30‰生长良好;而直接移植70‰生长不好, 30‰移植到 70‰生长良好 70‰移植到 1‰生长良好说明从高盐度移植到低盐度不需要中间过渡,而从低盐度移植到高盐度需要中间过渡此藻被称为海水藻类或者广盐性藻类都是正确的3) 温度: 2~34℃中能够生长,一般上限温度是30℃,实验证明: 32℃以上,生长很不稳定, 2℃能存活很多天4) pH :根据引起鱼中毒的鱼池的pH测量:一般在 8~9、但是 pH降低到 6.0 升高到9.5 ,对藻类无甚影响4、繁殖方式:1) 纵分裂法:多发生在夜间,白天几乎见不到分裂个体纵二分裂形成二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藻体,分裂时间多发生在夜间,白天几乎看不到正在分裂的个体2) 形成孢囊,在孢囊内形成内生孢子(Statospore )4 5、中毒的症状以及病理变化:1) 初期:游动急促,焦躁不安,方向不定,呼吸频率加快(3cm白鲢: 150 次/ 分左右)2) 后期:呼吸次数随着中毒程度加深而减弱,达到20 次/ 分钟或者更少,最后挣扎呼吸,不久即可死亡。

      整个中毒过程,鱼不浮头,不到水面吞吸空气(和单纯缺氧截然不同)是在平静的麻痹和呼吸苦难状态下死亡3) 分泌大量粘液,胸鳍基部充血明显,鳃盖,眼眶周围,下颌,体表充血大小不一,有的连接成片4) 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鱼体出现麻痹症状,各鳍逐渐不能摆动,不能前进,碰一下没有反应5) 采血涂片,红细胞碎裂:红血球体积增大,膨胀——膜破裂,可见裸露的胞核和细胞碎屑6、发病季节和地区:春夏秋都有,当水温降低(10℃以下) ,蓝绿藻几乎消失,可这种藻可达几亿个/L ,冬季冰下也有存在我国在1974 年以来,辽宁、内蒙、陕西、河北、天津、浙江的鱼池和水库等半咸水中都有发现三毛金藻的存在,并给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国外:首次发现在荷兰(由Liebert和 Zuidersee )引起鱼类死亡1939年,在丹麦的半咸水池塘中发生的鱼类死亡现象,并证明了中毒是由于毒素被分泌到水中引起的1947年发现这种藻普遍存在在以色列的半咸水鱼池中,引起鱼类死亡英国、波罗的海区域,保加利亚的半咸水湖中也有发现有小三毛金藻存在7、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有水源应该立即灌注新水,将毒水排放,只到恢复正常,一般新水不低于原来池水的50%2)发病春起:在缺乏水源的情况下,应该立即将中毒鱼捕出,传入无毒水质的鱼池中,可救活病鱼3)如将池水有毒水pH调整到 6.5~7.5 可立即解毒性预防措施:在水温较高季节,采取多施氮肥(尿素,硫酸铵,碳铵)或者磷肥,有机肥,以繁殖其他藻类和浮游动物,可移植三毛金藻的生长。

      注意:使用硫酸铜尽管杀死一些三毛金藻,但是无急救疗效,不能完全杀灭此藻,所以在白天可见到许多分裂个体硫化氢引起池塘鱼类中毒的诊断一、鱼类中毒——生物中毒(藻类等)——化学中毒(硫化氢, NH3)二、硫化氢来源:池塘底泥大量有机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对鱼的致死量:为离解的硫化氢的最大允许量为 0.002mg/L三、硫化氢中毒诊断:初者与鱼类缺氧浮头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则与缺氧浮头有别5 1、从上浮到水面鱼的种类次序来看首先是鳊鱼,同时有少量白鲢浮到水面,呼吸急促,少量鲤鱼在离表层30cm左右处游动;而泥鳅在水面急游;无死亡现象发生即为轻度中毒中毒较重:鳊鱼,白鲢开始死亡;鳊鱼占绝大多数,鲤鱼少数死亡;泥鳅挑出水面频繁严重中毒:鳊鱼,鲤鱼,白鲢等大量死亡;并有许多鲤鱼急促呼吸;泥鳅活动更为频繁2、池中动物种类分布数量:水中喇叭虫(属于原生动物门中的纤毛虫)大量繁殖,它的繁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池中某一地方蔓延到全部塘边浅水处,鱼类中毒症状也随之加重,喇叭虫的出现是判断池塘中硫化氢中毒的严重标志之一3、中毒的池塘虽然有少量的小杂鱼死亡现象,但是没有虾类游向岸边死亡现象,这点明显地有别于鱼类缺氧浮头四、硫化氢中毒的防治1. 中毒症状的池塘,采取换水的方法,无有效地解除中毒症状2. 轻度中毒有换水条件的最好换水, 无换水条件的可泼洒生石灰20~25ppm , 使得池水维持在 pH8左右H2S(1%)—— H++HS-(pH=9) H2S(50%)—— H++HS-(pH=7) H2S(99%)—— H++HS-(pH=5) 搅动池底淤泥,并开增氧机暴气,使得池底硫化氢释放出来氧化分解。

      其他非寄生性鱼病鱼类除了遭受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而引起种种疾病外,还有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性因素的影响一、窒息(泛池)1、原因:水中缺氧而引起:1)水体溶解氧与气压成正比,盛夏,初秋,气压低,溶解氧下降2)雷鸣无雨或者短暂的大梅雨后,池底的水温>表层,热水由底层引到表层,且池底腐殖质也随之泛起,加速分解,消耗氧气,施肥过多的池子更容易发生3)日间,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夜间停止,吸收氧气加上鱼类等水生动物和有机质的分解,使得夜间溶解氧下降,日出前,溶解氧降到最低,常引起鱼浮头,日出后,溶解氧上升一般半夜浮头,表明池水严重缺氧,如不及时抢救,会造成鱼大批死亡4)北方,冰封时间较长, 病程隔绝了池水和空气的交换,但是由于水生动物池底腐殖质对氧气的消耗,使得溶解氧下降一般来说:6 浮头点:溶解氧 =1mg/L,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鳊鱼开始浮头窒息点:鳊鱼:0.4~0.5mg/L ;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0.9mg/L;鲤鲫:0.1~0.34mg/L 窒息点:与水温高低,种类不同,个体大小,pH值,体质强弱有关2、症状和病理变化:1)鱼浮在水面呼吸,不安状态,常浮头,会引起下颚皮肤特别肿胀而突出,形成畸形2)经常处在缺氧状态的情况下,鱼类虽然不死亡,但是可影响鱼的生长判断轻重浮头:池子中浮头点较高的花白鲢浮头或者日出前,则轻浮头池子中浮头点较低的鲤鲫浮头或者半夜前后,则重浮头3、防止方法:1)冬季干塘时候,除去池塘地步过多的污泥2)掌握适当的放养密度,以免池水溶解氧气迅速降低3)遇到天气闷热突变时候,要适当减少投饵量或者停食4)有浮头现象,应该即使注入清水,或者开动增氧机5)池子在长期冰冻时候,尤其在北方,应该在冰上打几个洞6)用脒基硫脲做为鱼类窒息的防止剂(日本)a)注射: 50~100mg/公斤鱼b)浸洗: 1/ 万在 22℃浸洗 2.5 小时c)喷洒:向鱼口,鳃内喷入50~200mg/L溶液d)饵料中加入脒基硫脲喂鱼用上述方法处理过的鱼,能在空气中或者液体石蜡中活数小时二.气泡病 (氧气,氮气和空气过饱和导致发病。

      )1、气泡病出现的部位: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常见的有3 种类型:1)鱼苗肠道中出现气泡,使得鱼体浮力增加,不能下沉而死亡2)口腔出现气泡,口不能张开,浮在水面3)气体通过鳃,皮肤向血液中扩散,使得血液中气体过饱和并游离,而形成气泡2、原因:1)鱼塘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不断分解而消耗氧气——释放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气泡,鱼苗误将气泡当作浮游生物吞入肠内,积累多了,形成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