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胎传梅毒的关系.doc
3页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胎传梅毒的关系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胎传梅毒的关系摘要: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与胎传梅毒的关系,为有效阻断和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减少胎传梅毒对婴儿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用血凝法检测 71 例 IHS 患儿血清中 TPPA 及TRUST结果:71 例 IHS 患儿中有 9 例 TPPA 及 TROST 均阳性,阳性率 12.68%(9/71)其中足月产儿 4 例,阳性率 8.51%(4/47),早产儿 5 例,阳性率 20.83%(5/24)结论:胎传梅毒是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消灭孕妇梅毒可以杜绝胎传梅毒对婴儿的危害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胎传梅毒;患病率婴儿肝炎综征(IHS)是一组由病原体感染、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上以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体征的一组症候群目前多报道 CMV、EBV 及 HBV 等病毒感染为主病因,但近年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因此,笔者对临床上诊断为 IHS 的 71 例新生儿进行 TPPA及 TROST 检测,以探讨胎传梅毒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 年 2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IHS,月龄<1 月的 71 例新生儿。
其中足月产儿 47 例,早产儿 24 例临床主要表现: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伴有肺炎、腹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另用同期在我院诊治非 IHS70 例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抽取患儿 2-3ML 静脉血,分离血清待用采用凝集法检测 TPPA 和 TRUSTTPPA 试剂由日本富士生物株式会社提供,TRUST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公司生产两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说明操作质控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 2 结果 71 例患儿 TPPA 及 TRUST 均阳性 9 例,阳性率 12.68%(9/71)其中足月产儿 4 例,阳性率 8.51%(4/47),早产儿 5 例,阳性率20.83%(5/24) 3 讨论 IHS 是新生儿、婴儿期常见病以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并伴有如肺炎、腹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常见并发症病因复杂,以病原微生物尤其 CMV、HBV 及 EBV 等病毒感染引起 本次研究中 71 例 IHS 患儿,TPPA 及 TRUST 均阳性 9 例,阳性率 12.68%(9/71)明显高于部分文献[1]报道说明胎传梅毒有升高趋势并逐渐成为 IHS 的常见病因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①梅毒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沿海商务往来频繁地区,开放、混乱的不洁性行为为梅毒增加传播机率;②许多育龄妇女由于经济原因或计划外妊娠为逃避计生,在孕期内没做产前检查;③事前知晓患梅病,但怕丈夫知晓回避系统治疗; ④孕妇梅毒常为潜伏感染,没有明显症状,不作检查难以发现其存在。
因此,对于黄疸而无或其他症状不明显的 IHS 患儿,除考虑病毒引起外,还应考虑梅毒患儿血中 TPPA 及 TRUST 均阳性说明胎传梅毒孕妇体内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致胎儿脏器(主要肝、肺、脾及贤上腺等)和组织破坏,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死产等不良结局[2]本次研究中有 5 例早产儿阳性,阳性率 20.83%(5/24),实是胎传梅毒导致早产幸存儿可能对皮肤、骨骼、内脏、心血管甚至神经造成损害,短期内以梅毒皮疹,梅毒性肝炎综合征等多见[3]影响其生长发育,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增高 胎传梅毒与孕妇的梅毒病程及是否系统治疗有关一般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在妊娠 3-4 月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孕妇梅毒病程越短,对胎儿的感染机会越大,早期梅毒较晚期梅毒更易引起宫内感染[4];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几乎百分百引起不良妊娠结局产前尤其妊娠16 周前进行梅毒系统治疗,可以阻断或降低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5];25 周内治疗可使新生儿病情减轻或体征减轻或消失,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6]分娩前一月才接受治疗,则发生胎传梅毒的机率极高,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7]因此,采用一种敏感而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加强对孕产妇尤其在妊娠 3 个月内进行梅毒筛查,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对阻断或降低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减少胎传梅毒对婴儿的危害,提高优生优育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