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高三数学圆锥曲线.ppt
110页• 第四节 圆锥曲线的综合 问题考纲点击了解圆锥 曲线的初步应用热点提示1.运用方程(组)求圆锥 曲线 的基本量; 2.运用函数(不等式)研究圆 锥曲线有关参变量的范围 ; 3.运用直接法或参数法求动 点的轨迹方程;考纲 点击了解圆锥 曲线的初步应用热点 提示4.运用“计算”的方法证 明圆锥 曲线的有关性质 ; 5.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直 线和圆锥 曲线的交点问 题; 6.圆锥 曲线与其他知识的 交汇问题 .• 1.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 判断直线l与圆锥曲线r的位置关系时 ,通常将直线l的方程Ax+By+C= 0(A、B不同时为0)代入圆锥曲线的方 程F(x,y)=0,消去y(也可以消去x)得 到一个关于变量x(或变量y)的一元方 程.相交于不同两点 相交于一点 没有公共点 • (2)当a=0时,即得到一个一次方程, 则直 • 线l与圆锥曲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若为双曲线,则直线l与双曲 线的渐近 • 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若 为抛物线,则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 的位置关系 • 是______________.平行或重合平行或重合2a-e(x1+x2) 2a+e(x1+x2) x1+x2+p• 3.轨迹问题• 求轨迹方程时常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 (1) ________:分析题设几何条件,根 据圆 • 锥曲线的定义,判断轨迹是何种类型 曲线,直接求出该曲线方程.直接法 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 定义法• (2) ________:根据题设动点轨迹的几 何条件,列出含动点坐标(x,y)的解 析式. • (3) ________:相关点轨迹问题,主动 点Q在已知曲线f(x,y)=0上运动,求 与之相关动点P的轨迹,找出Q、P两 点坐标间关系,再代入主动点Q所满 足的曲线f(x,y)=0.直接法代入法• (4) _________:恰当引入参数,将动 点纵、横坐标用参数表示,再联立消 去参数得曲线方程.参数法【答案】 B【答案】 C【答案】 x2-4y2=1• 已知双曲线x2-y2=4,直线l:y=k(x -1),讨论双曲线与直线的公共点个 数. • 【思路点拨】 联立方程组 判断方 程组解的个数 得两曲线的公共点个 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1)从几何角度来看有三种:相离、相 交和相切.相离和相切时,直线与圆 锥曲线分别无公共点和有一个公共点 ;相交时,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 ,与双曲线、抛物线的公共点的个数 可能为一个或两个.(2)通过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研究 它们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圆 锥曲线的方程为f(x,y)=0.• ②若a≠0,设Δ=b2-4ac. • (ⅰ)当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 于不同两点; • (ⅱ)当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 于一点; • (ⅲ)当Δ<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没有 公共点.• 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做题时 ,最好先画出草图,注意观察、分析 图形的特征,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教师选讲]直线l:y=kx+1,抛物线 C:y2=4x,当k为何值时l与C有(1)一 个公共点;(2)两个公共点;(3)没有公 共点.• (2)当Δ=0,即k=1时,l与C有一个公 共点,此时直线l与C相切; • (3)当Δ1时,l与C没有公共点 ,此时直线l与C相离.•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 (2)若过点B(2,0)的直线l(斜率不等于零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E、F(E在B、 F之间),试求△OBE与△OBF面积之 比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把面积比表示为坐标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 系,找出面积比与k2的关系,最后根 据k2的范围求面积比的范围.• 解决圆锥曲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常见 的解法有两种:几何法和代数法.若 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 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 决,这就是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 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 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 数的最值,这就是代数法.• 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 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 (1)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 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 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 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 •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 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 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 (5)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 的取值范围.• 用参数法求轨迹是高考中常考的题型 ,由于选参灵活,技巧性强,因此也 是同学们较难掌握的一类问题,用参 数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建系— 设标—引参—求参数方程—消参—检 验,选用什么变量为参数,要看动点 随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常见的参数 有:斜率、截距、定比、角、点的坐 标等.• 2.M是抛物线y2=x上一动点,以OM 为一边(O为原点),作正方形MNPO,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1)证明E、F、N三点共线; • (2)如果A、B、M、N四点共线,问: 是否存在y0,使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 与抛物线有异于A、B的交点?如果存 在,求出y0的取值范围,并求出该交 点到直线AB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思路点拨】 证明三点共线可转化 为证明点N在EF所在的直线上;证明 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再根据 题意推理论证假设是否成立.• 探索性问题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是 给出问题对象的一些特殊关系,要求 解题者探索出一般规律,并能论证所 得规律的正确性.通常要求对已知关 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概括 出一般规律.二是只给出条件,要求 解题者论证在此条件下,会不会出现 某个结论.• 这类题型常以适合某种条件的结论“ 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语句 表述.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先对结 论作出肯定存在的假设,然后由此肯 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 理论证,若导致合理的结论,则存在 性也随之解决;若导致矛盾,则否定 了存在性.• 1.在解析几何中,直线与曲线的位 置关系可以转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 解的问题进行讨论,但直线与曲线只 有一个交点(即Δ=0)中须除去两种情 况,此直线才是曲线的切线,一是直 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二是直线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2.运用圆锥曲线弦长公式时,注意 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和韦达定理求解. • 3.求以某一定点为中点的圆锥曲线 的弦的方程,有下面几种方法:• (1)将弦的两个端点坐标代入曲线方程 ,两式相减,即可确定弦的斜率,然 后由点斜式得出弦的方程;• (2)设弦的方程为点斜式,弦的方程与 曲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关于x(或 y)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韦达定理求出 中点坐标,从而确定弦的斜率k,然 后写出弦的方程.• 运用以上方法,还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若已知圆锥曲线弦的中点坐标,求 该弦的方程;若已知AB所在弦的斜率 ,可求出圆锥曲线一组平行弦中点的 轨迹方程;若AB通过某已知点,则可 求出这组圆锥曲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 4.解答求曲线方程这类试题时首先 要明确圆锥曲线的性质,作好对图形 变化可能性的总体分析,选好相应的 解题策略和拟定好具体的方法,如参 数的选取,相关点的变化规律及限制 条件等等,注意将动点的几何特性用 数学语言来表述.• 在求轨迹方程问题中易出错的是对轨 迹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忽略,因此,在 求出曲线的方程之后,应仔细地检查 有无“不法分子”掺杂其中,将其剔除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有无“漏网之鱼” 逍遥法外,将其捉回.课时提能精练 点击进入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