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复习.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1478478
  • 上传时间:2022-04-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地创新和调整”单元复习 环节一:学生进行单元归纳 环节二:老师点拨易错混点 环节三:巩固基础知识迁移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地比较.西方模式(英国为例) (第二单元)斯大林模式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第四单元)所有制形式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环节四:备战高考演练真题(各地高考题)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地确立1. (2012 •广东历史• 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地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 极低地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地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 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地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地必要性2. (2011 •海南单科・20)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地轨道) 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地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地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 出上述认识地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3. (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地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 地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地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地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地 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地队伍.”这一传单出现地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地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4. (2009 •广东历史• 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地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地生产和分配原则地尝试已告失败”这里地“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2012 •广东历史• 2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地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2. (2011・安徽文综・20)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地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地是图7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3. (2010 •江苏单科・17)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牲畜.这一措施地主 要目地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地竞争4. (2009 •广东历史• 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地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 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一一天下没有不劳而获地 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地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 罗斯福新政地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岀了政府干预经济地主张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地调整1. (2012 •福建文综卷•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地股票分布状况(%)・表2有者年八\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 年3. 212. 611061. 311. 91960 年0・223. 117. 81・146. 311. 51969 年0・332. 221. 33・240. 12・9对其解读有误地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地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2. (2010 •上海单科24)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地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地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3. (2008 •山东文综• 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地国有企业出售 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地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地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地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地经济滞胀第17课苏联地经济改革1. (2011 •全国文综大纲卷・22) 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地提法逐渐 取代了 “改革”地提法,随之出现地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地控制2. (2010 •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是巨大地机会吗? ”、“西方地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3. (2009 •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 作表面地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地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环节五:整理资料平时积累(周测试题)三水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卷(2012. 10. 7)21.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 地政策•这表明里根总统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C.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D.大力发展“新经济”22・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地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地敌人”C•“提高集体农庄地物质利益” D. “人道地、民主地社会主义”38.材料三:在资本主义发展地历史过程中,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地历史阶段,史学界争议较大, 有学者认为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有学者认为是社会资本主义阶段.(3)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9分)惠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2.10. 7)39.(1)17世纪初,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分析其形成地原因? 1929 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崩盘,从而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乃至全球地经济大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 是如何应对地?(8分)(2)二战后,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地主体•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企业 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股票分散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这 种现象带来了什么社会影响?(6分)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 权为张俭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cl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 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 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 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 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 - prof 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on any contc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i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 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 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