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知识点总结9200字.docx
18页外国文学复习知识点总结9200字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1、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1.英法资产阶级的胜利及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批现文学是19世纪中期的新的社会关系——“金钱关系”的真实反映,社会的变化不仅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原则是一种嘲讽,而且使浪漫主义者所提倡的主观幻想、抽象抗议和空洞追求也显得苍白无力人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社会现实,客观地剖析社会弊端2.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19世纪初期自然科学发展很快,它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分析和研究,哲学上,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这些使知识界(当然包括作家们)形成冷静客观、务实的态度此外,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猛烈批判资本主义,这也有助于作家深刻认识社会、揭露它的弊端3、承前启后继承现实主义传统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莎士比亚的“反映说”,席勒首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斯丹达尔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纲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论2、19世纪中期法、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法: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精神代表作家:斯丹达尔(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英: 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善于描写“小人物”命运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俄: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悲怆的情调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新人、小人物、“忏悔贵族”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重心理分析3、联系具体作品分析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而广阔地描绘现实生活,揭示出新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第一、作家把文艺看作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广泛反应社会生活,使作品成为“社会风俗史”第二、注重细节的真实,使描写具有可信度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2.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具有鲜明的、强烈的批判精神 对社会批判的广泛和深入,远远超过以往作家不遗余力的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的生活1原则、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有力鞭挞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要求革除社会弊端,改善人民生活。
如: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在复辟的波旁王朝背景下,对封建贵族予以嘲讽,揭露教会的伪善和欺骗,展示了唯利是图、金钱主宰一切的现实3.细节真实与典型化,创造了大量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批现作家认识到认识社会环境的产物,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斗争情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任务的思想、行为以及他行动与其中的环境,都力求达到典型 如:《红与黑》通过对细节的真实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夕法国的社会风貌,小说中人间地狱般的贝尚松神学院就是小说的典型环境4、于连形象分析1.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一生的遭遇,他的希望、追求、奋斗、失败,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命运他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2.他的反抗性产生于社会对他的压制,基于个人向上爬的野心他所以追念大革命时代,是因为那是像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然而在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政复辟时期,他却扮演了“一个叛逆的平民的悲惨角色”,成了“一个跟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他对伏笔社会进行了报复性的绝望的反抗,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任命对复辟社会的抗议情绪,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远离人民,因而必定失败。
3.他个人反抗的个人主义性质决定了,反抗者在收到统治阶级抬举时,就转化为向统治阶级妥协,于连正是这样司汤达以其+细致有力的笔触描写了于连的性格和悲剧命运,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对复辟社会的强烈反抗以及在反抗中表现出来的妥协性、动摇性和软弱性5、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中心主题:揭露“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和金钱的罪恶一、再现法国贵族的衰亡史鲍赛昂夫人在《高老头》中 被迫离开巴黎,她在《被遗弃的女人》中不敌资产阶级小姐,被情夫抛弃这样,资产阶级妇女代替贵族妇女活跃在了上流社会,这正是贵族厄运的写真二、再现资产阶级的发迹史,塑造资产者形象高利贷者高布赛克是带有浓厚原始积累色彩的老式资本家葛朗台老头是由高利贷资产阶级向商业资产阶级过渡的资本家金融资本家纽沁根是七月王朝时期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三、描述了人与人的金钱关系及金钱主宰一切、腐蚀一切、毁灭一切的魔力葛朗台不让女儿2爱破产的查理,赛西儿在婚事中感兴趣的只是对方的财产(《邦斯舅舅》)6、试析《高老头》的“金钱”主题小说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1.鲍赛昂夫人是在暴发户的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在鲍赛昂夫人告别巴黎的舞会上全文达到最高潮,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败给资产阶级,展示出徒有虚名的贵族阶级最终败给金钱资产阶级。
2.拉斯蒂涅是为资产阶级金钱意识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拉斯蒂涅通过伏脱冷得被捕,鲍赛昂夫人的被逐和高老头之死,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纵身跳进巴黎“上流社会”这个罪恶的深渊3.高老头与女儿之间的关系 高老头将自己的毕生财富献给两个女儿,最后却被抛弃高老头的女儿是一对典型的资产阶级女性,他们的金钱意识已经破坏了家庭的伦理关系使父女之间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7、简析《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1.历史的广阔性和哲理性广阔性体现在作品中“三个研究”、“几个场景”的描写上,展现了19世纪上半页的法国历史,描绘了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从而表现哲理意蕴如关于金钱的主题,揭示了人性被物化的本质特征,表现了作者对恶与私欲的理解2.人物形象典型化,人物表现采用人物再现法《人》中典型人物都有特别突出的某一特点,甚至去夸张,人物情欲绝对化首先对人物形象进行肖像勾勒,再进行个性化的语言刻画,最后还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如对葛朗台典型画肖像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他贪婪性格,简短话语中流露吝啬本性在《人》中,运用人物再现法让典型人物先后出现在不同作品中,前后呼应,相互关联如拉斯蒂涅:《高老头》中的大学生、副国务秘书、纽沁根的帮凶3.典型环境的逼真描写。
自然风光较少,街道、住宅、室内陈设等“物质环境”描写较多,达到精细入微,使人身临其境不仅再现了时代风貌,同时为人物发展提供依据如佛盖公寓运用灰黑色彩,外景描写阴沟、墙根,内景描写潮湿、酸腐的院子、客厅,同鲍赛昂夫人高贵华丽的客厅形成鲜明对比环境描写同人物性格相得益彰4.精确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常出现三种: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经济描写环境描写主要表现社会史实和人物性格;人物描写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如写道葛朗台死时,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他的贪得无厌;经济描写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一大特点,相近介绍社会、3个人的经济状况,用具体数字体现,表现法国社会阶级状况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8、为什么说《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新的艺术法典”?福楼拜的小说表现艺术,他坚持“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造原则,不对小说人物作道德评判,不直接在作品中表述自己的观点,然而读者却在那些冷静的描述中体味到作者炽热的情感小说以客观、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形形色色的抵地主产阶级人物罗道尔弗精神空虚、灵魂肮脏,是风月场上的老手;郝麦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勒乐无孔不入、无巧不取小说还成功塑造了作为时代产物的包法利的庸人形象9、简析狄更斯小说创作发展道路。
一、以流浪汉小说为开端(30—40年代初)此阶段是从散见报端的零星札记到小说的飞跃,作品中年轻人的理想成分和浪漫色彩明显 作品已显露出对社会批判的锋芒作家站在人道立场上同情小人物及遭受苦难的儿童,采用轻松、幽默、诙谐的讽刺手法,态度温和,塑造理想化善良仁慈的资产者形象Eg.《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二、以赴美考察失望为契机(40年代)此时期作品对现实的批判进一步深化,作品中理想化的资产者形象消失,作家着力描写小人物的温情和道德感化力量,基本放弃流浪汉小说体裁Eg.《董贝父子》揭露利润至上的罪恶,表达了用“苦难教育”和“温情感化”的方式改造资产者的思想三、创作高峰(50—60年代)此阶段作品呈现出冷峻色调,喜剧性和乐观主义氛围削弱,严肃而深沉的思考占据上风,艺术成熟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10、如何理解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欢乐、友谊、同情、爱与被爱,慷慨无私,便是狄更斯温情的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被称为“圣诞节精神”1.温情:(1)善良的人们兄弟般的情谊,如《大卫·科波菲尔》中诸多小人物,《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鲍芬夫妇等。
2)以温和的态度描写恶人,作品呈现大团圆结局2.感伤:具有多愁善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善良的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怜悯如《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奥列佛·退斯特》等狄更斯的感伤继承了英国感伤小说的传统,同时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气43.行善:从基督仁爱思想出发,主张行善,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安排情节和划分人物类型如卡尔登因为爱路茜代替那尔代走上断头台4.仁爱替代暴力革命如《艰难时世》中葛雷梗在西丝的感化下,接受了基督教的仁爱精神11.狄更斯的创作风格+例子1.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从人物的外部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的某些特征,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强调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模式2.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使苦难的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宽慰,也在笑声中发现愚蠢和荒唐3.创作风格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4.小说情节具有鲜明的戏剧性,主要是设置悬念5.第一人称写法6.浓郁的乐观主义情调12、简析《死魂灵》的主题思想(不考)13、简析果戈理的讽刺艺术果戈理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鲁迅称其为“含泪的微笑”,指出其意义在于“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果戈理明确指出他写作的审美原则是“有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
如《死魂灵》紧紧扣住抵住资产阶级特有的那种高尚正经的外表与卑鄙荒谬的内心的尖锐矛盾,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如人物自白、幽默笔调、典型细节、肖像描写等,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虚伪圆滑、懒惰空虚和贪婪吝啬同时,小说又从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与堕落,表示同情与哀惋;对他们的丑恶存在,包含着“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1.讽刺肖像画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病态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例如描写两个吵架的伊凡时,瘦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下的萝卜”,胖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上的萝卜”2.暴露性语言果戈理笔下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开口说话就暴露自己的本性由此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倾向,产生强烈的讽刺批判力量3.幻想性和偶然性情节果戈理常常使用幻想的和偶然的情节,来架构自己的作品,以达到讽刺的目的幻想是是现实生活的畸形延伸偶然性是近乎荒唐的事,但它又具有艺术上的可信性和必然性如《钦差大臣》中老奸巨猾的一群官吏却认定了年轻的赫列斯达可夫是钦差大臣,5被骗得团团转,丑态百出4.喜剧性夸张:人物性格夸张,细节夸张,情节夸张,场景夸张如《狂人日记》《外套》的小人物14、解释名词:(1)宪章派文学 又称宪章派诗歌。
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期间的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