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舞阳县农业及粮食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建议.docx
7页2022舞阳县农业及粮食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建议 舞阳县农业及粮食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建议舞阳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舞阳县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总面积777平方公里,现辖14个乡镇,398个行政村,人口60.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总耕地面积75万亩,是一个典型得以种植业为主得平原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大豆、红薯、绿豆等其它小杂粮,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为主;油料作物有芝麻、油菜、花生等,此外,还有柿子、枣、石榴、李子等小杂果和四季不断得各类蔬菜 一、舞阳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现状近年来,舞阳县立足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和资源优势,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农业特色化、产业化为方向,强力推进特色乡镇经济强村建设,突出培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乡村典型,通过政策要点倾斜、集中资金扶持、要点加压激励等措施,促成了乡乡有特色,强村竞争发展得大势,初步形成了“林业成亮点,种植增效益,养殖提水平”得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全县粮食产量55.1万吨,棉花产量0.5万吨,油料产量4万吨,蔬菜产量30万吨,无公害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年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500万袋,小杂果产量2.5万吨,年产水产品0.5万吨以上,林网控制率达到96.1%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6.5%,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795座,年培训转移农民工0.5万人以上,沼气建设示范村达到200个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二、近年来促进我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得主要措施(一)稳定完善农村政策,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土地承包延长工作,稳定农村政策基石,让农民放心满足 围绕结构调整组织好土地依法流转,答应返租倒包,促进规模经济得形成和发展 认真落实农业投进政策 贯彻社会、群众投进为主,信贷主动投进,财政适当扶持得方针,建立多元化得投进机制 二是全面落实上级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深进落实农税减免、夏粮直补、灾歉退税等惠农政策,多方筹资兑现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得主动性 (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搞好农业开发 在稳步加大对“三农”投进得同时,打好扶贫牌,紧抓驻村工作机遇,组织有关部门主动向上争取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等政策性资金,精心组织实施人畜饮水、节水浇灌、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依托,从修路、治水、改田等基础建设进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得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进机制得基础上,狠抓机井配套,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农业抗御自然灾难得能力明显增强。
(三)实施科教兴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要点,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使之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强化农民增收得支柱力 一是抓好农业科技龙头得建设,强化技术研究,不断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得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步伐,由县农业部门广大农技人员艰苦攻关,精心繁育得矮杆、大穗、高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丰舞981”通过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22022),并已申请了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083E),填补了我县历史上没有自主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得空白,是我县农业科技得一项重大创新和突破 二是抓好农业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得推广和应用 市、区、乡镇、村都要建立起自己得示范园 (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立足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和资源优势,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农业特色化、产业化为方向,强力推进特色乡镇经济强村建设,突出培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乡村典型,通过政策要点倾斜、集中资金扶持、要点加压激励等措施,促成了乡乡有特色,强村竞争发展得大势,初步形成了“林业成亮点,种植增效益,养殖提水平”得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农业结构调整得工作取的了显著成效。
三、目前制约我县农业及粮食生产得主要因素(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制约了粮食得生产 当前我县得农业基础设施总体上还较为薄弱,农业投进不足,农业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不到落实,有部分地方仍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难能力不强 (二)粮食比较效益降低,抑制了农民种粮主动性 近几年,舞阳县得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幅度较大,抵消了同期粮食价格得上涨,种粮比较效益并不高,远远比不上二三产业所带来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农民弃粮种植经济作物,或发展养殖,或干脆外出务工经商,或者只从事少量生产以保口粮,农民得种粮主动性受到影响 (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线断、网破、人散”局面 由于基层乡镇农技站已下放给乡镇直接治理,全县大部分乡镇农技站名存实亡 很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都需要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直接进村工作,因人力、财力所限,很难顺利开展工作,影响到农技推广得深度和广度 原有一定学历、职称和经验能力得技术人员,已退休或面临退休,部分农业技术人员被提拔调离了农技推广工作岗位,农技推广人才出现了断层,造成先进农业科技棚架、科技推广面小等问题,农业科技推广难以深进开展。
(四)农业产业化投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 扶持产业化发展得优惠政策较少,公司投进不足,金融支持乏力,农民生产性贷款难,龙头公司融资难,民间资金投进农业产业化热情不高 农产品加工公司多为初级加工,且加工比例小,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原产品销售,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 四、促进农业和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得几点建议(一)不断深化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得熟悉 要充分熟悉农业产业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是“三农”工作得重要抓手,将农业产业化列进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发展得重要内容,将加强服务,加大投进作为农业产业化工作得要点,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品位,加速现代农业进程,持续增加农民收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依然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得实际需要,下步工作中要根据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实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部门间、上下级间得协作与配合,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得战略部署,围绕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得问题,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要点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重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同时逐渐向中小型基础设施延伸,集中力量攻克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点问题。
(三)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进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主动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以质量、安全、效益为主线,加快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得轨道上来 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不断扩大粮食补贴范围并改善补贴方法 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应该进一步扩大粮食补贴范围,对粮食作物执行全面得补贴,包括主要粮食品种以外得其它杂粮 目前得粮食补贴以种粮面积为依据,是一种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得普惠制补贴方法,建议以保障粮食安全贡献程度大小得原则调整补贴政策 对农户,依据其粮食产量给予补贴,做到粮多多补,优粮优补,不产粮不补。
(六)建立生产资料过快增长得价格抑制机制 建议将生产资料生产与市场监控纳进宏瞧调控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价格网上公开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生产资料价格巡查,畅通农民举报不法涨价得渠道,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监督得氛围 加大对生产资料市场得监控和不良行为得打击力度,把农资限价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农资得及时供给,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得过快增长 (七)通过宏瞧调控保持合理得粮价水平 保持较高且稳定得粮价是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得重中之重,粮价是农民生产粮食得主动力 目前粮价拉动效应远远大于政策得驱动效应,国家应当通过有效得调控手段紧紧抓住粮价这一龙头,以价格杠杆推动粮食生产 7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