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X-XX年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数据及发展研究报告.docx
5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2009-2011年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数据及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名称:2009-2011年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数据及发展研究报告完成时间:2010年9月作者崔 兢指导王兆昉 陈毅华报告价格:纸质版:50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版:6800元咨询:0411-39735643报告描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持续高速增长集装箱的使用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货运质量,减少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时间,降低了货运成本,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港口作为集装箱运输的重要节点,对其进行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在确定港口的发展方向、投资规模、泊位选址和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旗舰,大连港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现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57条,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是全国铁路集装箱转运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口岸;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客运港和最大的海上客/车滚装运输港口;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散粮运输中转港。
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近80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从2010年1-7月的大连港口运行数据来看,今年1-7月,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吞吐量18318.60万吨,同比增加3443.9万吨,增幅为18.8% 大连港2010年度目标为2.35亿吨,1-7月已完成78%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中国港口协会及各地分会、大连市统计局等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港口码头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立足于2010年下半年我国港口码头行业整体发展大势,通过对大连港港口码头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从而实现了大连港1-7月的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现状、市场运行以及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大连港8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这一点很具有现实意义,包括为大连乃至全国港口码头企业提供数据参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相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提供相应的依据。
目 录第一章 2009年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背景分析 5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51.1.1 GDP 51.1.2 工业发展形势 51.1.3 社会消费品 71.1.4 人均收入水平及恩格尔系数 8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概况 101.2.1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因素 101.2.2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因素 111.2.3 后危机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的六大趋势 12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14第四节2010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 16第二章 2005-2009年集装箱进出口总值分析 17第一节 2005-2009年集装箱进出口贸易总额分析 17第二节 2005-2009年集装箱进口规模及增长情况分析 20第三节 2005-2009年集装箱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分析 22第四节 2005-2009年集装箱进出口贸易差分析 24第三章 2010年1-8月集装箱进出口商品分析 24第一节2010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分析 24第二节2010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分析 25第四章 2010年1-8月集装箱进出口月度波动分析 27第一节2010年1-8月年集装箱进出口月度分析 27第二节2010年1-8月集装箱进口月度分析 29第三节2010年1-8月集装箱出口月度分析 30第五章2010年1-8月中国集装箱进出口各省市贸易分析 31第一节2010年1-8月中国各省市进出口总值分析 31第二节2010年1-8月中国各省市出口总值分析 32第六章2010年1-8月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重点国家和地区分析 33第一节 2010年1-8月年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统计 33第二节 2010年1-8月重点贸易国家进出口总值分析 34第三节2010年1-8月主要进口来源国 35第四节2010年1-8月重点出口目的国 36第七章2010年1-8月集装箱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分析 37第一节2010年1-8月集装箱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分析 377.1.1 2010年1-8月进出口主要贸易总值分析 37第二节2010年1-8月集装箱 (个)进口主要贸易方式分析 387.2.1 2010年1-8月进口主要贸易总值分析 38第三节2010年1-8月集装箱出口主要贸易方式分析 407.3.1 2010年1-8月出口主要贸易方式总值分析 40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国集装箱行业进出口贸易预测分析 41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集装箱行业进出口贸易预测分析 41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集装箱行业进口趋势预测 41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集装箱行业出口趋势预测 41第九章 2009-2011年中国集装箱海外市场开拓及风险分析 41第一节 市场开拓策略分析 429.1.1 中国开拓多元化进出口市场的意义和策略 42第二节 风险分析 429.2.1 海外市场政治经济风险分析 429.2.2 出口市场的经济环境 449.2.3 海外市场规避策略 44第一章 2009年中国集装箱进出口贸易背景分析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1.1.1 GDP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表 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1.1.2 工业发展形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11.5%表 2005-2009年工业增加值柱状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9%;纺织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0.3%,船舶制造增长2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
6大高载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表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 位产 量比上年增长%纱万吨2393.5 12.7 布亿米740.0 4.2 化学纤维万吨2730.0 13.0 成品糖万吨1321.2 -8.9 卷 烟亿支22901.5 3.2 彩色电视机万台9898.8 9.6 其中:液晶电视机万台6765.385.2家用电冰箱万台5930.5 24.7 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8078.2 -1.9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28.0 5.8 原 煤亿吨30.50 8.8 原 油亿吨1.89 -3.1 天然气亿立方米851.7 6.1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37146.5 6.3 其中:火电亿千瓦小时29827.8 10.2 水电亿千瓦小时6156.4 -3.3 核电亿千瓦小时701.32.5粗 钢万吨56803.3 12.9 钢 材万吨69626.3 15.2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2650.1 5.2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万吨413.5 9.1 原铝(电解铝)万吨1296.5 -1.5 氧化铝万吨2379.3 3.3 水 泥亿吨16.5 16.0 硫 酸万吨5960.2 16.9 纯 碱万吨1938.4 3.0 烧 碱万吨1832.4 -1.1 乙 烯万吨1066.3 8.0 化 肥(折100%)万吨6599.7 9.8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11729.3 -11.9 汽 车万辆1379.5 48.2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万辆748.5 48.6 大中型拖拉机万台37.1 30.6 集成电路亿块414.4 -0.7 程控交换机万线4147.4 -9.5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61924.5 10.7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18215.1 33.3 2009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58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
表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 标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25891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514-4.5其中:集体企业54510.3股份制企业13890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51116.9其中:私营企业684917.41.1.3 社会消费品 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