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述.docx
3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述 摘要: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经过理论的学习以及实践的论证,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与自身理论根底、与中国切实的情况融合起来,根据当时中国教育确实面对的问题,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1追根溯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构筑了陶行知早期的思想根底如儒家文化主张的仁爱、知行,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文化主张的亲民、亲知;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等等随后陶行知留学美国师从杜威美国传统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孩子的身心开展特点不符;教育不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此时代背景下,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生活的延续、更新,都需要教育,教育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指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1】陶行知作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董事部书记兼安徽省执行董事,投入普及平民教育工作中进行教育实践他指出中国教条地引用国外的教育理论无法改变中国教育的困难局面,教育理论必须因地适宜2】并敏锐地觉察到中国传统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方式落后僵化、教育内容不仅脱离实际生活且不全面、教育受众面非常少等认为只有进行生活教育,致力于学生并非主动掌握知识的局面以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局面的转变,中国教育的困局才能改善。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近代工业的出现使得经济开展的势头如雨后春笋,旧教育已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开展的需求而當时中国的教育状况却是“山穷水尽〞的惨况:“全国的学校教育荒芜萧条,学校数量极少〞平民及平民的子女生活贫困、无进校的途径,无视了最大人口数量的农民的需要;考试考什么教育才教什么,为了考试而教育3】这样的社会现实决定任何现成的西方理论都不能直接套用于中国2剥茧抽丝1914至1917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时期1914年秋,陶行知赴美留学,跟随杜威学习教育学,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学成归国后,陶行知发现中国教育实际上仅仅是盲目的套用,这种没有深入社会中实践调查,便盲目地将西方的教育形式直接移植过来的改革方式造成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理论上教育是进步的,实践上依然只有少数人有时机接受教育、学生依旧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读书陶行知于是苦心思索如何将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形式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融合,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将生活附属于教育,使社会缩小进学校在中国是没有生存余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理论虽先进,但并不适用我国,中国的教育问题还需要对症下药当时的情况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依旧没有受教育的条件,当务之急是普及教育,是让平民在社会生活中也能得到教育的时机。
随后,陶行知与其它教育家发动成立中华教育改良社,开始探索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思想慢慢成型1917年至1927年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成熟时期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致力于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研究,结合实际将杜威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27年“生活教育〞理论得以正式提出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朝向同一目标,不应以教育决定生活,而要以生活来决定教育;生活如何那么决定教育应该如何,要在社会中进行教育,而不能把生活附属于教育;生活是开展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开展、提高能力,从而获得真知并改造社会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三大理论框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1927至1946年是生活教育理论继续开展阶段1931年,陶行知创立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和自然学园过一年又创立了山海工学团,着手在各地推进小先生制1929年创办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成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继续开展实践的基地,生活教育理论在其形成和开展过程中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生命力源于它与时俱进的品质3剖幽析微“生活教育是指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前进,两者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活教育。
〞【4】“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本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教育起源问题、以及教育内容所给出的答案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5】教育最重要的意义是跟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促进社会的开展,教育目的最终是要回到生活上生活教育从定义上来说即给生活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根据生活所需进行教育同时,教育也离不开生活,教育需要借助生活的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6】“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局部,打破社会与学校的界限方能实现“生活即教育〞那种认为只有在围墙里的学校学习才是学习的观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和创造力社会即学校〞主张社会生活的内容就是学习的内容,社会的一切场所皆为学习的地方,不拘泥于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把社会和学校、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限制、受教育的地点也不受限制教育普及程度那么更为宽泛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教学方法我国旧教育将“教〞与“学〞对立,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称之为“教授法〞。
这种方法培养的是“书呆子〞,提出应使用“教学法〞,从枯燥教条的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社会生活教学做合一〞是教学的根本原那么和根本方法教、学、做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事是做,对于自己的进步是学,对于他人的影响是教,这三者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一切知识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真假,不狠狠心下水里游一游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不动手在纸上画上一画也是学不会画画的当然,“做〞不是瞎做,是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的做,是有目的地、有思维地做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开展,为中华民族平民教育事业的开展做出了突出奉献陶行知心中有国、一心为国,深刻认知中国现状后在前辈的根底上提出的有开展、有创新的、适合我国教育开展的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区别于传统教育理论以活的生活为教育的中心,要求行动和创造,以“做〞为中心,提倡的是开放式的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的开展需要,利于普及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8出版社:7—15.【2】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3】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4】课题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现代价值,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21〔3〕.【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633-634.【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633-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