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膜科学与技术试题汇总.doc
22页膜科学与技术绪论了解膜的发展历史我国汉代的《淮南子》已有制豆腐的记叙,后来,人们又知道了制豆腐皮、薄粉等方法这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天然物制得食用“人工薄膜”的最早记载早在 2000 年前,人们在酿造、烹饪、炼丹和制药的实践中,就利用了天然生物膜的分离特性古籍中提到“弊箪淡卤” 和“ 海井”淡化海水等记载我国的膜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出现很早但重视和深化程度不够早在 1748 年,Nelkt 就从水能自发地扩散穿过猪膀胱进入酒精的事例中发现了渗透现象;1854 年,发现了透析现象,并开始重视膜的研究和应用,最初主要使用的是动物膜; 1864年,Traube 制得历史上第一张人工膜──亚铁氰化铜膜;1925 年德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滤膜公司——赛多利斯(Sartorius) ,实现膜的工业化;1953 年,美国 Reid 等人首先发现了醋酸纤维素有特殊的半透性质,并对其透水性能加以研究、改进;1960 年,制得首张高性能、非对称性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用于海水及咸水的淡化;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超滤膜、微滤膜、反渗透膜和气体分离膜生产实现工业化,并进入实用化阶段;遍及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电子等领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将 20 世纪 50 年代初视为膜科学技术研究的起点,截止现在,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50 年代为奠定基础阶段;(研究发现)② 60 年代和 70 年代为发展阶段, (发现发展)③ 80 年代至今为发展深化阶段 (开发利用)膜是如何定义的?“膜”是两相之间的不连续区间膜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分类的?按材料(天然膜、合成膜)按结构(多孔膜、非多孔膜和液膜)按功能(分离、能量转化和生物)按用途(气相系统用膜、气-液系统等)按作用机理(吸附性膜、扩散性、离子交换等)按膜的形状: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和蜂窝状膜按膜的荷电:可分为荷电膜和非荷电膜 膜技术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① 高效,简单实用② 集成度高,占地少③ 应用范围广④ 节能(多数无相变)⑤ 附加值高⑥ 易放大,可专一配膜⑦ 无毒,无公害,无污染,零排放⑧ 重要缺点:①在操作中膜面会发生污染,使膜性能降低,故有必要采用与工艺相适应的膜面清洗方法;②从目前获得的膜性能来看,其耐药性、耐热性、耐溶剂能力都是有限的,故使用范围受限;③单独采用膜分离技术效果有限,因此往往都将膜分离工艺与其他分离工艺组合起来使用膜技术主要应用在哪几个方面?① 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汽化、渗析等② 控制释放治疗装置,药物释放装置,农药持续释放,人工器官等③ 膜反应器酶和催化剂反应器,生物反应传感装置等④ 能量转换电池隔膜,燃料电池隔膜,电解器隔膜,固体聚电解质等分离膜和膜分离过程理解分离膜的定义和膜分离过程分离膜广义上指分隔两相界面,并以特定的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化学物质,有选择性的膜。
膜分离是指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对混合物中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分离技术的区别主要在哪里?机械分离过程:颗粒大小不同,如筛分和过滤;重力和离心分离:物体密度不同,如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等;平衡分离过程: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同相态(气液、气固、液固)中浓度不同,如蒸馏、萃取、结晶、吸附、吸收等速率控制分离过程:物质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迁移速率不同,如膜分离和电泳膜选择性渗透的原因?① 膜中分布微细孔穴,不同孔穴选择性渗透② 膜中存在电荷,吸附、排斥产生选择性渗透③ 被分离物在膜中的溶解、扩散作用产生选择渗透性简单概括膜分离过程的特点?① 多数无相变,对能量要求低;② 分离条件较温和,适合于热敏性物质分离;③ 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维修费用低、易于自动化膜在分离过程中具有哪些功能?①物质的识别与透过使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实现分离的内在因素②界面膜将透过液和保留液(料液 )分为互不混合的两相③反应场膜从表面到孔内表面含有与特定溶质具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官能团,通过物理作用、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提高膜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速度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些过程?推动力 膜过程压力差 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气体分离电位差 电渗析、膜电解浓度差 透析、膜传感器温度差 膜蒸馏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膜国内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哪三大领域?海水淡化,污水再生,净化水常见高分子膜材料和无机膜材料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高分子膜材料:纤维素类膜,聚砜类膜,聚酰胺类膜,聚烯烃类膜,其他类聚合物膜。
特点:种类多,应用广泛,性能优越,但热/化学稳定性差无机膜材料: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含碳)和沸石膜等特点:耐温,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抗微生物腐蚀,适用寿命长,但无弹性、脆、不适用于热强碱体系掌握分离膜(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和无机膜)常用的制备方法质均对称膜1. 致密均质膜:溶剂浇铸法、挤压法2. 微孔均质膜:拉伸法、烧结法、溶出法、核刻蚀法非对称膜相转化法根据沉淀方式,又分为热凝胶法和非溶剂凝胶法复合膜层压、浸涂、喷涂、旋转涂敷、界面聚合、原位聚合、离子聚合、接枝等无机膜化学提取法(刻蚀法) 、溶胶-凝胶法、固态粒子膜烧结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 、高温分解法——碳膜制备复合膜的组成一种是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皮层和多孔亚层;另一种是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构成皮层和亚层膜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分离透过性能包括什么性能?膜的分离透过性能:分离效率和渗透通量脱除率或截留率、分离系数或分离因子、渗透通量反渗透渗透和反渗透的理解渗透:当溶液与纯溶剂被半透膜隔开,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时,纯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使溶液浓度变低的现象反渗透:如果加在溶液侧的压力超过渗透压,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就会进入纯溶剂内反渗透膜过程发生的必备条件以及半透膜通过性能的理解?1)半透膜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2)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实际上对任何组分都有透过性能,只是透过速率相差很大反渗透膜的孔径范围及其通过的哪种物质?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 500,孔径 0.1 ~1 nm反渗透最常用的膜材料是哪种高分子?醋酸纤维素(CA)理解段和级的定义,并能判断工艺流程是几段、几级段(concentrate staging):指膜组件的浓缩液(浓水) 流到下一组膜组件处理流经 n 组膜组件,即称为 n 段级(permeate staging):指膜组件的产品水再经下一组膜组件处理透过液产品水经 n 次膜组件处理,称为 n 级反渗透工艺包括哪两个过程,它最重要的应用在哪个领域?反渗透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和膜分离两部分微滤哪种分离膜产值最高,在世界膜技术总产值产品占 50%以上?微孔膜过滤(microfiltration,MF)微滤的基本分离机理,又可称什么过滤?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 ,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操作压差 0.01~0.2MPa过滤精度较高,可截留 0.03~15 μm 的微粒和大分子,又称其为精密过滤能简单列举四种压力驱动膜过程的适用物质,四种膜过程哪种属于均相分离和固液分离?(1) 微滤 主要从气相和液相物质中截留细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细胞和其他在“微米级”范围的粒子如 DNA 和病毒等,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2) 超滤 适用于蛋白质、多糖、酶等(3) 纳滤 水的软化、净化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在百级的物质的分离、分级和浓缩(如染料、抗生素、多肽、多醣)(4) 反渗透 海水脱盐、超纯水制备MF——固液分离, RO,UF,NF——均相分离微滤的应用主要在于微粒和细菌、病毒的过滤和检测渗析渗析的原理,它的主要市场有哪些?渗析是指半透膜两侧的溶液通过扩散、渗透及超滤作用,即溶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流动,而水分子由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动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应用最大的市场是血液透析和少量物料处理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的用途是血液透析法(又称为人工肾) ,此外还有人工肺、人工肝在工业方面的应用1. 从钢铁工业酸洗废液中回收硫酸及在其它废酸液中回收硝酸等;2. 从化工厂人造丝浆压液中回收 NaOH透析膜医学应用是血液透析,也称人工肾 渗透汽化渗透汽化过程的特点1.渗透汽化特点分离系数大,单级分离效果高;渗透过程中有相变发生;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会导致膜压密,透过率不随时间增长而减小;渗透通量小2.渗透汽化适用的分离过程在常规分离手段难解决或能耗大的情况下,渗透蒸发技术特有的高选择性,可选择该技术挥发性的物质从混合液中分离少量物质近沸、恒沸混合物的分离反应产物的移走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它根据什么特性来分离化合物?致密膜的一侧通入料液,另一侧(透过侧) 抽真空或通入惰性气体,使膜两侧产生溶质分压差在分压差作用下,料液中的溶质溶于膜内,扩散通过膜,在透过侧发生气化,气化的溶质被膜装置外设置的冷凝器冷凝回收因此,渗透气化法根据溶质间透过膜的速度不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渗透汽化的应用领域1. 有机溶剂脱水2. 水中少量有机溶剂的脱除3. 有机/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气体分离膜非多孔和多孔气体分离膜的分离机理非多孔均质膜的溶解-扩散机理:气体选择性透过非多孔均质膜分四步进行:气体与膜接触,分子溶解在膜中,溶解的分子由于浓度梯度进行活性扩散,分子在膜的另一侧逸出。
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用多孔膜分离混合气体,是借助于各种气体流过膜中细孔时产生的速度差来进行的其传递机理有分子扩散、表面扩散、毛细管冷凝、分子筛分等气体分离膜分离混合气过程气体分离膜过程是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差驱动下,不同气体分子透过膜的速率不同,渗透速率快的在渗透侧富集,慢的在原料侧富集——渗透速率差使气体在膜两侧富集橡胶和玻璃态高分子分离气体的特点橡胶高分子:具有高渗透系数,分离系数低;玻璃态高分子:具有低渗透系数,分离系数高气体分离膜的实际应用1. H2 的分离2. 膜法富氧3. 膜法富氮4. 天然气脱 CO2、H2S 和 H2O5. 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C)的回收6. 水果保鲜系统 纳滤纳滤膜的特点1. 具有纳米级孔径,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2. 分离对象粒径为纳米级,截留相对分子量在 200~1000 之间3. 能有效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和相对分子量高于 200 的有机小分子4. 操作压力低,0.5~1 MPa,也有“低压、疏松反渗透”之称5. 较好的耐压密性和较强的抗污染能力6. 纳滤膜的表层较 RO 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 UF 膜的要致密得多7. 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它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子量的有机物,透析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无机盐8. 处理成本较低(低压、高回收率)纳滤对不同价态离子表现怎样特殊的截留?纳滤的传质机理有哪两种?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Donnan 效应)影响膜分离性能的因素一般有哪些?1.膜材料、膜工艺2.操作条件(压力、时间、料液流速)3.物料性质(分子量,离子浓度,pH )4.膜组件形式膜污染物一般包括哪几大类?能列举几种常见污染物无机物、有机物、微生物无机污染主要是指结垢物质,CaCO3、CaSO4、Al(OH)3、Fe(OH)3、FeS 和 SiO2有机污染物主要表现为两性有机物,可认为是由氢键作用、色散力吸附和疏水作用所决定的;微生物污染则以杆菌为主,其次为孢子、短杆菌,球菌及丝状菌较少离子交换膜掌握电渗析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示意图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简称 ED)是指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离子选择性定向迁移,透过离子交换膜并得以去除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的一种膜过程电渗析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