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_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法律规制分析txt(定稿)》.doc
11页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法律规制分析txt.txt花前月下,不如花钱“H”下叶子的离开,是因 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摘要】我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己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剧了收入分配 不公,威胁社会的和谐,影响了资源合理配置,抑制社会发展动力;垄断行业工资过高,损 害了全民利益,容易滋牛腐败应当采取完善反垄断法、完善垄断行业部门立法、完善价格 法小的听证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完善消费税、征收资源附加税、完善能源立法、完善 外资立法,允许外资适当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等法律措施,来制约垄断行业的垄断利润和垄断 高收入关键词】垄断行业;高收入;法律规制垄断行业是指那些依靠国家特殊政策或专有技术垄断整个行业生产与经营的行业在我国, 这些行业所取得的垄断地位,不是依靠技术创新,也不是依靠资本投入,而是依靠行政权力 阻挠帀场竞争的结果近年来,某些垄断行业不仅工资水平过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与普 通行业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严重彩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探讨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对垄断 行业的高收入进行规制无疑成为了法律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的具体表现(一)高工资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主要表现为其高工资的收入,媒休频频披踞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先是 有报道电力公司抄表工能领取15万元的年薪,后乂有报道说国网公司的处、司局级干部年薪 在30万至60万元;还有报道某些烟草系统普通在编员工一年收入町高达18万元,沿海地区 有的烟草系统内中层干部年收入30万元;另有报道称一些银行人均年工资达10万元。
尽管 这些报道尚未得到真实数据的卬证,有关行业有的还出回否认,但是政府的各项统计数据在 不断印证这种说法2006年7刀11日,由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石 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等12家企业员工工资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 倍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 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 10倍之间北京市地税局瑕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07年年收入12万元以上者共有25. 5 万人完成了口行纳税川报,这些人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1]因此,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是不争之事实二)高福利垄断行业职工还享受看高福利如民航普通职丄每年可以享受两张或以上的免费飞机票; 铁路职工免费坐火车还可以享受卧铺待遇;电力系统职工每年口J享受几十到几百度不等的免 费“福利电”;电信职工可低价或免费装、打:各大银行普遍把自行开发的商品龙低 价向内部职工出售,房贷享受利息全免或低息的福利在部分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外收入甚 至超过工资收入如广州市电力集团公司一名普通职工月工资不到6000元,但加上奖金、住 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灰,其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
[2](三)高增长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另外一个至要表现便是高增长,近年来垄断行业为非垄断行业职工收 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电力、煤气、供水、恢路、通信等行业的 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高于“九五”期间平均增长率3-5个百分点;金融和保险业的职工平 均工资增长率在20%左右、较“九五”期间提高了 7个百分点最高行业耳最低行业的职工 平均工资Z比由“九五”末期的2. 6攀升到日前的3.0以上仍以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与农林牧渔业为例,这两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绝对差额由1978年的380元,上升到 1998年的5950元,到2004年高达14194元,为1978年的37. 4倍二、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负面影响(一)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威胁社会的和谐目前,整体反映届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 数在我国不断提高,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亨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 28,到1995年是0. 38,到 90年代末为0. 458,而在2004年接近了 0.47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表明,1998 年,中国居民中20%对高收入户与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相差8倍。
近年來,很多城市的垄断 行业不同幅度地提高了水、电、煤气、油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提价的主要理山是价格过低, 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但事实上,这些垄断行业员工享受着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工资和福 利居民牛活必需品频繁涨价加重了居民牛活负担,恶化了低收入群体的牛活状况这也严 重的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西方学者伊尔伯格认为“:中国目前己经大步进入了一个剧烈的社 会变动期,社会各利益集团2间的对抗已经有了逐渐激化的迹彖……某些阶层或群体的获利 是以另一些阶层的利益被损害为基础的[4 ](二) 影响了资源合理配置,抑制社会发展动力垄断行业工资悬殊状况如果维持过长, 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补会的发展动力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安徳瑞•史莱弗专门研究过这一 问题他认为,人才的流动是沿着工资的方向往上走的一旦某些行业出现高工资的时候, 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会向这些行业移动很显然,如果这些高工资的行业配置给那些富有创 新潜力的高科技行业,那么高素质的人才流向这些行业Z后就会大大增强这些行业的发展, 形成一个创新性很强的社会结构但是,如果将这些高工资的行业配置给垄断行业呢?情况 又会如何?史菜弗教授认为,这也就形成一个典型的寻租性社会,人人都想挤入到这些垄断 行业中去。
社会的大部分精英都配置在服务性的公共部门或者各种垄断行业这些精英既有 创造出经济奇迹的能力,同样也有摧毁经济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摧毁能力要比一般人更加强 因此 腐败、贫穷、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等等都是人才倒挂社会结构的常态令人担心的是, 如果任垄断行业高工资发展卜去,会不会将转型的中国引向这一倒挂的社会结构,扼杀社会 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得我们的改革事业前功尽弃呢?(三) 垄断行业工资过高,损害了全民利益电力、电信、金融等垄断行业都是国有企 业,他们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国家所有,并且山国家在全民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分配,包括 用于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爭业的投入以及扶助贫困人口等但垄断行业员工过高的工资, 实际上挤山了国家也就是全民应得的份额,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全民利益的无理剥夺垄断的 黑手其至直接伸向国库,如中石化2005年赚取了 509亿的巨额营业利润,却述从国库索耍了 100亿元的补贴从世界各国政府分享石汕资源总收益(包括矿区使川费、利润汕分成和税收)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如美国)约为60%〜70%,发展中国家约为75%〜85%,个别国家高达 90%,而在我国,据中石油2005年财务报表披露,政府所得只占40%,据中石化2005年财务 报表披露,这一比例也仅为54%。
这就是说,仅两公司一年挤占的国库收入就超过1000亿元四) 引发社会佶任危机有些地方调价听证会对消费者意见漠然置之“,听证会”变 成“涨价会”,甚至成为维护垄断行业特殊利益的工具,其社会公信力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垄 断行业日益滋牛出傲视、无视甚至漠视社会公平的霸道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们丧火对 有关主管部门、垄断行业的信心,茯至引发全社会的信任危机五) 容易滋牛腐败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就能获得“垄断福利”,其进步的动因也 就消失了同时,一些非垄断行业的人员,特别是政府部门及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会将 其子女、配偶以及各种有亲缘关系的人都往垄断行业里塞,使垄断行业人员的素质下降期 —•方而,为了维护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一些垄断行业的领导也会不惜慷国家之慨,尽力制 造关系网,加固与政府的利益纽带关系,以达到既为行业职工谋取和保持“垄断福利”的口 的,也为个人谋取私利所以,垄断容易产生腐败,妨碍社会进步三、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原因分析(一)非法律性原因1、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的产牛源口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考虑的制度安排,我国的垄断 行业如电力、右汕、交通运输等人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耍基础性产业,它们的生产经营受 国家政策保护,享有国家赋予的不同的垄断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政策对国民经济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自主权的扩大和行 业利益的强化,某些垄断行业在经济发展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凭借其垄断 地位,大幅涨价,恣意收费,攫取高额利润更为严重的是,在经营成本降低或止常时,这 些垄断行业牙鸟雀无声,而一旦经营成本稍有提升,或者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现象,他们马上凭 借垄断地位,强便把成本转嫁到公众身上,从而维护口己的高工资、高福利2、 管理缺陷和分配秩序混乱在国家对垄断行业工资分配管理办法中,没有根据垄断性 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在经济效益中没有剔除垄断性收益和政府优惠政策 带来的收益部分,使大量本应归中央或地方政府所得的收益留在了垄断行业内部以石油行 业为例,我国的石油公司无偿获得了石油的开采权,使本來应当属于全民的资源收益变成了 石油公司的营业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有垄断企业就不再向政府上缴利润,这 些利润基本留在企业内而成为其可自山支配的资金在国家对补会财富的积累缺乏行之有效 的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国有垄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给员工发放各种各样的补助、奖金,从而 带来国有垄断金业员工收入过高的现彖。
3、 行业内部缺乏公平分配机制在垄断行业内部,有一部分人利用权位、职务、地区等 区别,转移内部利润,使自己成为“先富一族”,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与其贡献和价值的严重 背离,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才是引起公众不满的主要原因垄断行业内部缺乏公平、公止的 薪酬分配机制,带来了垄断行业内部分配的不公平性,从而导致了大量高收入能体的出现二)法律原因其一,规范口然垄断行业的专门立法不完善现行产业方血的法律如《邮政法》、《电力 法》等,人多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人多是部门立法体制的产物,产业立法的口的是保护木 部门、本行业的利益这些法律没有确立产业竞争的目标,没有把立法作为放松规制、引入 竞争机制的举措法律的缺失,政府的监管就难以到位[5]其二,价格法并没有被真正的贯彻《价格法》虽然规定了价格听证制度,但多数听证只 流丁•形式真止的听证应该是将法院的庭审形式移植到行政程序上来,当事人Z间要有抗辩 这里没有原告、被告,但是有不同利益主体可能是行政机构直接对个体,也可能是行政机 构作为协调者来协调经营者Z间以及经营者和消费者Z间的利益当二者利益发牛冲突而且 无法通过民事方法來解决时,将山“行政法官”根据利益和关人的举证、抗辩即会议记录做 出裁决,得出听证结果。
它口始至终强调透明和公开,一次听证证据不足,还可以二次听证、 三次听证,最终一定要达到所追求的补会目标:三方都满意而口,它应该是真正听取利益 相关人员意见的听证但事实上,冇些听证会连通过听证來接受人们意见的想法都没有其三,税法不完善当前,税收对调节功能尚未发挥到合理程度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 税率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对于购置彖华住宅、名牌轿午、奢侈品以及高额遗产赠与等高 消费、高享受也无税收调节的控制其四,《反垄断法》不完善《反垄断法》没有对口然垄断做出明确性规范,对行业垄断 只是做了非常模糊性的规定,《反垄断法》一方血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 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商品和服务的合法经营活动 予以保护”,另一方血也明确“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的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应当说,《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只是进行有限制止,实务中无法操作卩q、治理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法律对策(一) 完善反垄断法反垄断法中应当对口然垄断的作出相对明确的规范,例如釆取以下措施:(1)明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