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调查报告专业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726199
  • 上传时间:2017-09-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 2002 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 1422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2%,比“九五”期末的 2000 年增长了 2倍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出口额 7620 亿美元,增长 28.4%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进口额 6601.2 亿美元,增长 17.6%,增幅低于上年 18.4 个百分点虽然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为 7.2%,但顺差规模仍然达到 1018.8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698 亿美元 (二)加工贸易增速继续保持强劲,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下滑 2005 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6905.1 亿美元,增长 25.6%其中出口 4164.8亿美元,增长 27.0%,进口 2740.3 亿美元,增长 23.6%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 52%,比上年提高 4.1 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额 5948.1 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 3150.9 亿美元,增长 29.3%,自 2001 年以来首次高于出口总体增幅;进口 2797.2 亿美元,增长 12.7%,增幅比上年回落 19.5 个百分点由于进口增长放缓,一般贸易在连续两年的逆差后,出现了 353.7 亿美元的顺差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上升,外资企业进出口平稳增长 2005 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 2243.9 亿美元,增长 38.9%,占进出口总额的 15.8%其中出口 1489.8 亿美元,增长 47.3%,占总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 17%上升到 19.6%;进口 754.1 亿美元,增长 24.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到8317.2 亿美元,增长 25.4%,占进出口总额的 58.5%其中出口 4442.1 亿美元,增长 31.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 57.1%提高到 58.3%;进口 3875.1 亿美元,增长 19.4%,增幅比上年回落 20.6 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回落 2005 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出口额达到 7771.3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 4159.6 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 54.6%和 29.2%,比 2000 年分别提高 10.7 和 10.3 个百分点。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 4267.5 亿美元,增长 32%,进口 3503.8 亿美元,增长 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182.5 亿美元,增长 31.8%,进口 1977.1 亿美元,增长 22.5%,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 30%通过采取禁止加工贸易、下调出口退税率、征收出2口关税等措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其中,未锻轧铝出口量由上半年的增长 21.5%转为下降 21.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增幅由上半年的 2.6 倍回落到 16.7%;钢材出口量增幅由 1.5 倍回落到 44.2%中欧、中美分别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改善了纺织品贸易环境,全年纺织品出口1150.1 亿美元,增长 20.9% (五)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中日贸易增幅回落较大 2005 年,中欧、中美贸易额双双突破 2000 亿美元,分别达到 2173.1 亿美元和 2116.3 亿美元,分别增长 22.6%和 24.8%其中对欧美出口分别增长 34.1%和 30.4%,自欧美进口分别增长 5%和 9.1%,对欧美贸易顺差分别达到 701.2 亿美元和 1141.7 亿美元中日贸易额 1844.1 亿美元,仅增长 9.9%,比上年回落了 15.8 个百分点,与中欧、中美双边贸易的差距拉大。

      中国与俄罗斯、韩国、东盟等周边地区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 37.1%、24.3%和23.1%中国与非洲、拉美贸易发展迅速,中非贸易额增长 34.9%,增幅居各大洲之首;中国与拉美贸易额增长 26.1%,高于进出口总体增幅 2.9 个百分点 二、2006 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06 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进出口总额达到3713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5.8%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 (一)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有所回升 一季度,出口额达到 19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6%,增幅回落 8.3 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 24.4%,增幅回落 17.9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 27.3%,增幅回落 2.3 个百分点进口额 1740 亿美元,增长 24.8%,增幅回升 12.6 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 22.3%,回升 18.5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增长 26.5%,回升 4.5 个百分点 (二)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加快,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 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 1145.8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592.7 亿美元,分别增长 34.2%和 35.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 58.1%和 30%,同比提高 3.3和 2 个百分点。

      集成电路、手持无线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出口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机电产品进口 937.3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537.3 亿美元,分别增长 30.8%和 33.2%,分别加快 21 和 12.8 个百分点汽车和飞机进口额分别增长1.1 倍和 2.1 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下降 68.6%,未锻轧铝下降 23.9%,焦炭下降 23.4%,煤下降 16.4%,成品油下降 6% (三)对日出口回落较大,自欧美日进口全面回升 3一季度,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 571.1 亿美元、556.2 亿美元和 459.7 亿美元,分别增长 21.1%、27.6%和 11.6%中国对欧美出口稳定增长,增幅分别达到 20.8%和 29.5%;对日本出口仅增长 9.2%,低于去年同期 13.6 个百分点中国自欧盟、日本进口分别增长 21.5%和 13.6%,增幅分别比去年提高18.1 和 9.6 个百分点;中国自美国进口则由上年同期的下降 2.1%转为增长 21.8%中国与韩国、东盟、台湾地区、俄罗斯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增幅均超过20%,增幅分别为 20.2%、25.7%、24.2%和 29.4%。

      (四)国有企业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 一季度国有企业进出口 920.4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3%;其中出口增长 8.4%,增速低于上年同期 13.6 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全年 1.5 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2191.7 亿美元,增长 28.3%;其中出口增长 30.5%,进口增长25.8%民营企业进出口 600.9 亿美元,增长 35%,其中出口增长 37.9%,进口增长 29.7% 三、当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贸易平衡的压力较大 2006 年一季度,尽管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回升,出口增速仍然高于进口增速 1.8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到 23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41.4%其中,对美国顺差达 286 亿美元,对欧盟顺差达 181.5 亿美元由于外汇收支仍然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3 月末已达8751 亿美元,比上年年底增加 562 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短期内迅速调整、实现贸易平衡的难度很大 (二)主要经济体相继提高利率 2006 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相继提高利率,全球货币政策趋于收缩。

      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了通胀压力,3 月 28 日,美联储连续第 15 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 4.75%,并暗示会进一步加息欧洲中央银行在 3 月 2 日再次加息,欧元区主导利率由 2.25%提高到 2.5%3 月 9日,日本银行宣布结束超宽松利率政策,引发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提高主要经济体提高利率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防止全球经济过热;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全球资金低成本时代即将结束,国际资本将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美欧等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因利率提高而减弱,我国出口增幅可能回落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也可能对我国吸收外资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增长 (三)国际市场石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42006 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曾一度趋稳,但最近受伊朗核计划和尼日利亚武装袭击等事件影响,国际油价再次大幅攀升,连创历史新高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布的石油市场指标,2006 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一篮子石油均价比2005 年全年均价高出 13.9%从需求方来看,石油需求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据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2006 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 1.7%,高于 2005 年增幅,将加剧国际原油市场紧张状况。

      从供给方来看,目前世界石油供给已难以满足需求,OPEC 数据表明一季度世界石油供给缺口为每天 20 万桶,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尼日利亚的动乱使其石油产量明显下降,伊朗核计划前景不明,这两国原油产量占 OPEC 总产量的 20%左右,若尼日利亚局势和伊朗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则难免对世界石油供给形成大冲击 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强劲,除石油外,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也继续上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显示,一季度非能源初级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14.4%,其中食物类商品价格指数上涨 4.4%,工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上涨 22.2%据世界银行对商品价格的统计,一季度铝均价同比上涨 27.5%,铜均价上涨 51.2%,锌均价上涨 70.5%石油和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会加大我国企业进口和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降低部分对能源资源依赖较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外贸易收益,影响对外贸易发展 四、2006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展望 2006 年全年,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贸易仍然处于新一轮扩张周期,将延续 2005 年的较快增长势头。

      根据 IMF的最新预测,2006 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 4.9%美国消费需求旺盛,就业稳定,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 3.3%;欧元区经济有望恢复活力,经济增长率有望从上年的 1.3%升至 2%;日本企业赢利增加,个人消费上升,经济景气复苏加快,全年增长率有望达到 2.8%跨国公司赢利能力提高将促进跨国并购的发展,全球直接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世界贸易有望继续较快增长,IMF 预计全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 8%,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世界贸易量将增长 7%,均高于 2005 年的实际增长水平从国内环境看,煤电油运供应增加较快、瓶颈约束有所缓解,设备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和出口供给能力充裕,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国内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平稳增长,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将稳步上升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所需的先进技术和重大装备进口有望继续增加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 2006 年我国商品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 16000 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 15%加快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发展中努力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是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