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略论经济法立法权【经济法论文】.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703425
  • 上传时间:2017-09-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9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法论文-略论经济法立法权一、正确认识经济法立法权的逻辑起点如果仅从字面理解,经济法立法权即关于经济法的立法权,但是,倘若进行深入分析,就可发现经济法立法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容而要正确认识经济法立法权,首先应该从经济法立法的概念入手由于目前理论界对经济法立法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经济法立法权的准确把握我国理论上至今尚未严格区分“经济立法”、“经济法立法”,把两者直接或间接简单混同,替代使用或模糊使用,而没有注意到两者存在的区别,人们往往在使用本来意义上的“经济法立法”时,也以“经济立法”来替代之(注:如有的学者认为“经济立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立法权限依照法定程序制定、颁布,或者修改以及废除经济法律经济法规的全部工作和活动参见陶和谦主编:《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132页反之亦然笔者认为,“经济立法”和“经济法立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和术语,两者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首先,从字面解释上看,“经济立法”既可指为了调整经济关系而进行的一切立法活动,也可与“经济的立法”等同,指关于调整经济关系方面的所有法律、法规经济法立法”从动态上看是指把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进行的专门性立法活动,从静态上看是指把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通过立法活动形成的各种经济法律、法规渊源。

      简言之,经济法立法指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用以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立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次,从产生阶段看,经济立法产生时间远远早于经济法立法产生时间经济立法作为国家关于经济方面的立法,始自于国家和法的产生,即自从有了国家和法之后,就有了国家关于经济关系方面的立法,最早时期的经济立法在内容上只是整个立法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渊源上与调整其它社会关系的法都处于“诸法合体”状态,并不是特指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现代,“经济立法”仍泛指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所有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立法表现形式经济立法的综合性,是由它包括大量属于不同法律部门的立法,包括调整经济活动的一切规范这种情况所决定的”(注:〔苏〕M.H.彼特罗夫:《经济立法的体系》,载《苏联经济法论文选》,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页转引自宋维义编:《外国经济法理论资料类编》,群众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59页无论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还是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诉讼法等,只要其中含有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的,都应属于“经济立法”的范畴,因此,“作为综合性立法来说,经济立法是各个部门法规范的某种聚合和联合,这些规范仍保持部门法规范的特点和性质。

      注:〔苏〕M.H.彼特罗夫:《经济立法的体系》,载《苏联经济法论文选》,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页转引自宋维义编:《外国经济法理论资料类编》,群众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59页 )而且经济立法始终伴随着阶级社会的整个进程,只要存在着阶级和国家,就会存在国家用于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立法而经济法立法是在社会发展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后,基于国家宏观经济意志化的需要,为了实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管理的目的,作为国家干预、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法律手段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因此,经济法立法就是在特定的社会阶段国家把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进行的立法活动的总称再次,从调整对象和逻辑上说,经济立法是关于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立法体系的总和,而经济法立法是关于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即国家在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管理宏观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经济关系的部门法立法故经济立法是包容经济法立法的属概念,经济法立法是包容于经济立法的种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经济立法具有更为宽广的外延它除包含经济法立法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以其它部门法形式体现的调整有关经济关系的内容最后,从立法目的上看,经济立法的目的具有多样性。

      经济立法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不同部门法和宪法中基于对相关经济关系进行调整而规定的经济立法内容的目的各不相同而经济法立法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为了实现政府对宏观经济关系的干预、管理,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综上可见,“经济立法”与“经济法立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正确认识经济法立法权,避免产生歧义,应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这是精确把握经济法立法权概念的前提二、经济法立法权的界定及其价值在对经济立法和经济法立法做出比较清楚的分析后,并以此作为界定经济法立法权的逻辑起点,就不难看出,经济立法权与经济法立法权虽有密切联系,但又不能混淆经济立法权指进行一切有关经济关系方面的立法权的总称,而经济法立法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包含于经济立法权之中与经济法立法的涵义相对应,经济法立法权就是享有立法权的主体为了实现国家对宏观经济关系进行干预、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立法活动的权力总称,其行使的结果使经济法形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一方面,该定义揭示了经济法立法权的含义,表明:(一)经济法立法权是立法权的组成部分,与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同它是享有经济法立法权的特定立法主体进行经济法立法活动据以依照或者遵循的法定权力,而不是经济法管理主体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行政权,也不是国家审判机关进行经济审判活动的司法权。

      二)经济法立法权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括不同经济法立法主体制定各种形式经济法律、法规的权力,而不仅仅指对某一特定形式的经济法律、法规的立法权三)经济法立法权包括经济法的制定权、认可权、修改权、补充权和废止权等经济法立法作为一种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要活动,表现为一个创制法、变动法和废除法的动态过程,包括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经济法的一系列活动,相应地,经济法立法权也包含了进行上述一切活动的权力  另一方面,该定义揭示了经济法立法权不同于一般立法权的特征:1.目的的特定性经济法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了实现政府对宏观经济生活的干预、管理而使用的最重要法律手段之一,它只对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发生作用,即“经济法调整国家在干预、管理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发生于政府机关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注:石少侠主编:《经济法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8页由此决定了经济法立法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意志,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干预、管理,以维护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2.经济法立法权以确认政府经济职权(职责)为核心内容,并兼顾经济法其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管理,需要确立政府的管理者地位或者职务,因为“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向别人提供福利或促使该组织的目标的实现等义务,总是归于一定的地位或者职务,即归于一定角色”(注:张文显着:《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471页~472页。

      赋予政府各种经济职权(职责),包括规划、决策、审核、批准、命令、指挥、协调、执行、许可、确认、免除、撤销、检查监督、褒奖、处罚等(注:参见史际春邓峰着:《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208页树立政府权威,并对政府的管理、干预行为予以必要的限制同时,又要确立经济法其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经济法立法权正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手段,它当然应以此为中心内容而指导立法活动的启动和展开3.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尽管就总体来说,经济法立法权以确认政府经济职权(职责)为核心内容,但综观数量繁多的经济法律、法规,可以说,它们几乎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每一具体的经济法律、法规基于其不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在经济法立法权指导下通过落实政府经济职权(职责)以及规定经济法其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体现其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各自的侧重点从此方面看,经济法立法权的内容又表现出其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4.享有主体的多元性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和易变动性,客观上需要制定不同形式的经济法律、经济法规分别调整和适用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经济管理关系,而不同经济法律、法规的立法主体并不是单一和唯一的,而是多元的:既有中央级的立法主体,又有地方级的立法主体;既有专门的权力机关,又有经授权的行政机关,等等。

      它们在国家立法体制中处于不同地位,各自享有的立法权也各不相同5.效力的等级层次性、差别性和制约性经济法立法主体多元化,数量繁多化,形式多样化,加之多元化的不同经济法立法主体的地位和级别不同,使得各个立法主体各自享有的立法权效力也呈现出等级层次性、差别性和制约性的特点一般说来,经济法立法主体地位的高低与该主体享有的立法权效力的大小以及该主体所制定的经济法律、法规效力的高低成正比,并且地位高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直接制约着地位低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而在同级经济法立法主体之间,权力机关的立法权直接制约着经授权的行政机关的立法权其中全国人大享有最高效力的经济法立法权,居于最高立法机关的地位经济法立法权在经济法立法中居于非常重要地位,它理应成为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而对其加以深入研究,这乃是由其以下价值性决定的:首先,经济法立法权是进行经济法立法活动的前提  经济法立法权在立法实践中是立法机关进行经济法立法活动的依据如果没有经济法立法权,“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或以任何权力作后盾,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最高权力,法律就不能具有其成为法律所绝对必需的条件,即社会的同意”(注:〔英〕洛克着《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版,1996年7月第8次印刷,第82页。

      经济法立法活动就无法进行和展开所以,经济法立法是立法机关在立法权指导下,依据立法权所从事的活动或者结果经济法立法权对经济法立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否拥有经济法立法权直接决定着经济法立法是否具有合法性、有效性其次,经济法立法权决定着经济法立法的效力性和协调性问题经济法立法权的内容决定着经济法立法内容,立法权的效力高低和范围大小直接决定着经济法立法效力性的高低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如果经济法立法权发生冲突、交叉,必然导致立法内容的冲突、交叉只有明确了经济法立法权,清晰地划分不同立法主体享有的立法权限,避免因立法权的随意性而导致立法权的泛滥或重复,才能使经济法立法活动有所遵循,有条不紊,从而实现经济法立法内容之间的协调一致,克服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也才能避免可能产生立法调整的“真空”或空白,更好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再次,经济法立法权是建立经济法立法体制的基础,并影响着能否建立科学的经济法体系经济法立法体制是以关于经济法立法主体的设置及其权限划分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经济法立法权是构筑经济法立法体制的标准确立不同立法主体的经济法立法权,对它们各自的立法权内容、界限、范围做出准确的界定,使之明确化、明细化、法定化,才能避免不同立法主体之间立法权的含糊不清、界限不明,为建立完善的经济法立法体制创造条件。

      同时,经济法立法权直接影响着经济法的体系只有赋予经济法立法权以准确的含义,并在立法上予以正式规定,科学地划分经济法立法权限,才能既划分出经济法与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法律中有关经济立法权的界限,又能理顺经济法立法权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构筑科学的经济法体系最后,经济法立法权是建立和完善经济法授权立法制度的基础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专门法律部门,它所调整的经济关系范围极其广泛,且经常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法“立法机关所面临的任务是如此之多样化和如此之复杂,乃至如果不给这种机关加上过重的负担和极度的紧张,这些任务中的细节与技术细节就无法完成注:〔美〕E .博登海默着:《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402页因此,在经济法立法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授权立法,这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在经济法授权立法过程中,授权立法权以职权立法权(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