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探讨毕业论文.doc
39页纵观中国历史,山西古战场的历史演变大体上随着历史时代 的演进由南而北推移,在山西境内总共大约280多处古战场,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较大战事有800多次发生在大同- 朔州-太原-临汾-风陵渡一线的古战场上的较大战事,占到160 余处和600多处,分别占到70%左右,而小的战事则多的不可胜 计,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多战地带在这条轴线上,发生较大的 战事最多的古战场首推大同,战事达到65次;其次为晋阳(今 太原市)50次、蒲州(今永济市境内)43次、雁门关24次、 朔州22次、临汾和阳高及晋城各18次、长治17次、离石16 次近古时代古战场多集中于雁北,尤其是大同、朔州和沿长 城一线,战争则是强大的中原王朝同北方游牧民族统治阶级的 反复争夺与较量这种历史现象值得回味和研究,也反映了山 西在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中和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 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做出了非同凡响的牺牲与奉献雁北这个多战地区,自古以来无疑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兵祸 之苦,这些重大战役,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 轻重的深远影响;而这些重大战役的载体一一古战场及其丰厚 的遗存,则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 源。
尽管古战场作为历史的遗迹,早已失去当年所有的虎虎生 气,大家所看到的无非是满目荒烟蔓草、残墙断壁,愈久愈显 得荒凉萧瑟然而,它们却构成了雁北地区悠久灿烂的文化积 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一种不可仿效、不可替代、 差异很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君不见:江浙有太湖、 西湖、瘦西湖,三晋有雁门关、娘子关、宁武关;东南沿海有 烟波浩渺、湖光山色之美,黄土高原有烽火狼烟、慷慨悲歌之 气势山河如画自然能够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美妙享受,令人流 连忘返,而可资回味的历史现象和苍凉悲壮的古战场更能使人 心潮澎湃,叫人感奋无穷!摘要 11•雁北地区军事概况 22.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 52. 1军事要地 52. 2关隘 62. 3古战场 73.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优势 123. 1古战场遗址.遗迹丰富 123. 2地域特色明显 133. 3精神文化积淀深厚 144•睢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4.1主体形象不鲜明,没有形成站牌效应 164. 2旅游景点的项H和内容单一,旅游花费水平低,旅游竞争力弱 174. 3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差 184. 4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185.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及建议 195. 1加大音像影视和出版业对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 195. 2应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 205. 3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15. 4改善旅游景区及周围环境,加强治理 225. 4注重对旅游服务人才的培养 236. 案例分析——金沙滩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探讨 256. 1对杨家将历史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 256. 2关于杨家将资源的产业开发 276. 3金沙滩古战场的开发 29结束语 33参考文献 34• •35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探讨摘要:雁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赋予了它特殊的使命,作为几千年来的兵 家必争Z地,自古以来无疑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兵祸Z苦,这些重大战役,都对古 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而这些重大战役的载体——古战场及其 丰厚的遗存,则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纵观雁北地区 的历史以及现有的自然、人文景观,雁北应以关隘文化为背景,科学规划,整体开发 区域旅游资源,尽快形成特色旅游产品,而且通过对雁北地区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改善策略,从而使旅游业成长为该地区产业中的新亮点,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的新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分析以及开发探 讨,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注意和重视并使其能够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更加 合理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以煤炭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 地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关键词: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古战场文化发展潜力1. 雁北地区军事概况山西省崇山峻岭,雄关险隘,从华夏文明伊始、直到现在都是天下“第i军事 要地”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山西乃“王业所基,国Z根本”这是因为从山西特 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物质基础看,在绵绵四五千年间,中华民族 的政治、经济、文化小心无论是最初在中原,还是后来西移关中,最后北徙京蓟,山 西都处于历代王朝的朝廷就是古代“小央”的肩背或者说肘腋位置,一向占据了极其 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雁北,指山西省雁门关以北地区,原是山西北部一个行政区名,战国属赵,秦 置平城县北魏天兴元年于此定都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 改为云内县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 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 金西京路总管大同府元因Z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 大元年(1309年)改属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复属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 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吋期分设东、 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现已先后被朔 州市、大同市所取代,因此雁北今天只是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名词而存在但“雁北” 仍为人熟知,由于它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雁北处于山西省北部边塞,居于长城中段,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其西 邻黄河、东屏京畿、北御荒漠、南控小原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内外边相组合的布局 特点,从而形成拥有最大军事纵深的块状、多层次防御体系,为其他诸边所不及, 而成为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犯腹里的前哨阵地正由于雁北是山西的 北大门,地处山四甚至整个中原王朝的北部边陲,历来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如 匈奴、鲜卑、羯、突厥、契胡、沙陀、契丹等交往频繁的地方,也就成为了历史上 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互和争夺的地方。
山曲北部长城的边塞关隘,比较有影响的是边墙五堡、墙外五堡、杀虎口、广武 城、九边重镇中的大同、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平型关等这些要塞关隘处于长城 的紧要处、咽喉处,屹立在山颠或原野,与--道道边墙组成了蜿蜒雄伟的各种钳形防 线,形成了完整庞人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据史书记载,发生在这里的大的战争竟达 两百余次之多,数不清的无名将士将热血抛洒在这片土地上,一代良将李牧、卫青、 霍去病、薛仁贵、杨业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作为交通要冲,这里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在长期的你争我夺的军事活动中, 逐渐赋予了这些要冲更多的军事意义一般说来,中原汉族政权比较稳定强盛,雁北 即统一于全国范囤之内,也比较安定繁荣中原汉族政权稍弱,雁北一带即成为互相 争夺的战场,经济上必然遭到很人破坏如果中原政权腐败和内战不休,雁北即被北 方少数民族占领,再以此为基地继续南下正因为如此中原王朝很重视对睢北地区的 经营,在那里构筑关隘,储备军粮,屯驻精兵同吋,在儿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小, 雁北一带一直是汉族人民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足族 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往来,逐渐融为一体2.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2.1军事要地2.1.1雄踞雁北的北方重镇大同大同又称平城、云州、两京和凤凰城,地处雁北大同盆地西北部。
北扼阴山,南 控太行和太原,东连上谷(河北易县),西面以黃河为界挟内外长城,这里是晋、冀、 蒙交通要道,是我国北方的重镇大同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的历史就是 一部战火和鲜血写就的战争史从古老的战国烽火到抗日硝烟,大同一直是各方争夺 的军事战略要地明、清两代,特别是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常驻兵力13万, 战马5万匹明天顺年间石亨镇守在此,曾言称“大同兵马甲天下”由此可见,大 同在北疆边防中山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被人视为“屏 全晋而拱神京”的战略要地大同建城Z始,可追溯到赵武灵王在位时的拓疆置邦630多年前的明洪武五年, 大将军徐达奉命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当时的大同城呈正方形,边长1.5-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城墙用黃土夯筑,外包青砖,高 大雄伟Z后,明朝又根据防御需要,在周边修筑了 72座城堡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边墙五堡,是指大同镇明长城上修建的城堡,有内五堡、 外五堡之分而边墙五堡则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蜴、镇鲁、镇河五堡,它 们分布在大同城西北25公里的长城沿线上内五堡长城就是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 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黄土夯筑,墙体保存较好,高5米以上的长城。
它 们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的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长城边塞之旅还有一些著名的长城边塞,也是明长城大同镇的几个重要关堡除了得胜堡外, 这里还有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保安堡这些长城上的外五堡这些关堡 均建于430多年前的明嘉靖十八年至万历二年的35年间,多为夯土包砖,周长1〜2 公里,高10-13米,明代均设有守备除此之外,历史上著名的西汉建国之初所发生的“白登之战”就在大同城东北5 公里处马铺lll,古称白登山现已成为“白登之战”遗址景区2.1.2号称“天下之脊”的恒山北岳恒山,乂名常山,主峰位于我省浑源具境内恒山山势陡峻,谷大沟深,道 路崎岖,关隘险要;内长城从山JL蜿蜒而过,宁武、雁门、偏头关等关隘连环相望, 易守难攻,自古以來被称作“天下之脊",成为三晋大地的天然屏障,也向来都是兵家 必争之地历史上曾有二十四位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十三个皇帝带兵在这一带打过 仗,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如赵国的李牧,秦朝的蒙恬,两汉的周勃、卫青、霍去病、 李广,唐朝的尉迟恭、薛仁贵,北宋的杨业、余赛花、杨延昭,辽代的萧太后、白天 佐,明朝的徐达、常遇春等都在恒山一带打过仗在历代消王眼里,恒山因其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一直被视为江山的象征,且对 恒山的祭祀格外重视。
汉武帝将恒山第一次封为神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恒山进行祭 祀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北岳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60多处, 形成蔚为壮观的古庙建筑群2.1.3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朔州朔州古称“马邑”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在此筑马邑城,并置马邑县这里 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连大同重镇,南控雁门、偏头、宁武三关,历史丄号称“左 距雁门,右峙偏关,南屏宁武,居三关之小,为南北咽喉,东西要路”,自古为兵家 必争之地平鲁区境内关堡一•带的明长城隶属于大同镇,市西、南方向和忻州市的宁 武、代县直至大同市灵丘县沿线的内长城及边塞城堡,均属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隘 2・2关隘“关隘”一词义为关津要道按《辞源》解释,“关"字本义为门闩,引申为要塞、 出入的要道隘"字为狭窄、狭小据此,也可将“关隘"定义为往来必由之要处2.2.1宁武关从军事地形学来看,宇武关四挽管涔山,东携云中山这两道天然屏障,北依内长 城,深居于四面屏蔽的谷地;恢河自城关西南的分水岭发源,绕城而过,向东北劈开 一条漫长的峡谷,两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