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教案《氨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6页《氨的性质》教学设计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力培养 通过氨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 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科学方法 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氨的催化氧化法,通过讨论、分析的方 式,使学生掌握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由氢气和氮气合成引出本节课题【板书】一、氨(NH3,式量=17)【板书】1.氨的分子结构【提问】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氨分子的结构【板书】电子式H∶N∶H结构式H-N-H【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提问】 氨的分子结构,判断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展示】一瓶氨气【提问】 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投影】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回忆旧知识,明确本节目标思考,书写观察模型,认真思考并回答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观察思考 复习,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情景用理论分析氨的分子结构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帮助理解记忆。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板书】2、氨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氨的加压、液化、放热、减压、气化、吸热过程的讲解,告诉学生氨做致冷剂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指导】 氨的喷泉实验【提问】 (1)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喷入圆底烧瓶?(2)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结论(1)氨极易溶于(1:700)(2)氨溶于水后呈碱性【过渡】 大家分析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呢? 分析,思考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观察,描述分组实验并讨论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 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多方面考虑问题,加深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蕴涵的美板书】3、氨的化学性质【板书】(1)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 +H2O【讲解】NH3.H2O不稳定,且在水溶液中能少部分电离出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讨论】 在氨水中,主要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演示】 将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打开的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讲解】 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跟水反应,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用此方法检验氨的存在过渡设问】 氨水有碱性,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呢?【指导】 氨与氯化氢反应【提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推断出什么结论?【过渡设问】 氨与酸能反应,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计算机演示】 氨与酸溶液中H+结合成NH4+ 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出氨有还原性)【板书】(2)氨与酸反应NH3+HCl = NH4Cl【讲解】 由配位键的形成条件知,有孤对电子的NH3可以和有空轨道的H+形成配位键而地到NH4+。
NH3+ H+ → NH4+ 三角锥 正四面体【练习】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引入】在NH3分子中,N呈-3价,是最低价,能被氧化而升高,O2是最常见的强氧化剂,那么,NH3和O2之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反应?有什么现象?产物是什么呢?【演示】取干燥的250ml烧瓶在酒精灯上预热一分钟,迅速将瓶口对着盛氨水的试剂瓶口,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20秒,再将烧红热的螺旋状铂丝迅速插入烧瓶中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讲解】在上述条件下,NH3和O2可以反应,反应放热,初时无明显现象,冷却时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初时有NO生成板书】(3)氨跟氧气的反应催4NH3+5O2=4NO+6H2O△-3 +2【讲解】在反应中,N→N, 0 -2被氧化,O→O,被还原,由于这是在NH3、O2与催化剂接触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叫"氨的催化氧化法"反应,这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反应过渡】 通过上边的学习,不难看出氨有许多性质板书】4、氨的用途【小结】:氨的分子结构、性质【练习】1、氨水与液氨有什么不同?2、浓硫酸常用气体干燥剂,是否可以用来干燥氨气?为什么?3、找出两种在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作业】:分组讨论,提出看法并说明理由。
思考,讨论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讨论结果思考,讨论思考反应实质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思考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反应原理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自己画网络图思考,交流1、给学生营造一个研讨的气氛2、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3、巩固重点内容,及时反馈知识掌握情况4、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5、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认识1、亲手实验,加深印象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引出氨与氧气反应的性质1、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探讨反应的实质考察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