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炎武的行政层级改革思想.docx
2页顾炎武的行政层级改革思想 顾炎武的行政层级改革思想 作者:田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22年第07期 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制衡与争论,是贯彻中国政治哲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周代封建制度的衰落,包括孔子在内的诸子百家对封建制的理论基础和衰落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法、道、阴阳诸家之间结合成了比较稳定的集权模式,中国政治架构的主流成为中央集权模式,在体制上体现为权威型皇帝控制下的单一郡县制虽然汉代以来很多朝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封制,但是有的是一种行政体制的补充,有的是有名无实,较之周代彻底的分封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到了中唐时代,伴随着对积重难返的藩镇制度进行反思,柳宗元写下《封建论》,对封建制的缺点和郡县制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此论一出,似乎关于封建和郡县的争论也就告一段落不过,封建和郡县之争看上去是理论问题,但是实际上处处都和政治现实息息相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问题,自然也有不同的理论诉求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沉痛反思明亡教训,针对明代严酷的中央集权体制,写下《郡县论》一文,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与柳宗元时代相比,顾炎武时代的中国政治形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柳宗元时代的主要问题是皇帝的权威已经被割据各地的藩镇所取代,事实上产生了全国分裂的局面中唐之后,国运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柳宗元痛定思痛,主张严格的郡县制来维护中央权威而在顾炎武时代,经过二百多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明代的中国政治生态已经成了高度集权的情况尤其是明代中后期,中央政府通过在各省派遣巡抚和总督,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导致中国地方各省和基层的州县整日疲于应付上级派发的徭役和差遣,无法也不可能有精力和动力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治理,更难以悯恤平民百姓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明代在政治和财政上的中央集权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顾炎武分析说,封建制的缺点在于地方不受控制,而郡县制的缺点在于中央过于专制他说,“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对于明代中央集权的恶劣影响,顾炎武进行了深入分析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欲望很大,怀疑臣下,处处设法制衡,整个政治生态已经趋向于崩溃他说,“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率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
在他看来,郡县制的缺点已经到了极致,成为平民百姓积贫积弱和国家疲敝的重要因素在他看来,在当时的体制下,皇帝对地方极其不信任,因此通过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来分散地方的权力,致使地方官员忙于互相掣肘而不能有效地治理地方,又通过总督巡抚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层层集权,层层控制,因此,地方经济社会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发展为了增加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理念,认为这样可以治疗中央集权制之弊病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