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八中生命教育工作总结.doc
4页2022年八中生命教育工作总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___国务___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__]__号)、《国务___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__]__号)、《___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_年)》、《___省红十字会、___省教育___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实施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___》(闽红事[__]__号)精神和《泉州市红十字会、泉州市教育__关于召开体验式生命教育工作推进会___》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我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___省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示范校”,我校深感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为此我们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主动融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扎实有效地做好对本校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教育新路,精心策划示范校工作,以更好地取到推广、辐射作用,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寓教于乐,讲授生命教育知识1.开发校本课程,学习生命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认真学习生命教育纲要,切实掌握生命教育的精神实质及要求,学校印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写的《学生生命安全读本》和溪安八中《法在我心中》普法校本课程。
通过教师教授、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熟知生命安全手册,让学生掌握保护生命安全的意义、方式、方法、基本技能2.挖掘生命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点,___人力探讨、挖掘教材资源⑴要求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学科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命教育问题;⑵教学过程要以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重要方式,鼓励自主探究问题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淡化统一的模式、规范化的训练⑷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以获得自信运用“门槛效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明确“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把教师是否寓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作为评定课堂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二、活动形式多样,丰富生命教育内容1.召开一场生命主题班(团)会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以“生命教育”为主题,每班每学期召开一场“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每班上交一份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于政教处存档2.每学期___一场防灾避险逃生演练以学校为单位,以防灾避险为主题,进行的防踩踏、防火、防震、自救互救等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每学年开展___次作为寄宿制学校,每学期还___一次寄宿生逃生演练。
3.参与一场角色扮演或情景剧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观看或参演一场生命安全教育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或情景剧教育主题涵盖感恩教育、助残敬老、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疏导等一个或多个主题内容4.参加一趟生命感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团队___为单位,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或社区进行以生命感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或敬老院是在学校附近,___公里内,每学期开展一次每次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方案包含主题、___者、时间、地点、对象、目的、内容、活动流程安排)、活动过程图片、新闻报道等存档5.传诵一个感动自己的生命故事运用讲故事、朗诵、诗歌、图片展、微电影等形式,开展传播身边朋辈的平民故事;每个班级每个学期收集___个故事,并在年段中传诵三、渗透德育特色,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1.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试与排查在学校___下,有序开展对特殊学生、特殊家庭的排查、对学生进行建档,心理老师并对问题学生心理咨询与;定期排查特殊生并建立溪安八中危机干预三级预案,开展减压活动,___心理培训或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测试与排查2.体验一回关爱生命的拓展训练在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___下,参加一次关于沟通、团队协作、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拓展体验活动。
每学年,我校___初一、高一赴泉州市(溪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参与社会实践3.加强青春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讨根据___省教育厅《___申报___省中小学德育建设示范项目___》(闽教思〔__〕__号)精神要求,我校《加强青春健康教育彰显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入选___省中小学德育建设示范项目项目研究周期为一年我校认真总结过去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突出___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学科渗透德育、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网络育人、活动育人、心理健康育人、家校协作等方面创造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德育特色通过以上多种教育形式,本学年来我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安全、成长、价值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实现各学段教育内容的有机衔接、整体融会贯通,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青少年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第页共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