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节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现状调查分析.doc
16页奉节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现状调查分析奉节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现状调查分析一、自然地理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奉节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处长江三峡西口,地跨东经 109°1′17″至 109°45′58″,北纬 30°29′19″至 31°22′23″居三峡库区腹心,东邻巫山,西连云阳,北与巫溪接壤,南与湖北省的利川、恩施、建始联界,是湘、鄂、渝、陕边区经济走廊的中心幅员面积 4099 平方公里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县境 43 公里,将全县分成北南两岸2.地质地貌特点奉节县位于四川盆地的盆东山地,分属大巴山弧,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单元的交接复合部位全县总的地势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高差悬殊大,构造控制明显,区域差异大,地形破碎,溪河纵横切割,山大坡陡等3.气候资源及气象特点奉节县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全县常年平均气温为 18.5℃,常年平均降雨量为 1147.8 毫米,常年日照数 1639.1 小时,>10℃°的积温为 2480-6300℃我县灾害性气象主要有:寒潮低温、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和冰雹。
尤其是干旱和寒潮低温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4.植被特征及生物资源我县生物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县植物有 244 科,1285 种;动物有 165 科,558 种其中栽培植物 561 种,饲养陆生及水生动物 75 种境内还存有一些珍稀动植物5.土地资源奉节县属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型,其地带性地壤为黄壤全县农业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黄壤、石灰岩土五大类石灰岩土类最多全县土地总面积 614.8 万亩6.水资源、水文及水利条件奉节县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利用率低,潜力大,开发难度亦大我县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除长江干流外,主要河流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二、二、农农村村经济经济概况概况全县辖 30 个乡镇、一个开发区,382 个村,总人口102.2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2.8539 万人2008 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50.477 亿元,人平 434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305 元其中农业产值 13.41 亿元、牧业产值 13.04 亿元,脐橙产值 2.68 亿元,劳务收入 10 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 43.53 万吨,人均粮食产量 455 公斤三、存在的三、存在的问题问题(一)旱涝障碍土壤资源所表现的生产力,不仅决定于土壤本身的属性,还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一旦土壤处于旱涝等环境障碍之中,作物势必发生生长停顿、伤害、生长适宜期短,以致土壤肥力因素难以发挥等许多问题。
即使土壤肥力再高,其生产力也将显著下降发展农业,水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土壤一旦有了灌溉条件,生产率将明显提高洪涝灾害也常有发生由于滥伐森林,又缺乏合理的土壤管理,致使洪水危害的强度和范围日益增大由于洪涝影响,利用不充分二)侵蚀危害土壤侵蚀是土壤资源及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所带来的后果,这一现象几乎遍及各地,土壤侵蚀直接影响农、林、牧业的生产,对水源和水库也有破坏作用,同时间接地造成水旱灾害三)土壤养分亏缺当土壤资源中的营养元素收支失去平衡,支出大于收入时,就会形成营养亏缺它可因气候、作物和土壤的其他属性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变化,就是在同一地区土壤中,不同营养元素的亏缺情况也不尽一致土壤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的亏缺日见严重而在集约化耕作区,微量元素亏缺情况也日益明显四)土壤退化土壤退化实际上是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劣化的综合表征,如表现出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亏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浅、土壤板结、土壤碱化、酸化、沙化等现象,在这些表征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土壤退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因为这项指标与土壤的许多属性是相联系的五)土壤污染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以管理不善,环境污染已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这已引起广泛重视。
土壤污染虽是环境污染的重要一环,但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即它不像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那样容易为人们所发现,要等到污染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或造成森林衰败,农田毁化时,方为人们所察觉,这就大大增加了对土壤污染认识和治理的难度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质有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主要是农药)目前,世界上化学农药品已上千种,这些化学性质稳定,持续性长的药物进入农田以后,不仅可以在土壤中积累起来,而且通过各种渠道污染环境,这些物质污染土壤以后使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六)非农业占地工业和城乡居民点占用的土地,一般都是肥沃的土壤,被占用的土地通常不可能再恢复为农田四、合理利用四、合理利用农业农业生生产产基基础础条件的方法和措施条件的方法和措施(一)发展灌溉干旱是影响土壤肥力正常发挥的障碍因素,为解决干旱这个主要矛盾,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并特别重视小型水利工程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科学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正逐步被大家认可和使用。
近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经济日益发达,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样反应到了世界范围的灌溉事业上奉节县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节水型农业生产方式,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推广微喷、渗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奉节县农业灌溉建设工程的实施,一是提高耕作效益农业区配套相应的水池、沟渠、路,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提高单产,具体表现在: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 80%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 20%—40%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二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用轻养”,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也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质量下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坡耕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项目区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能达到“水不乱流”的目的。
通过本次工程的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三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工程实施后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改造涝洼池涝洼地和沼泽地的改造,主要是采取以排水为主的水利措施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为中心,治水、治土相结合,治涝为主,旱涝兼治三)防止侵蚀防止侵蚀可以采用等高耕作、修筑梯田以及合理农业技术等措施对于相对集中连片且有一定新增耕地潜力的田块,进行土地整理旱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技术指标:地面坡降小于0.0875,灌溉保证率>14%,土层厚度>60 厘米,耕层厚度>20厘米,抗旱能力 10 天以上,土壤侵蚀模数1.2g/cm3,有机质>3%,全氮>0.08—0.12%,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50mg/kg,年三熟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农艺措施相互配合的技术路线,以坡改梯工程治理耕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归并田块,整理土地,增加有效耕地率,配套相应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设施,提高耕地蓄水抗旱减灾能力以聚土垄作、沃土培肥等农耕农艺措施培肥地力,改革耕作方式以铺筑田间生产路,种植农田防护林,改善农民耕作条件和农田小气候。
在工程作业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三沟三池”、聚土垄作、耕作便道工程坡改梯工程对于 15—20 度的坡地,考虑其地形条件,沿等高线修筑 1.5 米以下的梯土(石埂、土埂或生物埂),先将耕作层表土剥离、然后内侧深挖平整为宽 5 米左右的反坡梯土,再进行表土回填,种植粮食作物对于 20—25 度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 2 米以下的梯土(主要为石埂),将其表土移至外侧,而在内侧进行爆破或深挖,然后平移土面,整治为反坡梯土,土面宽 3~5 米,为果、林、粮间作固土集雨截径蓄水“三沟三池”工程主要是灌溉沟、集雨沟、拦山沟等“三沟”和蓄水池、沉沙凼、蓄粪池等“三池”建设要求做到池、堰、沟相连,齐全配套,径流入沟,引水入池,土不下坡,水不乱流,为蓄水补灌创造良好的水系条件田间灌溉沟过水断面按 0.4×0.4 米定型设计石料规格:墙石 0.3×0.2 米,底板石为:0.3×0.3×0.2 米衬砌用 100#水泥砂浆经测算 1 米石渠需砌石方 0.56 立方米田间集雨沟过水断面按 0.6×0.5 米定型设计石料规格:墙石 0.3×0.3 米,底板石为:0.3×0.3×0.1 米衬砌用水泥砂浆标号为 100#。
拦山沟(排洪沟)在坡陡坡长的地方,应利用自然台位,每 50 米高度布设一条引水下山的排洪沟,呈“Z”或“/”字形布设在山坳处,分段设比降,根据比降和沟长设置跌水排洪沟断面按 10 年一遇最大降水量设计,一般沟宽 50 厘米以上,深 40—50 厘米即过水断面按 0.5×0.4 米定型设计石料规格为:墙石 0.3×0.2 米,底板石:0.3×0.3×0.1 米衬砌用水泥砂浆标号为 100#蓄水池大小视坡面大小和集雨面积而定,一般按每亩 8m3 设计,以 10—15 亩(大约是一个小山丘的面积)为一个单元,建一座 100 立方米的蓄水池用料为清料石,清料石 0.3×0.3 米,六面整齐、八角齐全,条石强度为 400#衬砌沟缝用 150#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抹面在集雨沟、拦山沟、灌溉沟相交的地方建骨干沉沙凼,沉沙凼与灌溉沟的跌水相结合,坡渠以坡度大小按每 50 米间距设立一个沉沙凼沉沙凼实行片石衬砌,按1.5×0.8×1 米和 2×1×1 米两种定型设计,每个沉沙凼容积为1—2 立方米用料为清料石,衬砌用 100#水泥沟缝按 2×1.5×1 米定型设计,平均每亩修建池 1.5 立方米用料为清料石,衬砌用 100#水泥沟缝,水泥砂浆抹面。
聚土垄作工程聚土垄作目前在我市采用具有显著效益等高聚土技术,在零散不易归并的地块中进行,主要包括等高横坡聚土起垄栽培及等高格网聚土起垄技术等高横坡聚土起垄技术:从小春作物开始改以往的顺坡耕作为等高横坡耕作根据不同的坡度和土壤质地,选择宽厢和窄垄两种形式即在坡度10 度设置横坡聚土起垄开厢模式(横坡 6 尺开厢,3.5 尺宽厢种小麦,2.5 尺窄厢起垄栽培玉米等大春作物,玉米垄与坡面呈 85—88 度的夹角)等高格网聚土起垄技术:小春作物及大春玉米仍沿用顺坡种植方式麦收后“芒种”前,在与玉米行垂直的方向起短垄,使红苕厢与玉米行互相垂直,形成格网,降雨时雨水大部分滞留在“格网”内,减少地表径流耕作便道工程在耕地较为集中的坡面上选择位置相对较低的地段,修建耕作便道,以方便农民机械耕作、出行,建设主路及村庄相连的田间路主路宽 3—4 米,开挖路基素土夯实 15 厘米,碎石铺筑 10 厘米以上,并用 200#混凝土铺筑15 厘米,并根据地形设置伴路排水沟在田块之间依地势修建生产路方便农民田间耕作在田间路和生产路的两侧或单侧根据当地主要风向种植防护林农业区域均实行农耕农艺措施进行培肥,推行先进的耕制改革技术和覆盖技术。
在轻度侵蚀的坡地上,等高耕作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免耕法来防止风蚀和水蚀并取得一定效果四)防治土壤污染环境保护,包括土壤保护在内部逐渐重视起来,有的已制定,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