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陆源碎屑岩的特征-结构.ppt
40页第二节 碎屑岩的结构,碎屑岩的结构 定义 指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碎屑颗粒的结构; 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 孔隙的结构; 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研究意义 鉴别描述、分类命名沉积岩的依据; 沉积岩成因分析的重要标志一、 碎屑颗粒的结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形状以及颗粒表面的微细特征 一)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 1.表示方法: 1)线性值直观测量 大、中、小三个直径 确定颗粒的最大投影面,做外切矩形,矩形的长边为颗粒的最大直径dL,矩形的短边为颗粒的中间直径dI;做垂直于最大投影面并通过颗粒的最长截线,截线长度就是颗粒的最短直径ds 2)体积值:用与颗粒同体积的球体直径表示2、粒度的划分 一个是10进制分类体系 2(1)mm 砾 20.1mm 砂 0.10.01mm 粉砂 <0.01mm 粘土(泥) 一个是2的几何级数制分类体系 几何级数制标准进行对数变换,就成为值粒度标准 =-log2D,D为碎屑颗粒直径(mm),D2mm 20.0625mm 0.06250.0039mm 8 砾 砂 粉砂 粘土(泥),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碎屑岩的粒度特征是其分类命名的基础。
如果碎屑岩的粒度分选程度很好,碎屑基本属于同一粒级,那么它的粒度分类和命名就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各相应的粒级后面加一个“岩”字就行如细砾岩、中砂岩、粗粉砂岩等自然界碎屑岩大都是由几个不同粒级的碎屑组成,随着各种粒级所占百分含量的不同,应给予不同的命名粒度分类命名的具体原则: 三级命名法 50% 岩 5025% 质 2510% 含 <10% 不参与命名 举例: 2-0.5mm 60%,0.5-0.25mm 5%, 0.1-0.25mm 35%,3.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和命名,,细砂质粗砂岩,,复合命名法 没有一个粒级50%,在5025%的粒级不只一个 以含量为5025%的粒级进行复合命名 “岩” ,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 含量少的粒级按第一条原则处理 举例: 1-0.5mm 5% 0.5-0.25mm 40% 0.25-0.1mm 35% 0.05-0.1mm 20%,含粗粉砂细砂中砂岩,,3)合并命名法 没有50%的粒级 5025%的粒级也没有或只有一个 将岩石全部粒度组分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 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举例: 10-2mm 26%,2-0.5mm 20%, 0.5-0.25mm 14%, 0.25-0.1mm 15%, 0.1-0.05mm 20%,< 0.01mm 5%。
10-2mm 26%,2-0.5mm 20%, 0.5-0.25mm 20%, 0.25-0.1mm 15%, 0.1-0.05mm 16%,< 0.01mm 5%含粉砂砾砂岩,,含粉砂砾质砂岩,二)圆度,定义: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圆度分级目估法将圆度分为四级: 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角明显,无磨蚀 次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角普遍磨蚀,但原形明显 次圆状碎屑颗粒的棱角明显磨损,原形改变较大 圆状碎屑颗粒的棱角基本或全部消失,原形已消失,颗粒多呈椭球体、球体颗粒磨圆度分级标准,碎屑颗粒的圆度可直接反映水动力条件,随搬运距离和搬运时间的增加而曾高;但也受颗粒性质(如粒径、成分、形状)影响利用圆度分析沉积成因时,应以同一成分、同一粒级碎屑为准三)球度 指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四)形状 实际应用中常用形象的术语描述: 粒状颗粒各向等长,如石英; 柱状一向特长,柱面发育,如角闪石、磷灰石; 板状两向较长,一向较短,形如板片,如长石; 针状一向极长,两向极短,如石英中电气石包体 其它放射状、纤维状等五)分选 碎屑岩中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或分选程度 定性分级 主要粒级成分含量分选好; 主要粒级成分含量为分选中等; 没有一种粒级成分能够超过分选差。
六)颗粒的表面结构 碎屑颗粒表面的磨光面、毛玻璃化和显微的刻蚀痕迹 成因 机械磨蚀作用、化学的溶蚀、沉淀作用 类型 毛玻璃表面(又称霜面)、沙漠漆、冰川擦痕、各种刻蚀痕和撞击痕,二、 填隙物的结构,一)杂基的结构 粒度小于0.03mm(或5)适用于砂岩 泥质结构原杂基 鳞片结构正杂基 二)胶结物的结构 胶结物的结构特点与本身的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结晶程度和分布的均匀性有关 非晶质结构: 蛋白石、铁质、磷酸盐矿物常形成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显晶质结构: 粒状、带状/薄膜状、栉壳状、嵌晶式、次生加大,次生加大结构,显晶粒状结构,,栉壳状结构,,次生加大结构,,,嵌晶结构,嵌晶结构,,斑状结构,,斑状结构,,三、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类型,1、支撑类型 按碎屑颗粒和杂基的相对含量 杂基支撑 杂基含量高,颗粒互不接触,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颗粒支撑 碎屑颗粒含量占绝对优势,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基底胶结 填隙物含量多, 碎屑颗粒呈漂浮状, 杂基支撑,重力流; 孔隙胶结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颗粒支撑,点接触, 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2、胶结类型颗粒和填隙物的相对含量的关系,接触胶结 颗粒之间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颗粒支撑 镶嵌胶结 碎屑颗粒线、凹凸、缝合接触,有时不能将碎屑与胶结物分开 颗粒支撑,点接触 线接触 凹凸接触 缝合接触,,,,,,,,,,点接触缝合接触 沉积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受压固、压溶等成岩作用的强度和进程, 缝合接触成岩程度深,3、颗粒的接触类型颗粒与填隙物、颗粒的关系,四、 孔隙结构,孔隙空间:岩石未被颗粒、填隙物充填的空间,包括孔隙和喉道 孔 隙: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的空间 喉 道:两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 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孔隙反映了岩石的储集能力,喉道的形状、大小则控制着孔隙的渗透能力;一个喉道可连通两个孔隙,每个孔隙可连通多个喉道 常用的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喉道类型,五、 粒度分析,碎屑岩粒度判别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 碎屑岩的储油物性与粒度密切相关 粒度分析是碎屑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粒度分析方法 筛析法:松散或弱固结的岩石 沉积分析:粘土、粉砂岩、砂岩 薄片分析:固结紧密的岩石 激光粒度分析法:砂岩、粉砂岩(直径小于2mm),,二)粒度资料图解 1、直方图和频率曲线 峰或众数:图中突出于周围的高方框或高点 单峰-双峰-多峰(反映分选) 2、累积曲线 用粒度累积重量百分比数值作图 横坐标粒径 纵坐标各粒级累积含量 曲线陡缓反映分选好坏,概率累积曲线 横坐标粒径值, 纵坐标概率百分数标度 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 表现为相交的几个直线段沉积物包含几个粒度正态次总体 碎屑沉积物(岩)粒度一般包括三个次总体 悬浮搬运组分 跳跃搬运组分 滚动搬运组分,三)粒度参数 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度的集中趋势 Mz(16+50+84)/3 中值Md是累积曲线上50%对应的粒径。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分选程度 1=(84-16)/4(95-5)/6.6 So=P25/P75 偏度(SK1)判别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正、负偏态 峰度(尖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四)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1、沉积环境判别函数 萨胡公式 参见P119221 2、概率累积曲线 搬运介质的性质 搬运介质的水动力强度 自然地理条件,3、CM图 应用每个样品的C值和M值绘制的图 C值:累积曲线上1%对应的粒径,代表水动力搅动开始搬运的最大能量; M值:累积曲线上50%处对应的粒径,代表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M值为横坐标,C值为纵坐标N O P Q R S 滚动搬运 滚动为主 悬浮为主 递变悬浮 均匀悬浮,1)牵引流沉积的C-M图,1.牵引流沉积;2.浊流沉积;3.静水悬浮沉积,QR段递变悬浮段 流体中悬浮物质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细,密度逐渐变低; 位于水流底部,涡流造成; Cs-底部最大搅动指数 Cu-底部最小搅动指数 RS段均匀悬浮 粒径和密度不随深度变化的完全悬浮; 递变悬浮纸上的上层水流搬运方式; 粉砂和泥质混合物,2)浊流沉积的C-M图 平行于C-M基线递变悬浮 Im小分选好 Im:点群平均线与C-M基线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