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市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水利工程】.doc
7页水利工程论文-南阳市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摘要:水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可以重复利用的绿色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南阳市山区面积较大,大部分河道穿行于深山老林之中,河道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如果得到有序开发,既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县域财政的重要来源,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南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实现“以电代柴”,加强水土保持,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农田灌溉,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关键词:南阳 水能 开发利用 对流经南阳市的主要河流丹江、老鹳河、湍河及白河等进行了实地踏勘,主要河段进行了测量,运用长系列法进行水文、水能计算,初步计算出了这些主要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可开发量,根据开发难易程度、对下游电站的龙头调节作用、投资、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按照“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办电治水原则,推荐了“十五”及2015年以前各河流电站的开发次序对南阳市水能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是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利用水利转变的具体实践,从经济发展战略考虑,应得到合理开发1.农村水电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⑴节约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水电资源作为清洁绿色能源,与其它矿产能源相比,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往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⑵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村小水电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县域财政的重要来源,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南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通过中小水电建设使用农村劳动力,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又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保证了山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⑷促进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密切党和群众关系 水电资源丰富的拟建初级电气化县大都位于偏远山区,处于大电网外和边沿地区,长期没有解决农村用电问题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山区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和通讯等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家用电器将进入山区普通百姓家中,尤其是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使广大山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国家大事,获取大量的致富信息 ⑸减少森林的破坏,提高森林覆盖率 南阳市山区境内林业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却乏煤炭资源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将使小水电这一清洁可再生的绿色环保能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有了电,将大力发展电炊用户,实现以电代柴(每度电可替代木柴2.5kg),以电代油等。
森林覆盖率也将大幅度提高,发展农村电气化,推动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保林,对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⑹减少水土流失,扩大了水土保持面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电气化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将大幅度降低随着工程的建成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河道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有效地防止了洪涝灾害,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大量减少树木砍伐,涵养林面积的增加,可使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得到好转;采取工程措施后,可利用水库、渠道等蓄水及输水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有了水库调节后,河道不会断流,沿河两岸人畜饮水困难也可以得到解决 ⑺可大量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水电资源开发有效途径是建设调节水库,将天然径流进行重新分配,利用电站尾水可以在干旱季节进行适时灌溉,有效地增加农业产出量和农民收入 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发展农村水电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实行“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调动各级各方面发展小水电的积极性。
2.农村水电资源是南阳市极为宝贵的优势资源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临陕西,南界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平坦开阔,构成“南阳盆地”总土地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42万人,是河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境内有丹江、淮河、唐河、白河、湍河、淇河等十二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河流落差大:北部伏牛山为秦岭东段余脉,由淅川、西峡向东经南召至方城县东部,降为丘陵缓坡,伏牛山山势高峻,海拔1000~2000米,最高处鸡角尖2212.5米,山区地面高程在300米以上,山岭起伏,河谷纵横,河流落差较大,是全市水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带 水量丰富:南阳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全市年平均降水约800毫米,其中水能资源丰富的山区平均降雨量为900毫米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最大年降雨量与最小年降雨量相差1.5倍,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 南阳市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丹江、白河及唐河,丹江主要支流有淇河、老鹳河及滔河等,白河主要支流有湍河、黄鸭河、淞河、鸭河、潦河及刁河等,唐河主要支流有东赵河、泌阳河及三夹河等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理论蕴藏量达55.12万KW,可开发量为17.30万KW,如果将可开发量得到合理开发,年发电量为7亿KWh。
2.1. 丹江 丹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商县秦岭南坡风凰山,东南流经丹风、商南县境内,在淅川县北部荆紫关流入省境,南阳市丹江流域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共计29.089万KW,可开发量为10.44万KW其中丹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196万KW,可开发量为2.105万KW;淇河干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3.73万KW,可开发量为2.008万KW;老鹳河干支流理论蕴藏量为15.84万KW,可开发量为6.33万KW 2.2. 白河 白河在豫鄂省界以上分为白河和唐河,白河流域水能理论储藏量共19.519万KW,鸭河口以上占9.023万KW,湍河山区占6.493万KW其中白河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6.282万KW,可开发量为2.366万KW;湍河水能理论蕴藏量6.493万KW,可开发量为3.383万KW 2.3. 唐河 唐河发源于方城县北七峰山,水能理论蕴藏量4.256万KW,可开发量为0.451万KW 2.4. 淮河 桐柏县东部为淮河干流上游山区,干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256万KW,可开发量为0.386万KW 3. 南阳市水电资源合理开发的对策建议 3. 1开发目标 根据“流域、综合、梯级、滚动”原则,以中小水电开发为龙头,带动中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
南阳市农村电气化规划将分为“十五”和2006—2015年两个阶段,为此选择了建站条件较好,供电需求迫切的中小型水电站52处,分期在2015年以前建设 单位:万KW、万KWh 南阳市水电资源开发规划表 已开发或计划开发量可开发量 已装机容量“十五” 2006-2015 合计开发程度河道名称理论蕴藏量 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装机容量年发电量%丹江29.08910.44457723.104133442.298117432.971121568.3733599330白河19.5196.019220271.77860371.168493112.44992765.3952024428唐河4.2560.45111100.0402500.1203800.1505600.29011908淮河2.2560.38610770.0804000.1504200.23082010总计55.12017.31699864.942196313.666174545.7202241214.335949726南阳市小水电建设奋斗目标:到2015年,全市中小水电拥有量达到14.33万KW,开发程度达26%左右,使小水电成为南阳市 水利 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5年,全市小水电装机发展3.666万KW,开发程度达16%左右;2006—2015年全市小水电装机发展5.72万KW,开发程度达26%,占可开发量的83%,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3.2 “十五”期间水电站建设规划 “十五”期间拟发展主要水电站17处,加上支流分散开发的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共计36660KW,年发电量17454万KWh计划投资32725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0.89万元 3.3 2006—2015年水电资源开发规划 2006—2015年期间将发展主要水电站35处,加上支流分散开发的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共计57200KW,年发电量22912万KWh,电源工程计划投资52322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0.91万元主要在丹江、白河等其它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流上开发4.南阳市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显着 南阳市中小型水电电气化规划总装机容量80020KW,年发电量36922万KWh,“十五”期间装机容量36660KW,年发电量17454万KWh,进行经济评价 “十五”期间工程总投资37985万元,其中电源工程投资32725万元,电网工程投资5260万元评价结果如下: 财务评价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7%;财务净现值FNPV=13493.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Pt(自建设期算起)Pt=10.7年,除去生产期5年,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7年。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35.0%>12%;经济净现值ENPV=52452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2.73>1.05.南阳市水电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水电进入新世纪以来,朱总理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民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指出农村水电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要把农村水电建设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 南阳市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要以中央关于 水利 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并举的原则,要把握一个思路、明确两个目标、适应三个转变、建立四个体系、采取八项措施 把握一个思路:坚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南阳市经济,保护南阳盆地的生态环境,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小水电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小水电资源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 水利 基础设施,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是解决农村能源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把小水电发展与山区 水利 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明确两个目标:一是推进传统 水利 向现代化 水利 、可持续利用 水利 转变,以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 水利 的现代化为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是以提高水能利用效率为核心,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适应三个转变:一是适应治水思路的转变,在注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二是适应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建设的思想转变,21世纪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力发展水能资源既可以解决能源不足问题,通过建设工程措施也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三是适应体制和机制的转变,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 水利 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水电资源的开发,应通过各种投资渠道,吸引外资,允许个人投资,建立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的融资方式 建立四个体系:在合理开发水能资源的前提下,应着重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尽可能使工程具有发电、 防洪 、灌溉、供水、水产、 水保 等综。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