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感问卷调查.doc
13页孤独感调查问卷实验报告姓名:XXX 区队:XXX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 学号:XXXXX实验日期:2016年1月20日实验名称:UCLA孤独量表调查问卷【摘要】Id的:(1)探索性别差异对孤独感的影响;(2)探索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孤独感的影 响;(3)探索家庭住址的差异对孤独感的彩响;(4)探索是否是单亲家庭对孤独感的影响;(5)探索年级差界对孤独感的影响;(6)探索孤独感对实际牛•活有什么影响;(7)探索如 何减轻孤独感8)探索大学牛产牛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方法:用UCM孤独量表对随机抽 収四川警察学院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表1可知,p<0. 05,所以性别在孤独感 上有显著差异;由表2可知,虽然p>0. 05,但是t值等于-1.321,是独生子女比不是独生 子女在孤独感上较为不明显;由表3可知是否是单亲家庭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t 值等于0. 105可得单亲家庭的学生孤独感分值较高;山表4可知家庭住址不同在孤独感上 没有显著差界;由表5可知,年级的不同在孤独感上也没显著性差弄结论:(1)性别差异 在孤独感上有显著差界;(2)是否是独半子女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界;(3)家庭住址不同 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4)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界;(5)年级不同在 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纶孤独感 UCLA孤独量表 产纶原因1引言孤独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的主观感受认知加工理论(cognitive processes theory)认为,孤独感的产生不是因为人类固有的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意识到他想要的或期望的人际关系与实际现状之间存在差距时,孤独感才会产生,或者说,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令他满意的程度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便产牛了因此,我们可以采川这样的定义: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牛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孤独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的社会孤独感(与社会隔离)在内涵上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因扰人类的普遍心理现彖孤独感基本特征:孤独是--种痛苦的体验孤独就像感冒一样易感,难治,虽不致死但总是让人不愉快, 有时甚至令人难以忍受对个体而言,交往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个体得到健康的发展当需要 不能满足,孤独体验也就油然而生;孤独是个体的主观认知孤独所指的对彖是个体口身实 际的社会关系与期望的社会关系的不一致程度,但孤独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的人际需要或人际 关系状况的认知和体验,而不是來自他人的客观描述或评价;孤独是一个相対稳定的多维系 统。
每个人体验到孤独的程度有轻有重,而且在类别上也存在差异从目前存在的孤独测量 工具看,大多数孤独测评工具的结构都是多维的,尽管孤独可能随着环境的改变产牛或消逝, 但研究者认为孤独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格特征国外川于评定个体孤独感的问卷冇很多,其中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影响较大, 共有三个版木,分别是1978年的第一版,1980年的第二版和1996年的第三版由于只有 第二版有较为细致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报告,第三版的信效度资料只零星地见于相关研究中, 所以我们选用第二版的孤独量表第二版的中文修订版共18个条目(其中保留了原量表的 16个条H和2个新加入条冃)采用四点计分,针对每个条冃所涉及的主观体验进行评分, 1分表示“从不”,2分表示“很少”,3分表示“有时”,4分表示“一直”一其内部一致性a 系数为0.9,分半信度(奇偶分半)为0.852o孤独感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独 感,适当的孤独感能使个体更好地健康成长,当需要满足吋会产纶新的需要但当一个人的 社会关系网络满意程度没有达到其期望值时,孤独感产生了,长期积累演变成深度的孤独感, 会导致人们出现无法忍受的痛苦,以金于可能会转变为心理疾病,,如偏执症,抑郁症,强 迫症,焦虑等。
本实验的目的在:(1)探索性别差异对孤独感的彫响;(2)探索是否是独先子女对孤独 感的影响;(3)探索家庭住址的差弄对孤独感的影响;(4)探索是否是单亲家庭对孤独感的 影响;(5)探索年级差异对孤独感的影响;(6)探索孤独感对实际生活冇什么影响;(7)探 索如何减轻孤独感8)探索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2方法2. 1被试四川警察学院学生100名,随机抽样(男:女二1:1大一:大二:犬三二3: 3: 4)2. 2仪器UCLA孤独量表调査问卷2.3程序2. 3.1程序1(1)主试选取被试进行问卷调杳⑵在填写UCLA孤独感调查问卷Z前,主试发出指导语:“注意,请仔细阅读题目,根据你当前的主观感受选择最符合你情况的答案(3) 答题结束后主试收取问卷,将得到的数据用加法运算得出被试孤独感的总分值并进行 数据分析4) 调杳问卷如下:ICLA孤独量表调杳问卷性别:□男 □女 是否独生了女:□是 □否家庭住址:□城市 □城镇 □农村 是否单亲家庭:□是 □否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下列是人们有时出现的一些感受对侮项描述,请指出你具有哪那种感受的频度,并选 择最符合你情况的答案举例如下:你常感到幸福吗?如你从未感到幸福,应勾选“从不”;如一直感到幸福,应勾选“一 直”,以此类推。
从不ix少有时直1.我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人相处和谐12342.我感到自己缺少别人的友情12343.我的周围没有谁能让我可以向他(她)寻求帮助12344.我不感到寂寞12345.我觉得口己是同伴中的一员12346.我想我和周围人有许多共同之处12347.我的情趣不能被周围人所共享12348.我是一个容易与人交往的人12349.周围冇让我感到亲近的人123410.我有被别人遗忘的感觉123411.我觉得我和周围人关系淡漠123412.我感到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123413.我觉得自己被孤立123414.需要时,我能找到人陪伴我123415.我能找到可与其谈心的人123416.在我周围,冇我能向其寻求帮助的人123417.我感觉白己和周围人缺少共同语言123418.我觉得有人关心我12343结果3.1收取问卷后统计冇用问卷,计算统计后的问卷的被试的孤独感分值,在进行分析表1 孤独感在性別上的差界性检验性别 男 女 F(n二50) (n二50)X±SPt50. 0+452.3+4 0.0150.016-2.44.811.2710表1呈现孤独感运川独立样本T检验, 以孤独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片由表可知,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p<0. 05,所表2孤独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性检验独生 是子女 (n二35)否(n二65)FPtX±S50.31+4.30351. 60 卜4.8150. 9720. 190-1.321表2呈现孤独感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可知,在是否是独住子女上的差异性检验,虽然p>0. 05,但是从t值等于-1・321可知,是独生了女比不是独生了女在孤独感上较为不明 显。
表3孤独感在是否是单亲家庭上的差界性检验单亲家庭是(n二15)X±S否(n二85)FPt51.27+6.22751. 13+4.3701.9670.9170. 105表3呈现孤独感运川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可知,在是否是单亲家庭的差异性检验, 虽然p>0. 05,但是山t值等于0. 105可知,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孤独感上的得分较高表4孤独感在不同家庭住址上的差异性检验家庭住址X±SFP城市(n=26)50. 23+4. 412城镇(n二23)52. 35+4. 9421.2780. 283农村(n=51)51.07+4. 630表4呈现孤独感运川单因素ANV0A检验,由表可知,在不同家庭住址的差界性检验,P>0. 05,所以家庭住址的不同在孤独感上没行显苦岸异表5孤独感在不同年级上的差界性检验年级X±SFP大一 (n=30)50. 40+5. 678大二(n=30)50. 73+4. 3701.2180. 300大三(n=40)52. 02+3. 951表5呈现孤独感运川单因素ANV0A检验,由表nJ知,在不同年级上的差界性检验,p>0・05,所以年级不同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并异4讨论4.1分析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因素。
由表1可知,性别在孤独感上冇显著差异且女生的孤独感分值比男生孤独感分值高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第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四川警察学院女生在某 些方而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说暂时得不到满足,比如,警校女牛的娱乐项目比之男生要少 了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女生把大部分时间都建立在口身学业当中,处于这样一个坏境下 可能会疏于建立并维护人际关系,因此,孤独感的性别差异也就差异明显第二,使用同一 最表的研究也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被试取样等原因造成的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无法确定性别是否会造成孤独感显著性差异,但是本次结论是会造成差异由表2可知,独 生了女在孤独感分值上小于非独生子女,在一般研究下,独生了女孤独感要较高于非独生了 女,产生这样的原因对能是在录入数据时一些作废的问卷没有及时清理处理,在废卷的干扰 下岀现这种现彖表3町知单亲家庭的学生孤独感分值略高于止常家庭学生,从中町知家庭 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表4可,表5中看出,家庭住址,年级在孤独感上没有显 著差异,这是因为人学新牛入学后有一个适应期,但这个适应期可能随着现代青年学生的兴 趣爱好逐渐广泛以及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的能力逐渐提高而缩短。
另外,随着物质环境的 逐步发展,大学生可以利用越来越普及的校园、互联网保持与家人和老朋友Z间的联络、 沟通,还町以方便地结识新朋友这些条件都町以帮助大学新生在短时间内克服市于环境变 化所带来的孤独体验4. 2产牛孤独感的原因:1、 个体因素 缺乏基本社交技能,同伴接受性差有些大学牛性格较为内向拘谨,沉 静寡言,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和聚会,容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还有一些学生乐意与別人交 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的而H时间较长的交往就会出现因难,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 趣,常常不能对于对方所说的话题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更多的是 谈论新的或与对方的兴趣无关的话题,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青年期闭锁心 理,自我防御性较强大学牛正处在青年期的闭锁阶段,独立欲望高、自尊心强,内心世界 一般不愿轻易向外袒露,有时外显行为和内隐的情绪体验不完全一致一些大学生则由于个 性因素对别人怀冇戒心,自我防御极强,常常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欲望掩盖起來这 些成为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2、 家庭因索 家庭功能对孤独感存在直接的预测作用,如果人学住与其他家庭成员缺 乏亲密的情感和有效的沟通,家庭管理比较混乱,他们可。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