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社会《礼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中班社会《礼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礼貌• 掌握基本的礼节规范,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掌握基本的行为礼仪,如如何用餐、排队、说话等2.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交礼节规范的能力• 培养幼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理解包容他人的情感• 培养幼儿爱好和平、文明礼貌的情感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将主要围绕什么是礼貌以及如何表现出自己的礼貌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融入了多个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进行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幼儿们的礼貌素养2. 具体教学内容• 了解“礼貌”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学习如何说“请”“谢谢”“对不起”等;• 学习如何排队、用餐等;• 学习如何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 一张白纸,几支笔;• 教师准备课件或实物以及道具2.教学步骤(1)导入讲解幼儿园老师向幼儿们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礼貌吗?为什么要做一个礼貌的孩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培养幼儿们对礼貌的认知2)课堂活动任务一: 让幼儿们用白纸和笔画出他们最喜欢的图画,然后老师将所有的图画收集起来,每个孩子请依次欣赏别人的作品,说出对方画的好看之处,并用感谢的话语对对方表示谢意,如“谢谢你的画,你画得真好看。
任务二: 老师选取一个幼儿,让他(她)当一回“主人”,并要求他(她)向自己身边的其他幼儿提出邀请,并热情地接待正在前来参加“聚会”的幼儿们任务三: 老师通过实物和道具的演示,让幼儿看到和学习到什么是排队、用餐及说话的技巧3)课堂老师再次强调了上面的几个任务,并提醒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刻保持礼貌,并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3.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多种,如导入、课堂听写和实物演示等,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课程任务尽量贴近幼儿们的生活实际同时,老师积极的引导和组织,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课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状况,但整体而言,本次课授课顺利,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