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营管理】当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10110756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银行业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但它同时又是最容易 引发系统危机的部门在如何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方而,经济学家和银行家都认 为,银行业监管的责任十分重大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出台了大量冇关银行业监管的 政策、制度和I•办议,经济学家们也对银行业监管问题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和探索,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这一领威的理论和实践也H益引起的经济学家、金融学者的兴 趣和关注尤英是即将走过三年丿力程的银监会,在以勇气和智慧开启银 行业监管新局面的过程中,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制度框架的构建 工作,其探索和创新更为银行监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当代银行监管理论与本土实践的结合,加快银行监管理 论的建设和总结,本期《理论前沿》周刊专门邀请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对银 行监管理论进行介绍阎庆民博士曾任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出版过《银行业监管问 题研究》、《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等多部专著他认为:总体 来看,现代金融理论研究呈现出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在银行监管问 题研究方而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方而,银行监管研究的对彖越来越精细,研究范 围从最初的防I上银行挤提,到后来的金融管制直至目前的银行风险监管发展到 现在,银行监管问题已分化为并表监管、功能监管、跨境监管以及弹性监管等众 多的研究领域但另一方而,银行监管问题并没冇像其他经济学领域(如经济增 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汇率理论、利率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一样形成独立、 完整的理论体系,大量理论性的观点、方法和思路均是散布在各类文献中,为阐 述特定问题而出现在此情况下,银行监管研究与其他经济领域岀现了综合、交 叉和渗透现象,社会利益论、乔治•J •斯蒂格勒管制理论、佩茨曼价格决定模 型、波斯纳管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爱徳华•凯恩的管制辩证法理论等许多 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被移植于银行监管问题研究,一些其他经济管制部门(如电信、铁路)的研究方法和案例也被引入到银行监管研究 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风行西方经济学界的博弈论、线性规划和计量经济学更 是对银行业监管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是根据上述研究方法,理论界对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原因进行了研究经济 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捉岀了许多监管理论,有的是从监管的原因岀发,冇的是从监管的实际效呆岀发,冇的是从 监管的机制岀发,不同的侧重点形成了金融市场失灵论、金融社会崩溃市场论、 政府掠夺论、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等理论解释。

      阎庆民博士通过《当代银行 监管理论的发展》一文为我们阐释了这些代表性理论的精华所在潘文波博士來口银行监管一线,对中国银行监管工作探索规范化、专业化和 国际化的努力有着切实体会,他通过《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一文 展示了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致力进行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创新的有效尝 试新春伊始,我们推出本组文章,希望在中国银监会成立三周年前夕,有更多 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能够加入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行列相信借助国际视野与本 土资源的双重优势,针对中国银行监管的理论探讨也能成为最而沿的金融学术研 究当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卜・,商业银行是企业获得外部融资最重要的渠道格利 和肖强调指出,银行把借款人需要的长期信贷组合转变为短期的存款组合,降低 了交易费用为此,各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给予高度重视但对于为什么耍进行银 行监管,监管的效果是怎样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 监管理论一、金融市场失灵理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管制”的解释为:管制是政府为控制企 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耍努力 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经济学家将经济管制理论应用于金融监 管,认为在不存在信息成木或者交易成木很低的前提下,政府对银行强有力的监 管能够提高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使社会福利水 平最大化,实现帕累托最优。

      这一理论被称为公共利益理论,或者称为官方监管 观点,其政策含义是,私人部门一般缺少相应的信息、动力和能力去监控企业和 银行机构,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机构对银行进行监管一)市场失灵暗含在公共利益理论背后的经济学现象是金融市场失灵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因信息缺乏而在金融制度上造成的问题可能 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Z前和交易Z后,分别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是在交易Z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 是: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杲即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常常就是那些 寻找贷款最积极,因而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例如,风险企业或诈骗者往往最 积极地寻求得到贷款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 发放任何贷款,即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交易Z后由于信息不对 称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可能从事从贷款者的观点 來看不希望其从事的风险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很可能使这些贷款不能归还例如, 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借款者可能将原本用于生产的贷款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 市场以获取高收益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 愿不做贷款。

      二) 银行危机的外部性银行危机的外部效应也是需要政府监管银行一个重要原因外部效应的最主 要特征是存在着人们关注但又不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微观经济学已经证 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最优化,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效 率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广泛 倒闭,产生金融恐慌由于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广大储户不可能清楚金融机构 的经营是否稳健,因此,一旦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发生怀疑,就会出现“传染效应”和“羊群效应”,单个 银行的风险问题或者倒闭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而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好的银行和坏的银行概莫能外,由此而 使公众蒙受巨大损失,并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金融机 构财务的高杠杆特性,也使得这种外部效应更为明显三) 法律的不完备性现实社会是变化的,而法律具有稳定性,当初制定的法律并不能完全反映后 來的变化,即存在时间的不一致性因此,法律貝有不完备性,不可能达到最优 而如果人们知道法律的局限,就会钻法律的空子,法律就失去了最优的阻吓作用 由于法庭必须是中立的,不可以成为主动执法者,因为主动执法意味着执法者必 须介入案件,耍有门己的立场因此,需耍有一个与法庭相分离的机构,即“监 管者”。

      从功能上来说,法庭与监管者的不同在于,法庭的执法方式是被动的, 执法只有在上诉后才进行,监管是一种主动的执法方式,可以在有害后果或事件 发生2前监督、调杳、甚至要求停止某一行为因此,在法律不完备时引入监管机构的主动式执法就可以改进执 法效果监管是政府行为,不同于法庭四) 科斯定理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没有交易成本,只耍有法庭来执行合同,根本不需耍另 外的机构一一政府、监管者,等等科斯定理所依赖的最关键假设是冇效依法履 行复杂合同的可能性法官必须能够、更重要的是愿意去阅读这些复朵的合同,核实特殊条款的约定事实是否真止发生,以及解释笼统、含糊的语言 法官要依法适用法律,就更需要做到这些,对法规细则的解释和适用甚至需要投 入更多的精力事实上,许多国家的法庭资金匮乏,法官缺乏动力,不懂得如何适用法律,不熟悉经济问题, 甚至还发生腐败行为由法官实施法律的一种替代策略是由监管者执法法官和监管者的关键区别 在于后者较容易有惩罚违规者的激励由于转轨国家的司法制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效率低下而且落后,核实特定案件情况和解释法律规则的成本很高,法官也许没 有足够的激励去执法监管者执法则有强大的激励和倾向性,或许可以更有效地 保护产权。

      当利益集团还没有充分组织起來,而且政策制定者独立性强、非常关 注公众利益,监管者就能实行审慎监管,这种情况下监管执法就更为强有力因 此,就解决市场失灵而言,政府规制成为低效的司法程序的替代方式五)金融约束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人从“金融约束”的角度就政府对银行的市场 准入控制等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两个重耍目 标是提高金融部门的稳定性,建立激励机制以使高质量的金融机构得以发展限 制银行业的竞争,保持银行业的效益性从而维护苴“特许权价值”(即营业执照 的价值),就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这对整个经济貝有重耍的正外部效应 为了规制银行业的竞争行为,政府需要控制向银行业的进入太多的进入会妨碍 大多数竞争者达到一个有效的规模,从而减弱它们长期投资的能力和意愿,恶化 银行的整体质量当然,除了限制市场准入Z外,金融约束的相关政策是耍防止现有银行机构 的过度竞争,过度竞争或无效竞争只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银行“特许权 价值”的降低和银行体系妥全性的卜•降此外,还有一个重耍的金融约束政策是 限制资产替代性的政策,即限制居民将银行体系中的存款转化为其他资产否则, 就会导致银行体系资金的减少,效益性的下降。

      这涉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二、金融社会崩溃市场论该理论认为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充分、 信息不对称、垄断、公共品、规模经济递增以及外部性等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局部 “市场失灵”,而且会导致社会性的“经济崩溃”,金融系统貝有强烈的信息不 对称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使它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从而通过干扰国家的货币 供给机制和信贷形成机制,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并且由于金融系统的放 大作用,将使这些冲击具有毁灭性的副作用因此,国家应当对银行业进行全面 的管制金融市场失灵论和金融社会崩溃市场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金融监 管的合理性方面,基木上是在新占典经济学的框架中来构建的理论,并假定了国 家和其他监管主体具有监管的能力,且它们的口标是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因此, 这两大理论构成了主流经济学家银行监管理论的基础在瓦尔拉的理想世界中, 所有的金融制度都能达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状态三、政府掠夺论“政治/监管俘获理论”是与公共利益理论相反的另一种监管理论,从实证 的角度探讨了公共利益理论的现实性该理论认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政治家(监管 者)在监管工作中并不是将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而是将其个人的福利最大化。

      这样,政治家(监管者)经常将银行的资金转移到与政治相关的企业,而不是一 般的社会企业;或者实力较大的银行将会“俘获”政治家(监管者),诱导银行 监管人员从银行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以社会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监管这一观 点也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实证研究表明,从实际效果上看,对银行进行官方监管的结果 是降低了银行配置社会资源的效率,特别地,如杲一家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过大, 甚至会影响到一般社会公众和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市场失灵是 政府监管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政治/监管俘获理论”却强调了政府失灵的可能 性为此,经济学家在探索市场失灵(这是政府干预的借口)和政府失灵(这意 味着政府监管并不必然能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同时存在的机制方而进行了大量 研究有人提出,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耍建立一种科学的机制,既能避免政府监管 的“掠夺Z手”,同时又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也就是利用 政府的“扶持之手”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权衡理论”有人提出,在适当 的激励机制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监管机构可能是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 方法该机构不仅独立于政府,而且应独立于银行,既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又避 免被银行所俘获。

      四、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近年来,经济学家提出应进一•步强化私人(债权人)对银行的监督权,因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