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笔记.doc
15页第一篇 先秦文化第一章 上古神话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 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古籍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哪一部?答:保存神话的文献资料有经史子集经——《诗经》、《商颂·玄鸟》、《大雅·生民》史——《左传》、《国语》子——《淮南子》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山海经》 (四库提要 将其归入子部的小说)集——《楚辞》(屈原、楚国人和汉初一些人的辞集)【《四库提要》:“集部之目,楚辞最古 《天问》屈原作品《山海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的民族精神1.上古神话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上古神话主要有六种类型A. 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盘古垂死化身B. 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简狄生契(商族始祖)《史记·殷本纪》 姜嫄生后稷(周始祖)《诗经·大雅·生民》C.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D. 战争神话: 黄帝战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擒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E. 发明创造神话: 后羿发明弓《山海经·大荒南经》F. 英雄神话: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 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第二章《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1. 简介《诗经》的概况答: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名称:原名“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作品篇数:305编定时间: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2. 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古人有什么说法,哪些比较可信?A “献诗”之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天子献诗、陈诗,评议政治的得失献诗”之说有史籍可考,此说可信B. “采诗”之说: 1.《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2.《汉书·食货志》也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duó)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木铎:木铃铛3.《春秋公羊传注疏》“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采诗”之说是汉代人提出来的此说关于“采诗”的具体程度和细节的描写虽然未必确切,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即《诗经》中的许多作品是有一个收集、整理、加工的过程的采诗”之说基本可信C.“删诗”之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中,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后之缺。
(“诗三百”成书之时,孔子只有八岁,孔子“删诗”说不可信3. 揭示“风”“雅”“颂”《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宋代学者郑樵认为“风士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160篇):各诸侯国的音乐,大部分是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诗最好的作品集中于此)雅(105篇):西周王畿(周天子的都城)的音乐颂(40篇):宗庙祭祀的音乐4.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哪四家?今本诗经属于哪家?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鲁、齐、韩、毛鲁诗(今文):出自鲁国人申培齐诗(今文):出自齐国人辕固韩诗(今文):出自燕国人韩婴毛诗(古文):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鲁齐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称为官学,兴盛一时,但后来亡佚,毛诗在西汉末被称为官学,盛行于民间,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诗经》的内容一、 祭祖颂歌: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 周民族史诗——《大雅》中的五篇:生民(后稷)、公刘(后稷的重子孙公刘的功绩)、绵(绵绵瓜瓞 周民族绵延不息和文王御敌的故事)、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大明(明明在下,赫在上)。
二、 农事诗:反应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 代表作:《七月》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近四百字,叙述了农夫一年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三、 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小雅·鹿鸣》(天子宴群臣嘉宾)四、 怨刺诗:反映丧乱,针砭时政 1.《大雅》中的《板》、《荡》批评周厉王暴虐无道以致天下动乱,周室将亡《板》云:“上帝板板(反常),下民卒(通“瘁)瘅出话不然,为犹(谋)不远《荡》云:“荡荡(狂放)上帝,下民之辟(bi君主)周厉王作为万民之主却放荡骄横,若不听劝谏,必将覆灭这两首诗影响很大,后人用“板荡“一词形容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2. 《魏风》中的《伐檀(tan)》《硕鼠》对统治者的不劳而获,横征暴敛进行了讽刺和批判3. 《鄘风·相鼠》痛斥统治者寡廉鲜耻,首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4. 《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强娶儿媳的乱伦行为5. 《齐风·南山》讽刺齐襄公与其妹文姜的淫乱6. 《王风·黍离》故国之思五、 战争诗:慷慨从征,厌战怀乡1、《秦风·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体现了士兵们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2、《小雅·采薇》体现了行军作战的艰苦和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3、《豳bin风·东山》强烈地表现了士卒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六、徭役诗:对徭役的愤慨和厌倦代表作:《唐风·鸨bao羽》、《卫风·伯兮》七、爱情诗: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诗在《诗经》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3/1以上 1、追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2、幽会:《邶风·静女》 3、思念:(1)女子的思念(思妇诗):《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郑风·子衿》 (2)男子的思念:《王风·采葛》 4、新婚:《唐风·绸缪》新婚的喜悦 5、恩爱:《郑风·女曰鸡鸣》首二章 6、背弃(弃妇诗):(1)《卫风·氓》女子在婚后无辜被弃,悔恨当初看错了人,痛斥男子“二三其德”,并奉劝天下女子“无与士耽”,表现出决绝的态度 (2)《邶风·谷风》女主人勤劳善良,却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抛弃,她满心委屈,却怨而不怒,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2、解释赋比兴 答:赋、比、兴的运用,即使《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关雎》1、“好逑”如何读,有怎样的含义, 答:第一种读音及意义:好逑(hao qiu)理想的配偶。
第二种读音及意义:好逑(hao qiu)好:爱,逑:结为配偶,意为爱慕而希望(成为配偶)结为夫妇2、《关雎》有怎样的艺术特色?答:《关雎》的艺术特色有以下方面:第一,比兴手法的应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是比兴,又是比喻 第二,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一见钟情而“寤寐求之”可见爱之深,“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见相思之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幻想之美,幻想之乐恋爱中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在诗中被展现得真切细腻 第三,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人物形象和抒情效果得到强化,窈窕淑女采荇菜的形象在诗中反复出现,这样重章叠唱的效果是,一方面,有力地突出了女子的美,另一方面,也有力的表现了男子的思念《氓》1、“氓”的含义是什么? 答:氓—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据《辞源》)引申义:外乡人2、《氓》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答:第一: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男主人公的虚伪、狡诈、自私、粗暴、薄情女主人公的真诚、天真、善良、勤劳、痴情都在诗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第二:充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一、二章用赋的手法讲述恋爱,订婚三、四章都使用比兴手法抒情,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婚后的不幸。
第六章以赋的手法为主,兼用比兴第三:抒情,议论与叙事的结合一、二章以叙事为主,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恋爱、求婚、订婚的过程以后各章以抒情为主,以被弃后的怨愤之情为主线,婚后的事件是在抒情和议论的话语中发达出来的第四: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人物之间的对比,例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眈兮,不可说也这是两种人物的对比,还有人物自身的对比,例如:男子在恋爱时的“信誓旦旦”和婚后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女子“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种种对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黍离》1、根据《黍离》的创作背景解释“黍离之悲”(或“黍离之叹”) 答: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一位大夫,在行役途中,路过镐京看到往日的宗庙宫殿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禾黍,触景伤情,写了《黍离》 因此,后世称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或“黍离之叹”)2、《黍离》有哪些艺术特色 答:第一,即兴起兴,以景托情,黍稷之景唤起了诗人的忧思,并使诗人的忧思越来越沉重第二.由表及里,形神并重,抒情主人公的悲伤不仅体现在“行迈靡靡”的外在形象,更体现在“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神态第三,反复咏叹,层层递进,三章在叠唱中变换,在变换中加强,把忧愤之情推向高潮。
《蒹葭》1、关于《蒹葭》的主旨有哪些说法?你以为《蒹葭》的主旨是什么? 答:关于《蒹葭》的主旨,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体有两类说法:其一:招隐说,《诗序》认为:“《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诗的内容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夫在水边寻觅一位知周礼而隐居江湖的贤人伊人之难寻,正说明襄公未能用周礼,以致伊人远遁不出其二,怀人说,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怀人之作,至于伊人究竟是谁不能确定,今人或以为是怀念恋人的诗,但不能确定伊人是男是女《采薇》1、《采薇》最后一章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答:这一章在艺术上的特点是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创作了凄迷深婉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诗经》最佳诗句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什么是甲骨卜辞? 答: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将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的情况刻在甲骨上,此即甲骨卜辞2、什么书被称为记言叙事文之祖? 答:《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被称为记言文之祖《春秋》被称为叙事文之祖《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3、什么是“春秋笔法”? 答:《春秋》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这种笔法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4、什么是“春秋三传”? 答:“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齐人公羊高所著)、“谷梁传”(鲁人谷梁喜) “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阐发《春秋》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文学价值不能与“左传”相并论5、《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哪里? 答:《左传》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对战争的描写1)数百次战争写的各具特色,精彩生动2)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6、《左传》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 答:第一、《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类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