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6946659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5.89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CS 13.100C57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XXXXX—XXXX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Radiologic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实施XXXX - XX - XX 发布中 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 划生育委员 会 发 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15 PET诊断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26 正电子药物制备的放射防护要求 3附录A (资料性附录)PET/CT应用的辐射防护通用导则 5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 6附录C (资料性附录)PET工作场所的辐射屏蔽 8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给药后候诊室和扫描室屏蔽估算示例 13附录E (资料性附录)自屏蔽回旋加速器机房的屏蔽估算方法 14参考文献 15-LX. —1—刖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 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亮、张奇、耿建华、李广义、李全太、邓大平、陈英民、宋钢、朱建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应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进行诊断的实践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930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6348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1 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GBZ 120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正电子的湮没辐射进行计算机断层成像的技术本标准包括PET、正电子发 射断层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ET/MRI)等。

      4 一般要求4.1对开展PET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执业医师及相关人员的要求,应符合GB 16361的规 定4.2 PET检查的正当性判断、放射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和有关剂量约束等患者防护与安全 的要求,应符合GB 16361和GB 16348的规定PET/CT应用中辐射防护的通用导则参见附录A4.3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PET设备的质量控制应按照GB 16361的要求执行4.4开展PET诊断工作,应设有专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储存、分装、注射场所和放射性废物存放场 所;应配备活度计、X/ Y剂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等仪器设备4.5 PET工作场所中放射性废物的处置与管理,应按照GBZ 133的要求执行4.6操作放射性药物时采取的放射防护措施,应符合GB 11930和GBZ 120的规定4.7 应充分考虑患者注射药物后的放射性对检查完的患者,应提供放射防护指导5 PET诊断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5.1 工作场所的布局和分区5.1.1 PET工作场所应包括注射前候诊区、注射准备区、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患者厕所、PET 扫描室、扫描控制室、校正源存储室、放射性废物储存区等,以及办公室、报告室等oPETX作场所平 面布局示意图参考附录Bo5.1.2 PET中心应设置放射性废液衰变池。

      5.1.3 PET工作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及非放射性区5.1.4 PET工作场控制区包括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患者厕所、PET扫描室、放射性废物储存区 等控制区的入口应设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5.1.5 PET工作场监督区包括注射前候诊区、注射准备区、扫描控制室等5.1.6 PET工作场所非放射性区域包括办公室、报告室等5.1.7 PET工作场所的设计和布局应考虑辐射防护、空气质量、医院感染等方面的因素5.1.8 PET工作场所的布局应便于放射性药物的运送、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放射性污染的清理、清洗, 并应符合GBZ 120的要求5.1.9 PET工作场所的布局应有助于开展工作,并避免无关人员通过应设立工作人员和患者双通道, 患者通道和工作人员通道应避免相互交叉合理设置人流和物流的流向,尽量减少已经注射药物的患者 对其他人员带来的照射5.1.10应为给药后的患者设置专用的候诊单元,并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配备足够的候诊单元5.1.11 PET工作场所的出口,应便于检查后的患者直接、快速离开医院,并尽量避开医院其他科室和 人员较多的公众区域5.1.12 应通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计和屏蔽等手段,避免以下可能事件的发生:a) 附近的其他辐射源(如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对PET成像的影响;b) 注射药物后的患者和检查后离开的患者对其他核医学设备的影响。

      5.2 工作场所的分级5.2.1独立的PET工作场所,应根据使用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按照GBZ 12 0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 级规定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放射防护措施5.2.2与其他临床核医学规划在一起的非独立的PET工作场所,应根据临床核医学使用的所有放射性 核素,按照GBZ 120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级规定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放射防护措施5.3 工作场所的辐射屏蔽要求5.3.1 PET工作场所控制区各房间的屏蔽墙、室顶及地板防护厚度应满足相邻房间人员剂量管理目标 值的要求5.3.2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和扫描室的辐射屏蔽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计算示例参见附录Do5.4 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措施要求5.4.1 应设置完善的安保设施,防止放射性物质的丢失、损坏、被盗等事件的发生,保证放射性药物 的安全5.4.2操作挥发性或气态正电子药物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应有单独的通风系统管道排风口应高于 本建筑屋脊5.4.3应尽量减少给药后的患者与工作人员的接触应在地上或墙壁画出指示患者走向的标志指示5.4.4 应配备正电子药物注射用防护器材和转运用防护用品5.4.5 应配备足够防护能力的放射性废物存储箱。

      5.4.6 注射室、给药后患者休息室和患者专用厕所应设置洗手盆和地漏,墙壁和地板表面应光滑、无 缝隙、不易吸水、易清理,便于放射性污染的清洗5.4.7 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扫描室应配备监视设施或观察窗和对讲装置6 正电子药物制备的放射防护要求6.1 布局及通风的要求6.1.1 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应包括4个功能区域:回旋加速器机房工作区、药物制备区、药物分 装区及质控区等工作场所的设置应满足辐射防护、职业卫生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的要求正电子药物 制备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示意图参考附录B6.1.2 回旋加速器室、药物制备室及分装区域的设置应便于放射性核素及药物的传输,并便于放射性 药物从分装热室至注射室间的运送6.1.3 应合理规划工作流程,使放射性物质的传输运送最佳化,减少对工作人员的照射6.1.4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的气压,原则上应当遵循非放射性区〉监督区〉控制区进排风口的 设置应高进(靠近室顶)低排(靠近地板),且排风口应靠近污染源,进风口远离污染源6.1.5工作场所的排风应满足GBZ 120的要求6.2 回旋加速器机房的要求6.2.1 不带自屏蔽回旋加速器的机房应有迷路,自屏蔽回旋加速器的机房可以不设迷路。

      控制室和防 护门应避开粒子束打靶的方向6.2.2 回旋加速器机房一般采用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的厚度和组成,由回旋加速器在所有工作条件下 所产生中子的最大通量(取决于加速器的类型、能量、粒子类型以及使用的靶等)决定自屏蔽回旋加 速器的屏蔽计算方法参见附录E6.2.3 机房的建造应避免采用富含铁矿物质的混凝土,避免混凝土中采用重晶石或铁作为骨料6.2.4 不带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机房降低放射性的措施:a) 在靶区周围采用“局部屏蔽”的方法,吸收中子以避免中子活化机房墙壁;b) 机房墙壁内表面设置可更换的衬层;c) 选择不易活化的混凝土材料;d) 在混凝土中添加含硼物质6.2.5 不带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应有单独的设备间,做好穿墙管线的防护设备间与回旋加速器机房 的距离应尽可能的近6.2.6 自屏蔽回旋加速器,应通过联锁等措施保障自屏蔽的使用6.2.7 回旋加速器机房外应设置工作指示灯6.2.8 回旋加速器机房内应装备应急对外通讯设施6.2.9 回旋加速器机房内应安装固定式剂量率报警仪,门内侧附近墙壁上应安装紧急开门按键6.2.10电缆、管道等应采用S型或折型穿过墙壁;在地沟中水沟和电缆沟应分开6.2.11 回旋加速器机房内及附近区域的工作台应耐腐蚀、表面光滑、易清洗且不易产生粉尘。

      6.2.12 回旋加速器机房地板表面应坚固、平滑、易清洗6.2.13 进行回旋加速器机房的放射防护检测时,应在产生中子多的核反应的条件下进行典型的是 (氘,铍)或(质子, 18O 浓缩水)反应6.3 药物制备室的要求6.3.1 药物制备室应根据工作负荷,采取足够的辐射屏蔽,保证操作者的辐射安全6.3.2 药物制备室工作台面应坚固、耐热、耐腐蚀、耐污染、不易渗透、易清理6.3.3 药物制备墙壁和地面应光滑、无缝隙、不易吸水、易清理6.3.4 药物制备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6.3.5 药物制备室应安装固定式剂量率报警仪6.3.6 合成热室的放射防护要求:a) 合成热室应尽量靠近回旋加速器机房,且靠近本房间的排风口;b) 合成热室应配备独立的排风,具备不低于每小时20 次的换气能力;工作期间,合成热室应保 持负压;c) 合成热室应具有足够的屏蔽,通常不低于75mm铅当量6.4 药物分装的要求6.4.1 应使用药物分装装置分装药物6.4.2 分装热室的放射防护要求:a) 分装热室应尽量靠近合成热室;b) 分装热室应满足药物分装的洁净要求;c) 分装热室应具有足够的屏蔽,通常不低于60mm铅当量6.5 辅助设施的要求6.5.1 做好回旋加速器机房到合成热室的放射性核素通道、合成热室到分装热室的放射性药物通道、 分装热室到PET注射室的放射性药物通道的放射防护,并且尽量采用自动传送装置。

      6.5.2 工作场所应设置工作人员淋浴间,注意放射工作人员眼睛和脸部的防护6.5.3 应设置用于存放回旋加速器备件、废靶,以及清洗剂、毛巾、污染的衣服、工具等的储物间或 防护箱储物间或防护箱应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屏蔽附录A(资料性附录)PET/CT应用的辐射防护通用导则A. 1 实践正当性:a) 大多数情况下,低剂量CT即可满足PET检查的解剖定位和衰减校正;b) 作为PET/CT检查的一部分,一般不需要进行对比剂加强CT扫描;c) 如果对比剂加强CT扫描符合正当性原则,应尽可能省去附加的低剂量扫描A.2 防护最优化:a) 患者注射药物后,应在安静、光线略暗的房间里休息,避免大脑和肌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