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心理学讲座.ppt
61页人格心理学讲座一、人格及其特性1、人格定义 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其相应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2、人格特性 整体性 复杂性稳定性与可塑性共同性与特殊性 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1、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 的因素1、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双生子: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子 在许多人格特质中,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某些人格特质上,遗传因素所占比重则相当低 除了先天遗传,后天生理结构的改变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2)环境因素A、物理环境B、社会文化因素 C、社会阶层 D、家庭原因 结论: (1)在人格成因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没有环境,遗传就不起作用,没有遗传,环境也不起作用 (2)两者的重要性随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一类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这一类特征上,环境较为重要 (3)将来的研究是要了解遗传与环境两者的比重是多少,以及两者如何相互作用2、人格形成与发展的 阶段(1)婴儿期与儿童期 社会性隔离(2)青年期 现代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A、青年期期限不定。
B、身心发展失衡 C、不连续文化下成长 D、自我成长中感到困惑 (3)成年期与老年期 三、人格测评1、投射测验 呈现给受测者模糊不清的刺激情境,使其在不受限制的情形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自由反应,从而间接地分析和探究其隐藏的人格特点 (1)罗夏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2、自我报告法(1)卡特尔16人格因 素问卷(16PF) (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 调查表(MMPI)四、攻击与暴力1、什么是攻击 指任何在身体上或心理上伤害另一个人的行为 攻击行为具有情境一致性 攻击行为具有一贯性 2、攻击理论(1)本能论 弗洛伊德:人天生就有死的本能,当它表现在外部时,会出现攻击、仇恨、战争等暴力和破坏行为 (2)挫折—攻击假说 第一,攻击并不一定是因为挫折和生气,任何不愉快的事件都会导致攻击,只要它引起了消极的情绪体验 第二,挫折并不一定引起攻击反应,挫折所制造的只是“攻击行为的预备”而已攻击的预备可能由几个因素引起 第三,攻击线索并不是攻击的必要条件。
当消极的情绪反应足够强大时,即使没有攻击线索也会发生攻击行为但是,与暴力有关的事物的确会起到暗示作用,加强攻击性(3)社会学习论 观察学习,即在社会情境中,观察到别人行为表现,以及行为后果(得到奖励或惩罚),从而间接学到攻击行为 班杜拉:攻击性观察学习 的实验(4)生物学的观点 从人的生理结构和遗传基因方面来探求攻击的原因 大脑的结构激素的含量基因的传递 3、媒体暴力与攻击 (1)对行为的影响 (2)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3)对信念的影响 4、攻击行为的控制 (1)宣泄 (2)社会技能训练A、寻找与伤害相连的非敌意性 线索;B、控制他们的冲动或怒气;C、以非攻击的方式来解决冲突(3)培养同理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