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婚俗.doc.docx
13页老北京婚俗老北京婚俗北平昔称北京,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置北平特别市,十九年又改称北平市 ,直属行政院管辖,简称院辖市,位币河北省的北部因有“文化故都”之称,其习俗对社会生活之影响,当更深远按北平婚礼,一般常见者有四种,所谓北礼、南礼、旗礼、回礼;不过自民国以来,“南礼”似乎融会于“北礼”之中,进而统称“北平婚礼”了老北京婚俗-合婚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
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 ”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 ”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老北京婚俗-相亲习俗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 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 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老北京婚俗-放小定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
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老北京婚俗-择日子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 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老北京婚俗-放大定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 。
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一)衣料首饰类 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二)酒肉食品类 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三)面食类 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四)果食类 有四干果、四鲜果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究“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
而女家则象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幼童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老北京婚俗-送嫁妆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
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从“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老北京婚俗-亲迎习俗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即今之乐队)、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
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象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防煞的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途中遇有井泉庙宇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邪魔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二人,娶亲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
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老北京婚俗-拜天地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迷信但在当时因受社会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老北京婚俗-吃子孙饽饽“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
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 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