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ppt
22页一、人体的造血时期•1、胚胎期造血:•包括了中胚叶造血期、肝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2、出生后造血•不同的造血时期,主要的造血器官各不相同二、造血细胞•1、红细胞系统•2、粒细胞系统•3、巨核细胞系统•4、淋巴细胞系统•5、单核细胞系统•6、浆细胞系统三、胚胎期造血器官•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止•血岛(blood island):乃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这些细胞为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2、肝造血期:肝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HSC随血流迁移到肝并种植到肝而引起造血的•此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7个月•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此期生成红细胞为主,不生成淋巴细胞3、骨髓造血期 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部分来源于脾 骨髓开始造血后就可见红细胞,以后逐渐产生粒系和巨核系,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四、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骨髓位于骨松质的腔隙中,肉眼观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部分•1.1红骨髓•是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5岁一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开始脂肪化。
•健康成人骨髓组织重量为1600-3700g,占体重的3.4%~5.9%,相当于肝的重量,其中,红骨髓约为1000g,占全部骨髓的50%左右•1.1.1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分布•红细胞造血岛•粒细胞造血岛•巨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1.2黄骨髓•黄骨髓是脂肪化了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占骨髓总重量的50%黄骨髓依然保持了造血的潜能,机体需要是,可以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体现出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2、淋巴器官造血•2.1胸腺•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2.2脾•脾实质部分由红髓和白髓组成出生后脾除制造淋巴细胞外,不再参与制造其他细胞,是T细胞、B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具有造血、储血、滤血和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2.3淋巴结•出生后负责淋巴细胞的第二次增殖,是制造淋巴细胞的器官•3、髓外造血•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成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或对骨髓造血障碍的一种代偿,可惜这种代偿作用有限且不完善四、造血微环境•定义:由骨髓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1、骨髓微血管系统•骨髓微血管系统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营养血管、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原巨幼巨颗粒产板血小板中幼中幼晚幼晚幼原红幼红中红晚红网织红细胞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造血器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