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澜对话:管理的阴阳之道-与成中英对话.docx
6页刘澜对话管理的阴阳之道与成中英对话 刘澜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世界经理人》杂志总编辑、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出版有Conversations on Leadership、《领导力沉思录》等中英文著作成中英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华人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他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致力于东西方哲学的整合从1979年开始,成中英还致力于倡导“中国管理哲学”,提出了自己的“C理论”,成为中国式管理的开创者生于1935年的他,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讲坛上成中英教授于2011年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访问讲学之时,我们就管理与哲学的关系、“C理论”的由来、管理中的阴阳之道进行了对话你是一个哲学家,一直接受的也是哲学方面的教育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管理感兴趣,并开始探讨哲学跟管理之间的关系的?成中英:那是在1979年,台湾有一个报纸请我做了一个讲座,主题是台湾未来经济的发展听众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哲学到底有什么用?是否对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我从大学时代就非常关注《易经》,一直在想何为“易”这个问题人怎么参与到变化的宇宙体系中,这样一个问题是哲学问题。
从传统的义理来讲,有很多抽象或者形而上学的解释也有完全从象数来解释的,能够预测未来,达到一种智慧境界而且易学在过去,在政治上也是发挥作用的很多领导者用来预测未来,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行动,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工具占卜一方面是预测未来,另一方面是进行自我决策的行为,因为预测的东西也不一定很准,易学要求你了解能掌握的这个状态是什么,然后你自己要学习,去回应这个状态我想,天道如此,是不是哲学本身的体系可以作为管理的基本的模型?所以我产生了管理功能中国化的想法后来我发展其他功能,每个功能具有阴、阳两面,一个积极面、一个消极面,一个有形面、一个无形面,就回答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你在西方提出的管理的功能理论中,加入了中国化的诠释你还有什么中国化的发现?成中英:我还有一个发现,中国所说的“管理”跟西方说的management还不一样中文把英文的management翻译成“管理”,其实意思不尽相同从字面说,英文的management是一个手的行为 “管”字单独来看,有一种规划、指示、让大家行为一致的意思管”也是一种乐器理”是要形成一种秩序,具有公共行政的概念,这是一种秩序组织的方式,具有内在的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原理。
所以在我看来,“管理”具有很深刻的哲学的意味,就是管理者有一种对客观存在的理性秩序与主观意志合理性要求的把握所以我认为“管理”从一开始就是一套哲学,而不只是科学应该把管理的哲学性彰显出来,所以要探讨管理哲学在这个意识下,宇宙是一个管理体系,人的社会、人的个体的发展过程都涉及到管理的问题这种管理与伦理有密切的关系伦理与管理都具有组织秩序与实践理性功能的作用管理是用在国家行政或者社会上面,是集体行为伦理却更注重个人的修养、心性这一块管理与伦理这两个不应该分开来管理应该有伦理的一面,伦理也应该成为管理的一个项目或重要的基础可不可以这样总结:在个人的层面是伦理,在组织的层面是管理?成中英:是由于伦理需要个人道德情操的发展,它必然作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管理是一个外在行为,他律;伦理是一种自律,用康德的话说,是道德的自律人的管理需要自律,社会管理需要他律政治的行为和管理的行为必然牵涉到他律和自律所以我后来讲管理是一种群体的伦理、外在的伦理,伦理就是内在的管理、个人的管理这样就把两者的关系建立起来,把管理科学跟管理哲学结合起来,把管理的功能整合起来后来不断发展,就成为十四个功能,每两个一对,一共七对,就形成了我说的“C理论”。
C是中国,China我自己是儒家的背景多一点,儒家也是C,Confucianism《易》重视变化,也是C,Change另外在变化当中生生不息,能够创新不已, 这也是C 我把持中应变也加进去,Centralization它也涉及到文化,Culture后来我考虑到功能方面能不能也用C来讲,也方便记忆后来就牵连出一系列C出来,这是很有趣的发展C的形状的象征很有味道,是一个开放的圆我认为,管理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和外在进行交往,然后不断地相互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圆,而不是一个闭塞的圆,这也是对C的一个阐释其他的学者谈到管理的职能或者功能,没有一定要追求用哪个字母开头你把管理的职能扩大为七个,每一个有阴、阳两个方面,基本都是用C开头,会不会被人诟病为“文字游戏”?成中英:其实还是以实质为主,以名来配合它比如在创新这一块,我就没有用C创新和改革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我注意到,文献谈到日本人重视改革或改造,美国人重视创新对,日本人称之为改善成中英:叫改善也好,叫改造也好,它跟创新其实是彼此相关的创新一定要经过改善,改善也会带来创新大幅度的改造就是创新我很重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找不到C字来代表,所以我用的文字就要适合这个实际。
所以我说有两种Creation,一种是Innovation,一种是Renovation所以我是用文字来适应现实,而不是相反你是说创造是管理的一个功能,里面有一阴一阳,改善和创新?成中英:对,Innovation和renovation天地进化的阴阳之道,也就是这两种我觉得你把一阴一阳带到管理之中是创新请你再讲一讲,在计划这个功能里,一阴一阳指的是什么?成中英: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决策一个属于认知活动,一个属于意志活动在中国哲学中,这是很重要的概念,在《大学》里甚至构成学派争辩《大学》说格物后致知,致知之后怎么办呢?诚意,诚意后正心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按照朱子的说法,格物就是看外面的世界,天天收集一些知识,甚至一些资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面我把自己规划出来,我对要做的事情以及怎么去做这个事情进行一个价值性的决定,所谓诚意、正心先是格物致知,而后诚意正心这就是我说的阴阳两面按照中国哲学,格物致知是外面的东西进到里面,我吸收了,这是阴的层面诚意正心那是很主动的,要主宰自己心性的一个方向,所以属于阳的一面前者是计划、计算,所以是Calculation后者是决策、承诺,所以是Commitment后来我注意到哈佛的管理杂志上用到这个概念,Management byCommitment,以承诺来管理。
你提到《大学》我顺便问一下,《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是修身、齐家是伦理的层面,而治国、平天下是管理的层面呢?成中英:从大方向是如此,然而管理牵涉到伦理,伦理牵涉到管理《中庸》说“合外内之道”,它不是说“合内外之道”,所以它是很经验性的因为人首先要接触到外面的环境,从经验中去学习,所以这是“外”但是光有“外”是不行的还要你掌握自己的真实,对客观环境现象或者规定能够有一种回应,在综合的基础上面去掌握一种更高的目标,是渐进的 诚意、正心属于自己心理活动,正心之后才能修身,才能成为一种自我有意识的行为,才有轨道可循修身体现出客观的行为方式,作为模范,影响、启发别人,对亲近的家人、家族产生一种领导,这样的话就变成齐家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阴阳两方面,由内而外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