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感动中国特别奖全体.doc
18页2008感动中国特别奖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唐山十三农民唐山13农民自费赴湘抗雪灾 大地震曾受南方帮助“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月6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与同村的12位普通农民一起,自费包车奔赴湖南,去帮助当地人民抗雪救灾,重建电网于是在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抢险救灾第一线,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救灾小分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王加祥62岁,年龄最小的王金龙只有19岁昨天上午,燕赵都市报记者在东八里铺村见到了这13位村民的家人,也联系到了正在湖南省郴州市救灾的英雄南方雪灾牵动唐山农民心200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雪灾牵动着唐山众多老百姓的心得知那里受灾严重,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再也坐不住了,他想亲手帮助南方人民抗击雪灾我也琢磨了好长时间,一直想怎么支援南方腊月二十八那天我才决定,要自费到湖南去帮助救灾。
宋志永在中告诉记者,在他的倡议下,同村王保国、王加祥等12位村民也都决定和宋志永一起赶往湖南于是,他们租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好了锹、镐等工具,准备大年三十出发奔赴湖南家人成为坚强后盾2月5日,宋志永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妻子张宁一听宋志永说这件事,张宁心里便咯噔一下马上就要过年了,谁不想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个大年,张宁当然不愿意丈夫大年三十远行我一看她不太愿意让我去,就赶紧劝她”,宋志永告诉记者,“我和她说,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灾,我们当然要去支援他们张宁很快被说服了,开始精心地为宋志永收拾行囊大年三十,从来都是一家人过团圆年,今年就少了一个,心里不好受宋志永的母亲汪淑珍说,“可是想到大地震时,自己的病还是上海医疗队医生治好的,今天儿子去抢险救灾,我不能拖他的后腿13位农民年三十赴湖南2月6日下午,宋志永拿着家里的3万多元钱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与其他人一起奔赴湖南一开始我们还在考虑怎么去,因为铁路和公路都不好走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高速公路已经通车了,可以开车去宋志永说,经过25个小时的奔波,大年初一,宋志永一行13人来到了湖南长沙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长沙附近的抢险救灾工作已基本结束。
于是,13个人在当地救灾指挥部门安排下,连夜赶路,大年初二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被当地抗灾指挥部编入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帮当地重建几乎陷于瘫痪状态的电网小分队赶赴郴州抢险救灾昨天上午11时55分,记者联系宋志永时,他正在距离郴州市100余公里的一座山上维修损坏的高压电塔小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的山路上的积雪,并且将准备替换的设备运上山,将损坏的设备从山上背下来,平均每个人都要背二三十公斤的重量,一个小时打个来回宋志永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许才能收工最让13位农民不习惯的是,湖南所有的菜里面都要放辣椒太辣了,我们根本适应不了,有时候就自己买点方便面、火腿肠充饥宋志永笑着说为救灾8天花了近3万元由于此次活动是自发自愿的,所以全部费用都由宋志永一人承担虽然在出发前,宋志永从家里拿了3万多元钱,可是短短8天里,3万元已所剩无几,其中包括租车的费用,外加汽油钱、一行人的吃穿住用以及用药等13位农民义举感动郴州昨天晚上7时许,记者又一次联系了宋志永,他们刚刚从山上下来,准备回去休息提起现在的工作,宋志永显得十分自豪。
整个郴州只有我们这么一支志愿者队伍不论走到哪儿,老百姓都特别感谢我们,不停地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听了心里暖烘烘的,干活更起劲了宋志永说,“我们一定不辜负家乡父老对我们的希望,不会给唐山丢脸,要干到最好宋志永说,如果不出意外,在正月十五以前,郴州市90%的用电将会恢复,到那时,他们一行13人就会赶回唐山过元宵节,与家人团聚 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这就是爱男子带瘫痪情人娶妻生子 34年不离不弃扬子晚报11月9日报道 11月8日中午,刚刚立冬的苏州时阴时雨55岁的韩惠民急匆匆赶到药店买了些消炎药,送到吴月瑛家里韩惠民的妻子徐敏芳则坐在吴月瑛床边,与她聊家常夫妻俩这种默契的“配合”共同照顾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就算不结婚也要陪着她徐敏芳告诉记者,吴月瑛瘫痪在床已经三十多年,偶有伤风咳嗽时总是很痛苦,喉咙里的痰咳不出来会有危险,因此要尽量避免让她着凉感冒。
长期卧床已使吴月瑛静脉瘪下去了,输液不太方便,韩惠民经常为她准备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吴月瑛睡的床是韩惠民找木工特制的,床的一侧有块活动抽板,当吴月瑛要方便时,可以把抽板抽出来,在床下放好尿盆,结束后再把抽板推进去在吴月瑛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台电视机,方便躺在床上的她从不同角度来看电视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照顾,让瘫痪的吴月瑛度过了34个春秋事情还得从1972年说起,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在学徒期间不能谈恋爱,韩惠民与吴月瑛彼此也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与厂里的青年团员们出外活动后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途经凤凰街一个转弯路口时,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回忆说,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出院后,担心吴月瑛在家寂寞,韩惠民与同事又特制了一个看报纸的报架,置放在床上,让保姆帮着翻报纸,吴月瑛就这样一页一页地阅读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
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找女友须同意和我一起照顾她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既漂亮又贤惠的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她就是韩惠民的新婚妻子冬天,为了给吴月瑛取暖,韩惠民自己动手做了一只取暖炉计划经济年代烧煤定量供应,没有煤球,韩惠民只好骑上黄鱼车,到长船湾的苏州木材公司锯木车间买木屑,把装满麻袋的木屑拉到吴月瑛家里,大冬天里竟累得满头大汗拉来木屑后,韩惠民每天早上来到吴月瑛家里,生好取暖炉后才去上班夏日高温,韩惠民又骑上黄鱼车,到北园的糖果冷饮厂拉冰块一块大冰块重达100公斤,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运到吴月瑛家,放进床下的浴盆里,就这样帮她消暑我们会照顾你一直到老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吴月瑛的母亲、姐姐,也都把韩惠民夫妇当成了亲人,只要家里有什么事,韩惠民夫妇总是“随叫随到”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韩惠民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啥叫爱?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济南军区战士在灾区劳累过度猝死6月21日,在都江堰市胥家镇抗震英雄武文斌烈士的灵堂前,各地群众敬献的花圈已达两千余个,数千民众自发来到抗震英雄武文斌烈士的灵堂前进行悼念26岁的济南军区“铁军”部队炮兵指挥连二期士官武文斌,因连日救灾劳累,于6月18日4时45分牺牲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作出决定,为牺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某红军师实习士官学员武文斌追记一等功,并批准为烈士。
中新社发曾宪平摄济南时报6月20日报道 6月18日,济南军区“铁军”部队炮兵指挥连26岁的年轻士官武文斌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消息传出后,20日上午,都江堰十里八乡的群众走出帐篷,走出田野,走出厂房,涌向胥家镇,涌向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临时驻地,涌向了为武文斌设置的小小灵堂他们送来的花圈、挽联、锦旗挤满了连队临时驻地胥家镇中心小学感谢声、痛哭声、悼念声,涌动在一片悲壮而凝重的氛围里这是一座刚刚经历了灾难的城市,这是一座燃烧着希望的城市,这也是一座相互感动的城市……“英雄啊,你是为我们累死的呀……”灵堂里,两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哭倒在武文斌的遗像前据了解,6月17日5时50分,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82名官兵第32天的抗震救灾战斗又打响了8时许,连队接到命令:炮兵指挥连移驻胥家镇,帮助当地群众搭建活动板房武文斌所在班班长、二级士官姜春雷记得,武文斌是干得最多最累的同志,“他搭完排里的帐篷,又去帮忙搭建饭堂;丢下平整场地的锄头,又去安装晾衣场,忙得脚不沾地19时18分,8车重庆支援的活动板材运到胥家镇钢圈厂,炮兵指挥连5个排70多名官兵在细雨中迅速赶往卸载第一车快卸完的时候,夜色渐暗,连长李俊峰担心天黑后官兵割伤手,决定组织党员骨干抢卸。
武文斌不是党员,他找到连长:“让我上吧,我保证和党员一样快武文斌爬上卡车就开始干,由于那辆卡车两边太窄,只能从车后上一个人卸载他一个人负责给10多人传递,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连长李俊峰说,“我两次派人上去换他,都被他拦了下来他总是说,‘让我再搬几块吧,我干过农活,手上茧子多,不容易被划伤’等到炮兵指挥连卸载任务完成回到营区时已过了21时战友们回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武文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要帮助灾区群众谁也没想到,悲剧发生了次日凌晨2时40分,同帐篷战友宋国栋发现武文斌发出异常声音,呼吸困难,摇了几下没摇醒,立即叫来连长和卫生员,并迅速把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遗憾的是,这颗年轻的心脏,还是在4时45分停止了跳动在19名参与抢救的医学专家和医生联合签名的医学报告上写着:“死亡诊断: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起猝死诱因:过度劳累 死的光荣 武文斌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