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5篇.doc
45页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2174字) 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
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
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2891字)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
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 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 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 a、 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 (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 (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 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 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 《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 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 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 2. 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1247字) 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