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24页《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 录第一部分 综 述 2第一章 规划背景分析 2第二章 合作中心概况 4第三章 规划依据、原则、规划期限 4第四章 发展战略 5第五章 规划策略 6第二部分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体规划 7第一章 定位和规模 7第二章 用地布局规划 8第三章 重点建筑和地段风格策划 10第四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1第五章 绿地系统规划 12第六章 景观规划 13第七章 市政工程规划 14第八章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6第九章 环境保护规划 17第十章 消防、防洪、抗震规划 19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策略及措施建议 21第十二章 附 则 22第十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3伊犁州城乡规划设计院 第 24 页 共 24 页第一部分 综 述第一章 规划背景分析一、背景分析1、编制背景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腹地,地处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亚太地区和世界最大经济集团——欧洲统一市场两大经济带交汇处,也是欧亚大陆桥的咽喉。
霍尔果斯口岸是距离中亚五国经济中心城市最近的口岸,距离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366公里,能有效的辐射中亚五国市场并进而沟通欧洲、西亚等国家的贸易,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国边境合作项目,是中哈经济贸易合作的示范区,受到了中哈两国领导人的重视2004年9月24日,中哈两国政府间签订了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框架协议2005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斯塔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表示要加快落实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并尽快投入运行同日,中国商务部和哈萨克斯坦工贸部代表本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活动管理的协定》至此,国家全方位打开西大门的时机已经成熟!为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急切需要一个高标准的总体规划进行指导和控制,以适应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与口岸总体规划的协调1、对上轮总体规划和新一轮总体规划介绍1999年,霍尔果斯口岸进行了第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由伊犁州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期限为1999—2015年,城市性质定为:霍尔果斯口岸是以商贸、购物旅游业、货物中转为主的边境陆路口岸。
规划2010年实际居住人口达1.6---1.8万人,2015年实际居住人口达2.9---3.2万人该规划对霍尔果斯口岸新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原总体规划城市用地布局已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有了较大的改变口岸建设局于2006年初委托我院进行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的修编,目前此规划已完成方案阶段,规划修编坚持“外贸主导、工业支撑、市场拉动、品牌提升”的发展思路,对城市定位、性质、用地规模、产业布局及城市内部各项用地布局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城市性质定为:霍尔果斯口岸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示范区,是我国与中亚各国有效地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西部最具活力与魅力的经济新区规划将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定为以向东北发展为主,同时适当向南发展,内部填空补齐规划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21 Km2,实际居住人口10000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210m2/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30Km2范围内,实际居住人口20000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m2/人以内。
该总体规划将口岸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商贸物流区、生活服务区、进出口加工区、外向型特色农业区1、生活服务区——城市核心综合功能区核心区位于亚欧路和神州路区域,这一区域用地要增强其滨水特性,以开敞的公共空间为主,未来该功能区将是霍尔果斯口岸的核心,是口岸城市发展的心脏,利用该区的积聚作用,形成向东发展的辐射趋势2、商贸物流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区合作心中方面积约3.43平方公里,主要以对外贸易、商品展示、娱乐业为主,采用封闭式管理;与其相邻的是物流中心,该区的建设将与物流中心和城市核心区一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3、进出口加工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区配套区配套区中方总面积约9.73平方公里,主要以进出口加工及配套的仓储物流配送为主位口岸南部,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是拉动口岸城市的核心地带的直接动力,4、外向型特色农业区城市东部农田较多,包括61团、62团部分用地,本规划可利用口岸农副产品资源地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以供应中亚市场需求所以在口岸东部的大面积农田建立外向型特色农业区,作为口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规划与口岸总体规划的关系分析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位于口岸北部,紧邻哈方的合作中心。
配套区位于口岸南部,合作中心及配套区中方面积13.16平方公里,其中,合作中心面积为3.43平方公里,配套区面积为9.73平方公里本规划为合作中心总体规划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现已成为口岸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体规划是口岸总体规划的分区规划口岸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中确定北部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用地,符合口岸总体规划的分区发展要求本规划是根据分区规划的编制深度进行设计1)整体功能定位——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从长远发展来看,霍尔果斯口岸位于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的伊犁河谷谷口,在未来的发展中,霍尔果斯口岸将形成新疆的第二座欧亚大陆桥,发展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口岸型城市其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建立一个投资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和进出口加工中心,从而成为促进中哈双边贸易发展和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国家西部经济发展格局中新的增长极2)“前店后厂”功能布局——合作中心是霍尔果斯新城生长的起点根据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该《声明》表示要加快落实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并尽快投入运行。
中方区域内以贸易洽谈、商品展示、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国际经贸会议和休闲旅游为主,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前线,此部分作为贸易的“前店”,是城市生长的起点,为今后霍尔果斯新城建设奠定基础霍尔果斯口岸南部的配套区,其功能包括食品加工、皮革加工、建材加工 、电子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与轻工产品加工等这部分功能与62团团部结合,形成“后厂”的格局,是国际贸易的后方支持基础,此部分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将形成出口加工区3)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规划布局与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有很强的关联性,口岸的道路系统和合作中心的道路系统及对外交通系统紧密衔接,保证合作中心的人流和货流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流通系统;合作中心的水、电、气的供应和废弃物的排放由口岸提供和接纳,有赖于口岸的整体建设和规划的要求,需要纳入口岸的各类工程系统,由口岸统筹布局和规划,其总量的预测、方案的确定、系统的组成、用地的安排都需要依据口岸总体规划来进行同时合作中心的建设有助于积聚人流、商流和信息流,对推进口岸城市化,成为城市化的经济支撑;而城市化又成为工业化的空间依托,通过城市化将推动工业化第二章 合作中心概况一、地理位置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位于霍尔果斯口岸西北部,地理位置(中方)为东径8024′02″至8024′45″,北纬4411′40″至4415′00″之间,该中心沿霍尔果斯河横跨中哈两国。
二、成立背景2004年9月24日,中哈两国政府间签订了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框架协议2005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斯塔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三、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拔在800--902米之间,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坡度在1.7%左右,东西向基本平行于等高线以卡拉苏河为界,河西为霍尔果斯河古河床,现为河漫滩地,地面以卵石为主,河东地势较平坦,有1---2米厚的亚砂粘土层,其下为卵石层水文地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主要水系有霍尔果斯河、卡拉苏河和东风干渠其中霍尔果斯河位于最西部,洪水流量最大可达200立方米;东风干渠位于合作中心东部边缘,水来源于霍尔果斯河;位于合作中心内部的卡拉苏河贯穿整个区域,水流流速3.5立方米/秒该区域内表层为砂卵石、砂卵石层,河床为砂、卵石,两岸有深厚的第四纪黄土层,洪积沙、卵石层所覆盖卡拉苏河以东的亚沙粘土层地面承载力在100---150KPa左右,河西卵石层地面承载力在360---400KPa左右口岸的地下水位在距地面约70米左右第三章 规划依据、原则、规划期限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5、霍尔果斯口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6、国函(2006)15号文批复二、规划原则1、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体规划与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并与农四师61团、62团融合发展。
2、生态性原则——尊重当地生态环境,设计营造整体的生态格局3、相宜性原则——建立人与空间、人与建筑、环境与建筑的互动关系4、经济性原则——强调经济、实用、节约这一原则,构筑宜人空间5、现代性原则——体现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和开发模式6、国际化原则——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与国际有效接轨7、可操作性原则——按项目建设开发周期,保障规划有效实施8、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条件,杜绝“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实施集约化经营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9、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生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三、规划期限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规划年限与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规划相一致,即2006—2020年四、规划范围本规划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东至口岸东风路,南至陇海路,西至围网,北至八阿公路,总面积约3.43平方公里第四章 发展战略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发展条件分析(一)发展优势--交通及区位优势。
霍尔果斯口岸地处亚欧经济板块的中心位置,东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8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60公里,西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雅尔肯特市35公里,距阿拉木图市390公里具体而言,霍尔果斯口岸地处312国道的最西端,陇海兰新铁路的最西端,它向西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甚至东欧,向东联结着中国内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国道312乌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