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正确使用熟语4600字.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9258526
  • 上传时间:2022-03-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3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正确使用熟语4600字    正确使用熟语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复习目标(一)了解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二)掌握高考熟语使用题命题规律三)分类积累容易用错的熟语★什么是熟语·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语句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它比成语的范围广·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构成分:“词组”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谚语和格言1、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表达整体意义的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惯用语大都是“三字格”结构比成语简单,多为动宾结构,如“扣帽子、开倒车、开夜车”,或者偏正结构,如“替罪羊、拦路虎、糊涂虫、马后炮”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 2、歇后语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3、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4、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较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5、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有四字性特点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篇)(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 春秋·察今》)(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成语运用错误辨析:1、误因(1)望文生义(2)混淆近义成语(3)用错对象(4)误用褒贬(5)自相矛盾(6)重复用词2、对策(1)、明辨词义(比喻义、引申义、语源) (2)、明辨范围(对象)(3)、注重色彩 (4)、注重语境★成语的感情色彩1、贬义词附庸风雅 过犹不及 画虎类犬等而下之 半斤八两 口耳之学始作俑者 隔岸观火 大放厥词改头换面 罄竹难书 冠冕堂皇过江之鲫 长篇累牍 高谈阔论 充耳不闻 积重难返 锋芒毕露 处心积虑 翻云覆雨 诚惶诚恐 弹冠相庆 挖空心思 轻描淡写 拾人牙慧 奇文共赏 满城风雨休戚与共 独树一帜 崭露头角气冲斗牛 胸无城府 功败垂成改弦更张 高屋建瓴 深藏若虚天衣无缝 投桃报李 未雨绸缪 2、褒义词 出神入法 见微知著 差强人意 不动声色 文不加点 不刊之论 登堂入室 初露锋芒 后生可畏 集腋成裘 釜底抽薪 安之若素3、中性词灯红酒绿 面面俱到(贬:八面玲珑) 百依百顺 耳濡目染 老生常谈 非同小可 登峰造极 势均力敌 见机行事(褒:随即应变)(贬:见风使舵) 瑕瑜互现(褒:瑕不掩瑜)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何其相似乃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近水楼台先得月★成语的比喻义、引申义间不容发(事情紧急);沐猴而冠(虚有其表);如坐春风(倾听时的感受)车载斗量(数量多);中流砥柱(起支柱作用的人和力量);水落石出(真相显露) 口若悬河(能言善辩);晴天霹雳(突发事故);风雨如晦(社会黑暗)倚马万言(文思顺畅、敏捷);珠联璧合(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醍醐灌顶(输入智慧,使彻底醒悟)左右逢源(1、做事得心应手;2、讥讽处世圆滑)★成语的适用范围(特定使用对象)巧夺天工\鬼斧神工(一般指人工的) 汗牛充栋(多形容书籍多)脱颖而出(一般指同类的,多指人) 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血气方刚(一般指年轻人) 青梅竹马(指青年男女)亭亭玉立\豆蔻年华(多指少女) 破镜重圆(多形容夫妻) 风度翩翩(多指青年男子)用于自己:蓬筚生辉\狗尾续貂\绠短汲深\抛砖引玉\笨鸟先飞\挂一漏万\管窥之见 不用于自己:不耻下问★成语的肯定义与否定义一丝不苟 不无裨益 无可厚非 不可思议 不拘一格 络绎不绝 从容不迫 不负众望(深孚众望) 不一而足(中性)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不以为然 一成不变 不可一世 概莫能外 等闲视之(多用于否定句) 大惑不解 (用于表示不满或质问)二、高考题型(一)正误辨析性选择题特点 每个选项由一个句子构成,其中含有一个或几个熟语,要求考生选出其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句。

      二)近义辨析性选择题特点 给出几个句子或一段文字,其中空出几个容易用错的成语, 每空提供二至四个备选近义成语,交叉组合成四个选项,让考生选出最合句意的一组三、方法揭秘(一)熟语误用原因分析(以成语为例)1、望文生义例一】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错误意义:强迫人接受正确意义:大体上使人满意正确使用: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2、对象错位例一】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错用对象:形容人多正确对象:形容书籍多正确用例:张老师家里藏书很多,真是汗牛充栋,让你看也要看几年才能看完3、色彩不当例一】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错误色彩:褒义正确色彩:贬义正确使用:匪徒在几分钟之仙抢劫两家银行,行动迅速,布置周密,可谓处心积虑4、用错句式例一】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错误用法:用于肯定句式正确用法:用于否定句式正确用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不能望其项背。

      5、累赘多余错例一】面对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他感激涕零地流下了眼泪错误分析:“涕零”意即“流泪”,与“流下了眼泪”语意重复正确运用:面对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他感激涕零6、错误类推按部就班褒义: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和程序贬义:做事机械,不够灵活褒用:学习科学知识,应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贬用:做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不能按部就班神出鬼没褒义:用兵灵活机动贬用:出没无常,难以捉摸褒用:武工队在敌占区神出鬼没,令敌人惶惶不可终日贬义:他们几个常神出鬼没,不知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7、前后矛盾例一】深秋的翠屏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五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错误分析:“五彩缤纷” 意为“色彩多而错杂”,与“殷红”自相矛盾正确用法:春天到来,公园里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二)掌握熟语的方法一、正本清源二、明辨色彩三、明确范围四、了解用法五、体察语境+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