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docx
11页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一、基础知识(一) 脑卒中的定义:祖国医学称急性脑血管病为脑卒中或中风,突然发生的大脑血液 供应障碍(缺血或出血)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口眼歪斜、 抽搐、失语等称为脑卒中脑卒中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 的三大致死病因大量的病人虽经救治得以存活,但其中 80%的病人 往往面临着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需要家庭照顾或长期住院,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对本病除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 及及时的救治外,康复治疗的及早介入也是同样重要的松原市中医 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二) 偏瘫的定义:由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等脑内病变所引起 的、以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并非独立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上下肢体的运动麻痹,可 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及键反射的改变,依脑损伤部位的不同,可能出现 失语,视野缺损等所以偏瘫只是脑卒中的一种综合征三) 偏瘫发生的原因:一)脑内病变;脑血管病变: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 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二)脑外伤(四) 偏瘫常见的功能障碍:一)运动障碍:1、弛缓期: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不能进行自主性运动。
2、痉挛期: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痉挛、腱反射亢进,导致异常 的运动模式1) 痉挛模式: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以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 亢进为特点,具体表现为:头:患侧屈曲,面转向键侧 躯干:患侧屈曲、后方旋转肩胛带:后撤,下沉 骨盆:上抬、后方旋转肩关节:内收,内旋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 膝关节:伸展前臂:旋前 踝关节:跖屈,内翻腕关节:掌屈,尺偏 趾:屈曲、内收(2 )反射抑制性抗痉挛体位(RIP )上肢RIP :外展、夕漩、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指、拇指外展下肢RIP :轻度屈曲髋、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3、恢复期:痉挛减轻,肢体出现分离运动二) 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本体感 觉和视觉障碍三) 语言障碍:失语症:包括运动性的失语、感觉性失语、完全 失语、命名性失语、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构音障碍:语音形成障碍四) 认知障碍:包括定向、注意、记忆、思维等功能障碍,及失 用症和失认症等知觉障碍五) 偏瘫的并发症;一)偏瘫性肩痛;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病人早期,发病率高达 60— 70%,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迟缓性状态下,在开始坐或站时,由于重 力作用而自然发生,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首先应保持肩关节的正 常活动范围,其次应加强肩周围稳定肌群的活动及张力。
2、 肩~手综合征:是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后产生的以肩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和手部肿痛为特征的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后1—3 个月内, 这种现象常见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对手关节不恰当地过度牵拉 以及意外损伤等原因所致为此肩~手综合征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一旦进入后期,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和功能丧失,具体措施:保持良 好的坐卧姿位,避免长时间处于手下垂;加强患侧肢体的被动和主动 活动,以防关节挛缩;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向心性压迫性缠绕法, 另外,也可以采用冰水疗法,必要时可口服强的松二)废用综合征: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起立性低血压二、脑卒中后主要的评定(一)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上肢、躯干、下肢的功能评定以及 肌痉挛的评定二)平衡功能的评定:V:能单腿站立IV:能单膝跪立 皿: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向前腿 n—3 :能双足站立 n—2 :能双膝跪立 口一1:能手膝位站立I: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o:伸直下肢时不能坐(三) 手功能实用能力的评定:需要准备雨伞一把、钱包一个、 硬币若干、10 厘米大小指甲钳一把,普通衬衫一件实用手A : 5个动作均能完成 实用手B : 5个动作能完成4个 辅助手A : 5个动作能完成3个 辅助手B : 5个动作能完成2个 辅助手C : 5个动作能完成1个 废用手:5 个动作均不能完成(四) 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精神情绪障 碍的评定,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
三、偏瘫的康复目标与计划 恢复阶段 训练目标 训练计划 迟缓期 预防痉挛的出现良姿位的保持 预防联合反应的出现 体位转移训练 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辅助被动运动 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主动运动痉挛期 抑制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抑制痉挛的训练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肢体负重训练 用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躯干控制训练 双侧肢体协调训练肢体正常的运动模式训练恢复期 出现较充分的分离运动运动协调性训练运动模式接近正常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步行训练四、康复训练的方法(一)物理疗法:(简称PT)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动力 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的方法运动疗法是物理方法的主要部分, 它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是一种重 要的康复手段一) 物理疗法运动训练应注意的事项:1、训练不过量,训练次日无疲劳感2、 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有头晕、眼花、心悸、气 短等,应暂停训练3、 训练前、中、后,病人脉搏比平时加快 30%以上;脉搏>120 次/分;心律失常>10 次/分,如有以上情况,病人应停止训练4、 训练时动作应轻柔,防止产生剧烈疼痛防止损伤皮肤,预防 褥疮发生。
肢体活动训练应手法准确、轻柔,防止病理性骨折等并发 症5、 站立行走训练时应有保护,防止跌倒6、 训练中应结合心理交流,取得病人合作二) 传统运动疗法;1、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为维持及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对病人进 行的关节活动训练常用的几种方法:① 被动运动:患者本身无主动肌肉收缩能力,在外力作用下,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挛缩② 主动一辅助运动:是通过外力作用为辅助力,辅助力包括人力 及机械,因此这时病人主动活动的肌力不足,需要帮助才能完成关节 活动③ 主动运动:由病人主动收缩肌肉来进行的关节活动一般进行 此种运动病人的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④ 牵拉运动:主要用于牵张短缩的软组织以增强关节活动范围 注意事项: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合作训练的强度应适合病人的功能水平 病人要安置在舒适的位置,被固定的部位要牢固、舒适、稳定 熟悉关节的解剖结构被运动关节周围肌肉应充分放松 运动应缓慢地、平滑地完成现存的最大关节活动度尽可能地保持牵拉力 每种运动次数,一般活动3—5次,每日做2遍2、 强肌力和耐力训练:(1) 辅助主动运动:徒手辅助主动运动、器械辅助主动运动(2) 主动运动:适用肌力在3 级以上(3) 抗阻力运动: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除抗重力外,还需要克 服外加阻力,并能完成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禁忌征及训练注意事项:心血管病人不稳定期、连续疲劳过度、 训练量过度、肌肉酸痛、炎症期间如关节发炎和肿胀时,勿做抗阻力 训练、在抗阻力训练时引起疼痛者应禁止训练3、 恢复平衡能力训练a) 静态平衡训练:俯卧位前臂支撑训练、膝跪位前臂支撑训练、 手膝四点跪位支撑训练、双膝跪位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b) 动态平衡训练:卧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训练c) 步行能力训练:① 站立训练:双足站齐,保持平衡的训练双足站齐,左右重心转移的训练 两腿一前一后站立,重心向前、向后的转移训练 一条腿支撑站立,另一条腿做迈步向前、向后的训练② 步行训练:支撑期训练:随着行走位置的改变,支撑身体重心 移动足跟着地训练;足掌着地训练;支撑训练;足跟离地训练;足尖 蹬地训练③ 行走训练:一直线向前行走训练 直线向后行走训练 侧方行走训练侧方交叉步行训练交叉直线向前行走训练交叉直线向后行走训练(二)作业疗法(OT);是根据病人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的 躯体和精神活动中,从工作生产劳动中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 一些作业活动,对病人进行训练,以恢复其独立生活能力的一种康复 治疗方法包括三大类;日常生活活动、生产性活动、娱乐性活动。
一) 作业疗法中的功能训练;1、 增强肌力训练:包括两部分健侧和患侧肌群 肌力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① 肌力0—1级被动运动② 肌力2级辅助主动运动或利用支具辅助运动③ 肌力3级以上进行完全主动运动④ 肌力4—5级除主动运动以外,还根据情况提供抗阻力运动2、 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训练3、 改善协调和灵巧度的训练4、 平衡训练5、 增强耐久力训练6、 感觉训练二)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1、 转移训练:轮椅至床的转移、轮椅至厕所的转移2、 进食训练3、 梳洗训练4、 更衣训练:穿、脱衣裤的训练5、 入厕所、浴室训练五、偏瘫的康复训练(一)弛缓期的康复训练一)弛缓阶段的体位摆放1、头部和上肢:头部侧屈朝向患侧,肩胛骨下垫枕头,防止后撤, 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头上2、 骨盆和下肢:患侧骨盆下垫枕,患肢外侧垫枕,防止外展、 外旋,膝下垫毛巾卷儿避免出现伸肌痉挛,放置足托板保持踝关节背 屈和外翻下肢有屈曲倾向:采取仰卧位 伴足内翻伸肌张力高;采取健侧或患侧卧位二)仰卧位翻向侧卧位1、 翻身前的准备动作:双手掌对掌,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 肘关节伸展,双手上举,高于头部,再回原位2、 身体上部的旋转动作:双手上举,肩部充分前伸,肘、腕关 节保持伸展,向左右摆动。
三)准备坐起和站立1、 下肢屈曲动作的训练:治疗师一手将患足保持在背屈、外翻 位,脚掌放于床面,另手扶患侧膝关节,维持髋关节内收,完成髋、 膝关节的屈曲动作2、 伸展下肢准备负重的训练:患侧下肢伸展,足背屈外翻,顶 在治疗师的大腿前部,治疗师沿患者下肢长轴施加压力,指示患者做 小范围的伸、屈膝动作四)准备进行无划圈运动的步行1、 髋伸展位时膝屈曲动作:仰卧,患肢自膝部垂于床边,髋关 节伸展,治疗师保持踝关节背屈、外翻,指示患者做伸和屈的动作2、 骨盆前倾训练:仰卧,立起患膝,让患者主动内收髋部,带 动骨盆向前,再让患足越过中线,伸向对侧墙上,并上、下移动3、 髋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仰卧,双膝屈曲位,足放在床面, 主动内收、外展髋部,再让骨盆离开床面进行此动作五)卧位起坐训练1、 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颈部周围,一手放于膝下,将 其扶起2、 仰卧位:治疗师扶住患者双肩,指示患者健侧下肢插入患侧 下肢并移至床边,用健侧肘支撑上身坐起六)坐位平衡训练1、 重心患侧移动训练:治疗师位于患侧,双手控制患侧上肢, 使之处于抗痉挛位,并向患侧方向移动,再回原位2、 重心前后移动训练: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用肘部将患侧上 肢,固定在自己腰部,指示患者躯干前倾。
3、 患侧上肢负重训练:将患侧上肢处于抗痉挛位,放在躯干侧 方,指示患者将躯干重量放到患侧上肢4、 轮椅到床的转移:轮椅与床呈45 度,帮助患者起立后,以其 健侧为轴,旋转身体,重心前移,弯腰坐下七)上肢训练1、 活动肩胛带: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治疗师被动向下、上、前 方活动肩胛骨,再指示患者主动向前上方伸展上肢2、 伸展患侧躯干:仰卧,伸展患侧上肢,高举过头,治疗师一 手持其手,另手扶其肩,让患者做翻身动作,即从仰卧到侧卧再到俯 卧位3、 伸肘训练:让患者用伸展的上肢主动推动治疗师的手,促进 伸肘动作二)痉挛期的康复训练一)坐位和准备站起的训练1、骨盆控制和躯干旋转训练:并排放置三把椅子,患者双手交叉, 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