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酉政变与晚清政治3600字.docx
9页辛酉政变与晚清政治3600字 辛酉政变与晚清政治内容摘要:辛酉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宫廷政变政变后,主张同西方和好的势力入主清政府的中枢机构,他们对内镇压,对外勾结,极力加强自己的权势同时他们重用汉族地主官僚,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另外清政府调整外交机构,建立起新的外交制度,这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也为西方列强更加便利地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能可以说辛酉政变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关键词: 辛酉政变 慈禧 奕 晚清政治 近代化辛酉政变发生在186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影响极为重要的宫廷政变政变之后,主张同西方和好的势力入主清政府的中枢机构,这实际上也是洋务派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实权新的统治者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稳定政局,巩固政权一方面,慈禧、奕等人公开勾结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以曾国藩为主的汉族官员的重用,增大他们的权力,而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势力也借此机会逐步壮大另一方面,奕和曾国藩等洋务派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部分实权,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近代文明,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政治的近代化。
一 辛酉政变述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行在病死,遗诏以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瑞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载淳的生母被封为“慈禧”,咸丰帝的皇后被封为“慈安”9月,恭亲王奕以吊丧为名到达热河与两宫太后密谋政变,同时除掉肃顺等人11月1日,慈禧太后带着幼帝回到北京第二天便以幼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宣布解除载垣、瑞华、肃顺等人的“赞襄政务王大臣”的职务并予以逮捕,不久即处死,其余五人或被流放或充军11日载淳登基,12月2 日两宫太后正式垂帘听政,实权掌握在了慈禧太后的手中,恭亲王被授以“议政王大臣”总揽朝政,文祥、桂良等任军机大臣由于这一年是农历的辛酉年,因此这次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政变引起了清朝体制的重大改变变化了最高决策圈的结构,为清政府实施新的内政外交方针提供了条件政变之前咸丰帝指定的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实行多臣辅政,是为防止辅政大臣一人专权,政变之后则是由议政王总揽朝政,由两太后懿定,从此形成“后王体制”其次,恭亲王奕由于其在政变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文祥、桂良入主军机处,主张同西方和好的势力进入了清政府的中枢机构,开始了历史上所谓的“同光新政”。
再次,这次政变得到了有实力的汉族地主的支持和拥护,使得 “同治中兴”建立在了更为深厚的阶级基础之上,更为重要的是清廷由此而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最后,慈禧太后开始了她对这个国家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此后她虽然几次还政于皇帝,但其手中的权利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相反她的统治在不断地加强二 政变之后清政府的内外政策的变化慈禧太后在成功发动政变后,对清政府的中央和地方进行了人事调整,她的同盟者和支持者均受到了重用,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部分实权紧接着,便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一) 对内政策首先,重用以湘系为代表的新型汉族势力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以加大镇压太平天国的力度慈禧改变了过去朝廷对汉族官僚既重用又限制的的做法,对曾国藩等人完全地倚重,甚至将地方上能交给他们的权利统统下放,曾国藩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的财权和政权由于太平天国的作战能力很强,而八旗兵和绿营兵又不堪一击,湘军成了唯一能和太平天国对抗的力量为了尽早地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慈禧注意调整与满汉地主阶级的关系其次“借师助剿”辛酉政变之后,列强所支持的慈禧等人上台执政,同时英国又认为太平天国并不听任他们摆布,是他们在长江流域实现特权的最大障碍。
而且太平天国运动使他们感到革命的危机 正如英国驻广州领事罗伯逊所说的那样“事实上中国的前途是很黑暗的,除非外边给它强有力的援助这座房子就会倒坍下来,我们最好的利益也就此埋入废墟”[1]为了实现他们在长江流域的特权和利益,英国政府决定接受清政府的请求,帮助他们消除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再次,奕、文祥等洋务派人物由总理衙门再入主军机处,将总理衙门和军机处联起来了总理衙门主管对外事务而军机处则辅佐慈禧太后和幼帝处理军国大事当奕、文祥等人同时在总理衙门和军机处任职,就使两大机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总理衙门)的确可以被看作是军机处的一个机构,1861至1868年间,五名军机大臣中有三人兼领总署大臣”[2]从而使总理衙门对军机处,也就是清政府的最高决策者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二) 对外政策:一、设立新的外交机构,如总理衙门等总理衙门,成立于1860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外交色彩的外交机构,全称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总理衙门成立之初,只是接管以往由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交涉事务,辛酉政变之后它除了办理外交通商外,凡是一切与“洋”有关且不属于传统的大部分管理的事务,均划归到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二、接受“合作政策”辛酉政变之后,慈禧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稳定政局,巩固统治,她不得不接受列强提出的所谓“合作政策”合作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列强支持清政府巩固其封建统治,利用清廷这个半殖民政府来保护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并且进一步牟取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二是列强在中国彼此协商,互相合作,采取一致的侵略步调该政策的首先提出者是美国,后为英、法等国所支持三、派遣驻外使节和出洋考察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与列强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外交使节制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俄美等国先后在北京建立公使馆,此后欧洲的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也派使来华之后,清政府也开始派出外交使节前往其他国家清政府也在与西方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派遣驻外使节的重要性,并决定向西方国家派出外交使节此外,清政府还派出使团出洋考察三 结语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清政府为了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主张与西方和好,无耻的与西方侵略者勾结在一起外交政策的变化,致使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也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列强利用新的外交机构和外交政策可以更加方便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使中国民众遭受了更为严重的灾难。
同时,这些由形势所迫而出现的外交机构在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总理衙门等近代外交机构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形势的需要,是中国外交的一个进步,是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而且与西方的和好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总之,辛酉政变是晚清政局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改变了清王朝的体制,使晚清皇权出现了二元:议政王总揽朝政,皇太后总裁懿定这也引来了新的权力的争夺和冲突政变进一步改变了满汉官员之间的权力分配,大大改变了中央同地方的关系,暂时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但是这也是变革的力量开始下移,为后来清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政变之后,中西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缓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时期,中国出现了少有的中兴局面,即“同治中兴”辛酉政变与中国近代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它的文化本质是新兴的政治集团对顽固守旧力量的胜利洋务派以政变为历史机遇,在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近代化进程因此,辛酉政变不仅是晚清政局的转折点,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是辛酉政变改变了晚清政局,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新的起点注释:[2] 费正清等.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第462页.[13] 魏源.海国图志·原叙[M].上海:中华书局, 1976.[17]宝鋆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卷71)[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第18页.[18]沈兆霖.沈文忠公集 (卷1)[M].台北: 成文出版社,1968. 第16——19页.[12][14][15] 宝鋆等.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卷25)[M].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 第1、2页.[19] 宝鋆等.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5)[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 第9页.[1] 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第247页.第二篇:辛酉政变 1200字辛酉政变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
咸丰皇帝急忙带着皇后钮祜禄氏、宠妃那拉氏(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和一班亲信逃到热河,由恭亲王奕留下来与侵略者议和奕訢对侵略者有求必应,最后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因此得到英法等侵略者的欢心当时清政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奕手里,而是掌握在跟随咸丰逃往热河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一班人手里,这些人对侵略者还有顾忌,因此被侵略者视为障碍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病死,由他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遗命端华、载垣、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太子载淳载淳的母亲那拉氏,与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同被尊为皇太后那拉氏是个阴险、贪权的女人她对八大臣主持政务极为不满,决计通过宫廷政变,从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把权力夺过来她派人秘密联络留守北京办理洋务的恭亲王奕1861年9月5日,奕以奔丧为名来到承德,与那拉氏“密商诛三奸(指载垣、端华和肃顺)之策”那拉氏担心外国势力会干涉,奕訢则信誓旦旦地表示:“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他们确定了逮治肃顺等人的计划,并决定在北京执行为了制造政变的舆论,在那拉氏的授意下,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了一道奏折,以皇帝年幼,“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第二天,那拉氏召见八大臣,要他们照董元醇折实行,肃顺、载垣等一班老臣以则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为由“勃然抗论”,双方争论激烈,“声震殿陛”,把年幼的皇帝都吓哭了。
与此同时,她还通过奕笼络驻扎在京、津一带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布置好了军队1861年10月26日,咸丰帝的灵梓从承德起运北京那拉氏让肃顺护送咸丰的梓宫走大路;她和皇后、小皇帝以及其他七个大臣先行回京这就把八大臣拆散了11月1日那拉氏比咸丰帝灵梓早四天到达北京,第二天一早就发动了政变,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端华;并派人去路上逮捕肃顺8日,她以幼帝载淳名义发布上谕,否认咸丰遗诏,下令将肃顺斩首;让载垣、端华自尽;另外五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八大臣的第一个重要罪状就是“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也等于向侵略者表示,她是“尽心和议”的接着(11日)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明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表示东、西二太后共同治理朝政12月2日,那拉氏和钮祜禄氏在养心殿垂帘听政钮祜禄氏加徽号“慈安“,那拉氏加徽号“慈禧”,慈禧之号就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这一年正好是辛酉年,故这一次政变又称“辛酉政变”从此,慈禧太后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统治她上台的第一桩事,就是“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历史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都是在她统治时期与外国签订的她的篡政和统治,使近代中国蒙受了无穷无尽的屈辱+ -全文完-。












